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朱永新:好的家庭教育,在於這10點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2020-08-29 過家家親教

對於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都有著自己的看法:有些家長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些家長則信奉要給孩子「快樂教育」……


觀念不同,我們給到孩子的教育是不盡相同的,有些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有些家長則對孩子有求必應,但這些不恰當的養育方式恰恰成為了孩子身上問題的根源。

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對此曾說:

「在所有的問題兒童身上,

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

他提出,好的家庭教育觀念應該是尊重兒童

我們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一起來品讀,相信你會受益匪淺。



一、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現在心理科學已經發現,一個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問題,差不多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所以,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來說,非常重要。

而兒童的很多神奇之處、偉大之處我們還沒有認識到。兒童是怎麼認識這個世界的,兒童的個性又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問題沒有認識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於對我們教育對象的不認識,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誤,很多教育方式是沒有根據的,只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很多教育是沒有建立在對孩子真正的、科學的認知背景下,當然,有時是因為科學本身還不成熟。

我認為對兒童的基本認識,或者正確的兒童觀,是我們教育的一個起點,也是我們整個家庭教育的起點。具體來說,怎麼教育兒童就是兒童觀,體現在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養育方式以及對基本問題的看法,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數來。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這樣的觀念是有問題的,不值得提倡。父母應該把兒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獨立個性的人,我們要自覺地意識到:尊重童年。有了一種對孩子當下生活的尊重,對孩子本身作為人的尊重,我們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會變化。


二、父母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是家庭教育的關鍵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帶給孩子什麼,往往就決定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人的認知風格、行為習慣、性格特徵,都是在童年奠基形成的。家庭是學校的預備校,應在家庭教育中倡導生活教育,重視孩子品格、人格、道德、習慣的培養。

此外,作為父母親來說,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這是最關鍵的。父母要能夠了解孩子,發現孩子悅納孩子,現在很多父母關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別人家的孩子,把別人家的孩子作為標杆,喜歡用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較別人孩子的長處。這樣就很痛苦。父母應學會準確了解孩子,順著孩子自己的天性走,協助孩子成長。


三、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如今,我們的父母親往往就用一個標準——上清華北大哈佛的標準來培養孩子。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去培養孩子,最後大部分人是失敗者。這是當前社會焦慮的表現,是我們的社會評價體系出了問題。很多人把上名校當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範,而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當然這些不那麼容易評價而是一種主觀體驗。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們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人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幫助人更幸福地活著,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四、陪伴對孩子很重要,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


孩子來到家庭和你成為一個共同體,這就是人生的緣分,怎麼樣能夠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事實上我們知道,當孩子真正離開你的時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難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這一點我覺得是很關鍵的,為什麼呢?

因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無時無刻不是在進行著交流和學習,西方心理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們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量直接正相關。

你在談論政治,這個孩子可能今後對政治感興趣;你在抱怨,這個孩子可能就會充滿抱怨的情緒。你在家庭發生的一切,都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什麼我們說要有親子共讀,要有親子之間充分的交流?我們很多父母都以為不要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你說的所有東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會成為構成他大腦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這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我們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陪伴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五、一個沒有閱讀的家庭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教育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裡面播種下來的。《朗讀手冊》裡面引入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對兒童來說,兒童時期的閱讀和教育相關,一個沒有閱讀的家庭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教育。

兒童通過這些書的閱讀之後,開始喜歡閱讀。兒童早期的閱讀為什麼很重要?我一直認為,那些童書,的確和成年人讀的書有差別,童書會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蘊藏於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之中,構建的是你的價值觀。


六、在優秀的傳統家教理念基石上構建起現代家教的大廈


千百年來,傳統家教在三個方面積累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首先,傳統家教通過家規、家訓、家風等形式,對家庭教育進行規範,用制度和儀式對兒童進行教育。

第二,傳統家教強調以德為先,把做人作為教育之根本,與現代教育理念「立德樹人」是一致的。中國最早的一部教育綱領性著作《大學》就把明德至善作為所有教育的根本目標:「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第三,傳統家教注重父母的以身作則榜樣示範,強調兒童的行為訓練和科學方法。身教重於言教,孔子就主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但要注意辨析與捨棄傳統家教中那些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糟粕,如懲罰教育等,只有清理傳統家教流毒,才能建立現代的家庭教育體系。


