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旅產業迎強勁復甦 十萬億級市場可期】
2020年旅遊行業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如今,「至暗時刻已經過去,消費信心穩步復甦。」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旅遊集團發展報告(2020)》指出。
報告顯示,一季度,國內旅遊人次和收入同比分別負增長83.4%、87.02%,旅遊經濟指數創歷史新低。不過數月,國內旅遊行業開始復業,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和收入同比分別負增長69.7%和77.3%,下降幅度收窄。國慶期間,全國國內遊客接待量和收入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恢復到79%和69.9%。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未來五年,我國將形成一個百億旅遊人次和十萬億元消費規模的國內旅遊超級大市場,保持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就業10%以上的綜合貢獻率。
小招點評:大眾旅遊的時代即將到來,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2、【多地上調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疫情不影響按時足額發放】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已有山東、江蘇、上海、福建、北京等地明確提出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
其中,上海宣布,從2020年1月份起,繼續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90元。江蘇明確,從2020年1月1日起,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60元。
另一關心話題是,今年受到疫情衝擊,養老金能否確保按時足額發放?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加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財政補助和調劑力度,支持地方做好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工作。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助經費5827億元,比去年增長10.7%,並重點向基金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傾斜。
小招點評:養老金不僅在不斷提高標準,還能確保準時發放,對老百姓來說真是一顆「定心丸」!
3、【定增項目成「香餑餑」,基金公司競相參與】
臨近年末,基金參與定增熱情不減,其中不乏頭部公募和知名私募。近期一些上市公司定增公告顯示,不少知名公募和私募都紛紛參與其中。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以來已有208隻基金合計參與近290次上市公司定增項目。具體來看,年內累計參與定增次數超過1次的有60隻基金。
有業內人士表示,定增市場受公私募青睞,一是年初再融資新政實施,為定增市場提供了相對良好的政策環境;二是定增的折價發行優勢,為基金帶來「安全墊」效應。業內人士同時提醒,在選擇定增標的時,要注意所選股票的行業成長性、定增公司基本面能否匹配定增方案,以及投資後能否幫助定增企業成長。
小招點評:今年以來基金表現實在可觀,大家可以到招商銀行App的五星工作室裡挑選五星好「基」哦!
4、【年輕人的消費開始「下沉」】
據燃財經報導,一些年輕人中有的人在當年還是個堅定的「品質生活黨」,買運動鞋必耐克,手機必定是蘋果,咖啡必買星巴克。
但現在月薪上漲了,反而愛上了回力鞋和瑞幸咖啡;還有人從不看價格、認為砍價「low」,變成了拼多多的常客;也有原來買東西注重「逼格」的人,現在成了羊毛黨。
國內的這些年輕消費群體,他們有自己非常獨特的判斷或者選擇。他們會形成很多自己非常小的圈層,而這些圈層就會產生出各種各樣的偏好,進而創造出非常非常多的細分市場,衍生出非常多的新品牌、新機會。
小招點評:消費觀念的轉變,說明現代年輕人開始知道錢來自不易,大家要學會為明天儲蓄!
5、【公積金繳存排名:上海繳存人數最多,北京繳存額最多】
近日,《中國城市住房公積金高質量發展評估報告2020》指出,2019年上海市的住房公積金繳存單位數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一,達到42.67萬個,是第二名北京市的兩倍還多;上海住房公積金個貸筆數達到14萬筆,幾乎是第二名北京的兩倍,遙遙領先全國所有其他城市。
2019年北京市在住房公積金歸集方面遙遙領先,是唯一年繳存額超過2000億元的城市,比第二名上海市高出了44%。上海是北京之外唯一年歸集超過1000億元的城市,年繳存額達到了1534億元。第三和第四是廣州市和深圳市,年繳存額分別達到了851億元和717億元。
小招點評:公積金「錢袋子」正不斷充實,你有在繳納公積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