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亮相的「垃圾分類清潔屋」
近日,在蘇州吳中西路上的田園公寓西門旁,新建了一座清潔屋,用於小區內的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可同時存放近20個垃圾桶,門口還有方便居民洗手的水池。清潔屋外立面還掛上了垂盆的常青藤,地面放上一排茂盛的綠蘿柱。經過一番精心裝扮,讓清潔屋更貼合綠色環保的主題,居民們紛紛點讚,稱其為「最美清潔屋」。
清晨六點半,天還沒有亮透,吳門橋街道福星社區志願者就已經準時等候在田園公寓垃圾分類投放點位了。陸陸續續地有居民從窗口將分好類的垃圾扔進對應的垃圾桶內,垃圾分類志願者在垃圾桶旁進行指導檢查。志願者老朱說:「如果家裡分得好的,過來扔個垃圾用不了半分鐘。要是家裡工作沒做到位,那可就麻煩了。」小區剛開始實施垃圾分類的時候,好多居民對分類知識不太了解,把紙巾、牙籤、保鮮膜、塑膠袋等等廚房產生的垃圾都放在廚餘垃圾裡面,這其實是不對的,志願者就一遍遍地給大家講,手把手地教大家分。看到居民分得好的,老朱就豎起大拇指為其點讚,要是分得不到位,老朱指導後也鼓勵他下次要努力分清。除了指導居民分類,老朱還準備了一塊抹布,不時地將灑在窗口上的泔水及時擦拭乾淨,空餘的時候,老朱還要從屋裡出來把門口踩髒的地面拖一下。老朱笑著說:「環境好了,大家看著也舒服,一定會更願意配合垃圾分類的工作。誰不願意自己小區乾淨整潔呢?」
其實,清潔屋選址時也經歷了一番坎坷,對於造在哪兒,居民們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建議。經過街道、社區、物業多次協商,才有了現在的清潔屋。70多歲的劉阿姨扔完垃圾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站在原地觀察別人分類,她說:「怕自己記不住,多看幾遍加深印象!」有了前期的預熱、志願者的指導、居民的配合,垃圾分類氛圍很快形成。但還是有極少數的居民因為種種原因會將垃圾扔在路邊,社區、網格、物業不定時在小區內巡邏,看到亂丟亂放的垃圾,第一時間進行清理,防止垃圾成堆;對不配合的居民,儘可能進行宣傳教育,多次勸說無果的將上報相關部門進行處罰。隨著垃圾分類在小區裡的有序推進,居民的配合度和自覺性也在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居民對垃圾分類形成一種習慣。
通訊員 茆麗君 記者 周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