感
恩
教
師
節
桃/李/滿/天/下
Teachers'day
節日簡介
教師節是個感謝教師的節日,各國各地區節日日期不同,我國定為9月10日。
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從此以後,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係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狹義方面來理解,即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
節日沿革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中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1997年之前,香港的教師節定於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回歸後則跟隨中國內地規定,改為每年的9月10日。
在臺灣地區,從1952年起臺灣當局就確定9月28日為孔子誕辰日及教師節,一直沿襲至今。
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開始,即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節日意義
建立教師節,標誌著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國家的未來。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少年、青年息息相關。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教師起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教師節的設立也是反映了對教師這個職業重要性肯定,也鼓勵了教育崗位上辛苦的老師們。
教師稱謂知多少
老師最初是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基本職責,是受人尊敬的職業。
現今社會,我們尊稱老師為園丁、春雨、春蠶……其實對老師的稱謂還有很多呢。
先生
「先生」一詞的最初含義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長輩、知識豐富的人。
師長
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
師傅
「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為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成為老師的代稱。
博士
秦漢時期,博士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教授
教授,在古代太學中是講學的博士。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始開始設教授。
助教
在古代,助教是在國子監任教的教師。西晉鹹寧二年立國子學,開始設助教,協調國子祭酒、博士傳授儒家經學。
古代對「老師」的稱謂還有很多,例如「山長」「夫子」等等。時光匆匆溜走,我們早已畢業,或許想起那些可愛的老師,感謝他們的諄諄教導,才成就了今天的我們。在這個教師節,一定要回去看看他們哦。
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