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戰的電影數不勝數,但是近些年出品的則並不多,這裡2010年之後的幾部二戰題材戰爭佳作。
《血戰鋼鋸嶺》。
關於澳洲戰場的二戰片,導演過《勇敢的心》和《啟示》等經典的好萊塢影星梅爾吉布森闊別多年的回歸之作。雖然是戰爭題材,片中的血肉模糊的場景也相當大尺度,但是片子主題卻是關於信仰的,一個人對信仰的虔誠與整個戰爭的殘酷相對比,人性的光輝照亮了灰暗的現實。
《狂怒》。
坦克題材戰爭片,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警戒結束》《自殺小隊》導演大衛·阿耶執導,這部電影在還原歷史方面可謂相當精細,片中的坦克到制服各種道具都是相當尊重史實,片中的坦克對戰的場面也熱血震撼。
《敦刻爾克》。
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首次涉足戰爭題材,但是這個不走尋常路的導演並沒有要拍出多麼火爆的大戰場面,在影片開拍之初諾蘭就說過,自己想拍的只是一部驚悚片。成片效果不俗,影片從開始到結束,時間的概念無處不在,令人隨時都緊繃著神經,而諾蘭慣用的打亂時間線的手法重現,三條主線在最後匯合,沒有戰爭,只有求生的渴望,人情的溫暖。
《開戰日》。
丹麥戰爭電影,講述的是1940年德國入侵丹麥的歷史,丹麥這個沒有任何抵抗力的小國家,只能阻止自行車隊來對抗德軍的坦克隊。雖然格局很小,但是這部戰爭片的戰爭場面寫實,故事引人深思,並不亞於各種好萊塢大製作。
《1944》。
愛沙尼亞戰爭片,講述的是愛沙尼亞這個地理位置獨特的小國家在二戰中的境遇。夾在蘇軍和德軍之間的愛沙尼亞人,成了戰爭中最大的受害者。
《浴血華沙》。
波蘭戰爭片,講述的一群年輕人在戰爭中的遭遇,原本以為戰爭只是用來標榜自己的遊戲,但是參與其中才發現人間也存在地獄,青春美好戰爭殘酷,這部電影在展示這兩方面上都不遺餘力。
《沃倫》。
波蘭戰爭片,影片以波蘭和烏克蘭的由來已久的民族宿怨為背景,而二戰中暴露的人性恰恰給這種恩怨爆發成為種族屠殺一個充分的理由。電影通過一個少女的視角展開,而片中各種赤裸裸的血腥屠殺的場面挑戰著觀影者的視覺神經。
《地雷區》。
丹麥戰爭片,講述的二戰剛剛結束後,一群青年德軍被派往丹麥清理戰爭中遺留的地雷的故事。二戰後期德軍兵源不足,這些德軍都才只有十幾歲,卻要為納粹的暴行買單,成了活體地雷探測器,影片沒有戰爭場面,但是整體壓抑的氣氛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留下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