七、母親是女人最神聖的天職,父親是男人最好的工作


母親是女人最神聖的天職,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福祿倍爾曾經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母親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別是在孩子誕生的最初的階段,母親的作用是沒有任何人能夠替代的。作為母親需要儘早給孩子朗讀,講故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與興趣,同時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父親是一個堅毅的稱謂,意味著責任與擔當。要當好父親這個角色,實際上就是兩個關鍵詞。一個詞是「榜樣」,另一個詞是「陪伴」。我認為父親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父親不像母親那樣和孩子有那麼強的依戀關係,父親更粗獷,簡單,和父親的相處能讓孩子學會面對困難的勇氣,孩子更具有冒險精神,因此,陪伴也是父親很重要的職責。


八、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變



大部分父母都沒有接受過科學的訓練、科學的育兒知識的培訓,所以父母是經常容易犯錯誤的。那麼一旦犯了錯誤怎麼辦呢?


我們說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變,最關鍵的是從今天開始,從當下開始,用更好的方法、更大的熱情、更積極的努力、更誠實的態度去改變。父母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你對人生、對世界的新認識影響你自己的行為,也將傳遞到孩子身上,我認為任何改變都不會遲,當然如果過了關鍵期人是很難改變的,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也告誡父母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盡己所能走近教育、理解教育。


九、教育是否成功在於有沒有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秀,但大吃大喝不鍛鍊,身體也很糟糕,這不叫體育成功。教育就是要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個行動叫每月一事,每個月讓孩子做一件事,培養好習慣。比如,這個月學會吃飯。吃飯裡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不僅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關的東西。比如學會走路,走路也有習慣,當然在習慣的背後還有很多準則性的東西,我們說不闖紅燈,意味著要遵守規則,遵守規則就是一個習慣。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家庭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十、教育不僅僅發生在校園,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能深刻體會到,教育不僅僅發生在校園,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無論是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教育,還是更加重視家庭教育,每一個環節都能成為課堂。用好這些課堂,不僅能讓孩子學到更多東西,對老師和父母來說同樣也是一種進步和成長。


這段時間是很難得的親子24小時在一起的時光,我認為知識性的學習不是很急的事情,現在應該以親子共同活動為主體,比如親子共同遊戲,共同去讀一本書,然後交流分享,共同去看一部電影,然後討論交流,還有父母和子女促膝長談等,這些可能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我們特別鼓勵父母和孩子一起,選取這次疫情中的一些現象為主題,比如,關於病毒、關於感恩、關於藥物等,完成一次共同的作業,共同查資料、共同討論,在疫情過去之後形成一份小小的研究報告。這不僅將是一次有效的思維訓練,也將成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珍貴記憶。

