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大學合併潮剛剛過去,不少大學都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但這15年間,卻有一些學校由於種種原因,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高校的實力排名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這些年退步較快的8所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曾經,有這樣一個段子:在北京,如果有人自我介紹來自top3,人大的同學總要抬起眼來看看是不是校友。當時人大在北京的地位便可見一斑。如今,聽到這樣的開場白,他們恐怕內心已經毫無波瀾了。
作為一所以人文社科類見長的全國重點大學,理科領域的先天不足是限制人大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雖說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身懷一技之長也足以令人羨慕不已。但在資訊時代的飛速發展下,金融、IT技術的高速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想要躋身前列的高校,如果只善「無用之用」,未免顯得有些窘迫。
更何況,學科建設漸趨老化,成為人大退步的又一重大因素。雖然在2017年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名單並且手握十多個「雙一流」建設學科,但提到科研,就沒有人大的位置了。
南開大學
橫向來看,在21世紀初,「清北復開」這一約定俗成的搭配,便彰顯了南開大學名噪一時的地位,更使南開一度成為無數學子瞻仰的夢想。但如今的南開,雖說仍是名校,但遠遠落在了「清北復」的後面。
縱向來看,南開也在不斷退步著。單看學校的投檔錄取情況,與世紀初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錄取分數線也落後於曾經同一梯隊的北航和同濟。南開的老牌學科,如數學、化學,均已風頭不再,再加上城市的發展限制,人才不斷外流,導致學校的發展進一步滯後,形成惡性循環。
再者,因資金匱乏,南開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艱。八裡臺的住宿條件、夏令營的水平等都已經明顯落伍。
中國地質大學
在新能源不斷崛起的時代浪潮衝擊下,地礦油三兄弟可謂同病相憐,在學生們的心中,這三個專業持續降溫,地位一跌再跌。中國地質大學脫胎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類院系,經歷了北京地質學院時期後又遷址武漢,最終定型為北京、武漢兩地獨立辦學。
儘管在武漢,中地大曾有著絕對的地位,但在合併高校的選擇上,中地大多少有些失策,導致如今比起合併後家大業大的武大與華科,主打地質牌的行業型大學便多少有些單薄。雖有頂尖的學科和數量不少的院士,但因規模缺乏,中地大不幸與985擦肩而過,也因此導致生源下滑,實力受損。而在北京,由於被眾多名校光芒籠罩著,中地大更顯黯淡。
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的遭遇,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重工業受到衝擊、經濟隨之衰落、人口流失,這些現象使得東北地區大勢已去,而作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東北大學,也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隨著材料、冶金、自動化等傳統優勢進一步失去競爭力,曾經的輝煌如今退出舞臺,東北大學引以為傲的工科建設沒能適應新工業的興起,發展更是舉步維艱,
西南政法大學
作為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之一,號稱法學界西南聯大的西南政法大學在90年代屬於政法第一校。
1999年,為了不與重慶大學合併,西政發起了大規模的保校運動,但由於西政沒有進入211的尷尬境地,越來越多的人對當年沒有與重大合併事件的正確性持保留意見。
在國家「雙一流」學科名單公布之後,不少人驚訝作為「法學界的黃埔軍校」的西政,其法學專業竟未出現在名單之內。而近年來,學校的綜合排名,西政也面臨著跌出全國前100的風險。
西政的退步,與其城市位置的劣勢有很大關係。暫且不說位於首都的中國政法大學,就連地處上海的兄弟院校華東政法大學也將西政甩在了身後。
南京大學
作為長三角老牌高校,在90年代的排名中,南大曾多次排到北大之前。從曾經的穩居前五到如今勉強擠進前十,南大的衰落是有目共睹的。
對於南京大學排名退步的這一事件,爭議性頗大。有觀點認為,南大之前的SCI指數很高,但現在其他高校越來越重視自己的SCI,因此,南大的優勢不再凸顯。
而南大的學生則認為,南大堅持不並校,使得短板工科與醫科發展相對緩慢,優勢理工科視力下降,而文科則落後於北大復旦人大北師大,儘管現在的南大看起來像沒落的貴族,但這也展現了南大的底氣。
南大有一個常被吆喝的特點——「小而精」的培養方式,但近年也飽受衝擊,行政的官僚化、決策層的混亂管理、青年骨幹引進寥寥無幾。
此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它的退步也是其他高校進步的結果。
蘭州大學
地處西北邊陲的蘭州大學,學術水平是絕對不容置疑的。在1995年,蘭大就曾被美國《科學》雜誌慧眼相中,將其評為中國最傑出的13所高校之一,而且至今在ESI、SCI的排名中穩定位居中國高校前二十名。在2017年《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自然指數」中國版中,蘭大高居第10名。
但在學術之外,蘭大的地位一直深受地理位置的影響,甚至,「人才東南飛」的趨勢愈演愈烈。時代在不斷變化著,而蘭大當年的荒涼仍未改變。新生需要在47公裡外位居縣城的榆中校區待上三年,艱苦的生活條件使學子們望而卻步。據校長王乘所言,蘭州大學平均每年有36名本科新生退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作為蘇聯模式第一校、中國C9聯盟強校,哈工大,曾是1960年首批六所重點大學之一。但現在的哈工大,同20世紀八十年代之初相比,學校在專業水平上經歷了很大的滑坡。
每年學科評估和排行榜出爐,哈工大都刷新著自己的歷史新低: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哈工大的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等學科均沒有評上A+等級。
實際上,不能說哈工大退步,而應該是其他高校進步顯得哈工大不斷地落後。工科第二的寶座被浙大取而代之,再加上哈爾濱的地域劣勢,才導致哈工大進步不大。
根據網絡綜合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