相關焦點

  • 朱永新的10點家庭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近日,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的提案。在朱永新看來,未成年人的成長是一個社會應該關注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這都是他非常關心的話題。
  • 朱永新:家庭教育才是關鍵的關鍵!他的這10點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今天,中教君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當然這些不那麼容易評價而是一種主觀體驗。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們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人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幫助人更幸福地活著,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 家庭教育的這10點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多年來關注家庭教育話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聲。今天,我們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吧~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們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人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幫助人更幸福地活著,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 朱永新的5點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多年來關注家庭教育話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聲朱永新曾說:「在所有的問題兒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5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吧~01、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 朱永新:家庭教育才是關鍵的關鍵!他的這10點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 新春精選
    今天,中教君為您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一、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當然這些不那麼容易評價而是一種主觀體驗。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們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人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幫助人更幸福地活著,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 朱永新:家庭教育才是關鍵的關鍵!送家長10點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
    今天,為您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們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人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幫助人更幸福地活著,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 這10點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今天,我們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吧~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們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人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幫助人更幸福地活著,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 這十條家庭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家長必看
    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多年來關注家庭教育話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聲。今天,小編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當然這些不那麼容易評價而是一種主觀體驗。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們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人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幫助人更幸福地活著,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 朱永新:家庭教育才是關鍵的關鍵!這10點教育心得,送給家長
    家庭教育才是我們整個教育鏈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今天,小編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一起來品讀吧↓↓↓01.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點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們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人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幫助人更幸福地活著,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 10點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我們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吧~1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有「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家庭是學校的預備校,應在家庭教育中倡導生活教育,重視孩子品格、人格、道德、習慣的培養。此外,作為父母親來說,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這是最關鍵的。 父母要能夠了解孩子,發現孩子悅納孩子,現在很多父母關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別人家的孩子,把別人家的孩子作為標杆,喜歡用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較別人孩子的長處。這樣就很痛苦。
  • 朱永新:家庭教育才是關鍵的關鍵!關乎孩子的未來
    近年來,社會熱點現象反映出有些家長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的問題,這些讓家庭教育的話題越議越熱。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多年來關注家庭教育話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聲。朱永新曾說:「在所有的問題兒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們整個教育鏈的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
  • 朱永新孫雲曉楊瀾來了!第四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雲上大會開幕
    兒科 " 男神 " 崔玉濤,資深媒體人楊瀾,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蘆詠莉,還有家庭教育領域專家朱永新、孫雲曉、高書國…… 9 月 25 日,一年一度的新家庭教育文化節如約而至,七位頂級專家 " 雲 "
  • 智慧熊對話IBBY-iRead愛閱人物朱永新:家庭教育如何提升孩子閱讀力
    2020年6月,專注於青少年閱讀的專業圖書出版機構智慧熊聯合首屆IBBY-iRead愛閱人物、教育專家朱永新老師發起了「智讀,造就成長」——全國百家書店共讀活動,各地書店積極參與,吸引了許多家長和孩子參與到共讀活動之中。
  • 面對面 | 朱永新:好的教育,應該讓所有人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2004年1月1日,記者採訪他的一篇文章在揚子晚報發表——《蘇州副市長朱永新向南京老師「推銷」一份 「成功保險」》:只要你每天寫上一篇教育日記,10年下來如果你還不成功,朱永新本人將以1賠10的比例進行賠償!「16年過去了,您的保險公司開得怎麼樣了?」聽到記者這個問題,朱永新樂了:「至今還沒有一個索賠者!」
  • 牢記這10條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家長是學校的預備學校,應提倡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重視對兒童個性、個性、道德、習慣的培養。另外,作為父母,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幫助他們發現自我,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應該能夠了解孩子,發現孩子們都很喜歡孩子,現在許多家長都不關心自己家的孩子,而是關心別人家的孩子,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標杆,喜歡比較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這是很痛苦的。
  • 【薦讀】朱永新: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多年來關注家庭教育話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聲。今天,小編為您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家長一起來品讀!一、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正確的兒童觀是我們教育的一個起點,也是我們整個家庭教育的起點,體現在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養育方式以及對基本問題的看法。
  • 朱永新:整合優秀家教機構 打造中國家庭教育聯盟
    朱永新主席聽了討論會後表示,一下午的分論壇是在感動中度過的,也是在思考中度過的,今天是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委會換屆之後的第一次集體亮相,強大的陣容讓我們看到了家庭教育發展的廣闊前景。家庭是教育過程中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朱永新指出,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教育在整個人生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 朱永新:家庭教育之路充滿無證駕駛的「司機」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 賀迎春)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朱永新26日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中國的家庭教育取得了許多可喜的進步,但是,就全國而言,家庭教育工作依然困難重重。 「沒有專門的家庭教育法律,沒有正常經費預算和人員編制,管理力度薄弱,最核心的問題是家庭教育工作領導體制不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難題。」朱永新說。 朱永新說,具體到個體家庭當中,父母是家庭教育中的主體,然而在家庭教育之路上卻充滿了無證駕駛的「司機」。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卻也是最容易犯錯的老師。
  • 對話親子關係,共塑多彩未來!——第四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雲」上...
    有的家庭利用這個機會,建立了一個更加和諧的親子關係,也取得了更好的教育的成效。但也有相當多的家庭,親子關係反而變得更緊張了。本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以「對話親子關係,共塑多彩未來」為主題,深度聚焦疫情特殊背景下家庭教育熱點話題,特邀朱永新、孫雲曉、高書國、崔玉濤等家庭教育業內專家,蘆詠莉、劉長銘等知名校長,以及著名主持人楊瀾做主旨分享。
  • 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十點心得
    家庭是學校的預備校,應在家庭教育中倡導生活教育,重視孩子品格、人格、道德、習慣的培養。此外,作為父母親來說,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這是最關鍵的。父母要能夠了解孩子,發現孩子悅納孩子,現在很多父母關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別人家的孩子,把別人家的孩子作為標杆,喜歡用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較別人孩子的長處。這樣就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