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你聽說過「菊紋」麼?
跟手指上一圈一圈的指紋一樣,菊花也有許多個褶兒,每個人褶兒的造型紋路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菊紋」可以成為獨一無二的身份標識。
斯坦福出品的這款智能馬桶,就用到了這個冷知識。
這款馬桶靠菊紋「打卡」,識別「坐者」,並用馬桶內的一系列傳感器監控「坐者」的排洩物、排洩狀態信息,以判斷「坐者」是否有患上某種疾病的風險。
也就是說,這款智能馬桶的智商,碾壓你去日本旅遊用到的那種「智能馬桶」,基本上算個家用的入門級體檢化驗設備。
這款馬桶的論文,也被發在了Nature子刊《生物醫學工程》上。
有理有菊,令人信服?
哦對了,溫馨提示一下,本文沒有影響食慾的圖片,讀者老爺們可放心閱讀。
菊紋是怎麼肥四?
「菊紋」,其實是個新詞,是這個馬桶的發明者們造的,英文analprint,如果你去Google這個詞,會發現它最近幾天才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Anal意思是「肛門的」,print自然就指的是「印子」,肛門的印子,我們就翻譯成「菊紋」了。
注意霓虹國皇室的那個「菊紋」沒有一毛錢關係。
不過,由於研究菊花實在是太羞羞了,所以直到上個世紀,人類的知識庫裡才有「菊紋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身份特徵」這一條。
發現這一點的,是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就是《記憶的永恆》的創作者。
西方畫家們喜歡畫人體,達利也不例外,他也因此有了許多機會研究人類的菊花。
在閱菊無數後,達利發現,無論是高傲的貴族,還是普通的勞動人民,人類的菊花都有35個或者37個褶兒,而且除了雙胞胎之外,每個人的菊花褶兒的造型都是不一樣的。菊花褶兒,和指紋一樣,是每個人獨特的身份標識。
因此,斯坦福的研究者們在發明這個馬桶的時候,就用到了這一點,在馬桶裡裝了菊花專用攝像機,用卷積神經網絡來做菊紋識別,判斷是誰的屁股正坐在馬桶上。
可是問題來了,大家用馬桶都是要衝水的,為啥不直接在衝水的按鈕上裝個指紋識別傳感器啊?
其實也是有的,智能馬桶的發明者做了雙保險,不僅識別菊紋,也識別指紋。只是,光靠指紋來識別馬桶的使用者有一個bug:
有人不衝馬桶!
所以,如果只靠指紋識別的話,可能A上廁所不衝馬桶,B衝了馬桶,就會錯誤的把A的數據記在B頭上。
所以,識別菊紋要穩一點,畢竟你不能僱人替你上廁所。
但是,讓AI看菊花會有另一個bug:AI有時候會找錯菊花。
就好像你在用AI刷臉的時候,如果身後遠處有另一個人,系統有時候就會偏偏鎖定後面那個人而無視你的大臉。
那麼在AI找菊花的時候,也可能找錯,比如把女性的外生殖器當成菊花。
這就尷尬了,分分鐘某hub現場。
因此,對數據隱私保護的要求非常高了。所以這款智能馬桶的所有數據傳輸和存儲,都是經過哈希函數端到端加密的。
發明者說,還可以用低強度雷射掃描儀或者紅外攝像機來拍攝,這樣拍到的隱私部位照片和正常人眼看是不一樣的,即使萬一被暴露,那一副醫院X光片子的畫風,也不會讓馬桶的使用者感到太羞恥。
布滿傳感器的馬桶,帶薪如廁終結者
識別菊紋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給菊紋的主人檢查身體。
既然是要檢查身體嘛,那馬桶裡就不可能只有拍攝菊花的攝像頭一個傳感器,還有N個各種各樣的傳感器。
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智能馬桶的馬桶圈底下到底有多少傳感器:
馬桶圈本圈上的壓力傳感器(i),後部有運動傳感器(ii),伸出來的長條是尿液分析帶(iii),後面伸出的小圓球是肛門相機(v),前方的兩個黑塊是尿液相機(vi),後面的黑色小方塊是糞便相機(iv)。
差不多整個馬桶圈之下,水面之上,都是布滿了傳感器。
果然,你如廁的時候歲月靜好,是因為有傳感器在底下默默耕耘。
而這些傳感器們也有不同的功能,全方位檢測使用者的如廁狀態。
比如,肛門相機可以拍攝菊紋的具體細節,可以判斷是誰坐在了這個馬桶上。
壓力傳感器可以感受到有個屁股坐在這裡,判斷屁股的主人蹲坑蹲了多長時間,或許也可以判斷他這一局王者榮耀打了多久。
而尿液分析帶上裝了尿流計,可以判斷使用者放出來的是泉水還是洪水;還可以測定尿液裡有沒有蛋白,有多少蛋白,這也是尿檢的指標之一。
只不過,男女小便的姿勢不同,尿液流淌的位置也有所差別,因此發明者們在研究要不要放個伸縮棒之類的,一伸一縮,就可以精準接觸尿液。
前方的兩個尿液相機可以分別從左邊和右邊判斷尿液分別拍攝,判斷排尿時間,進而結合流量算出排尿量。
而在大便的時候,這個馬桶沒有越王勾踐那麼智能,沒法嚐糞,只能觀糞——沒錯,用到的還是我們熟悉的卷積神經網絡,看著馬桶底部的水坑,來實現分辨圖像的分類。
具體的分類方式,是用布裡斯託大便分類法,這個方法從第一型到第七型分別是便秘到拉肚子的漸變過程,第一型、第二型是便秘,第三型、第四型是正常,第五、六、七型,那可能是拉肚子了。
CNN學習圖片數據集訓練之後,就可以判斷糞主便秘/正常/拉肚子了。訓練之後,CNN的準確率和醫學生差不太多。
另外,這個馬桶還可以檢測排便時間,用的還是CNN。
當然,CNN是不會盯著你的菊花眼睜睜的看著腸中物出來的,它看的還是馬桶的水坑,打開LED燈照明,判別水坑是清潔,還是有糞便,還是有廁紙三種狀態。
顯然,清潔的水坑是你的腸中物還沒有成功發射,有廁紙意味著發射狀態已經結束,只有中間才是真正的發射時間。
不知道這馬桶要是裝在公司廁所,會不會被定製化,然後把「佔著茅坑不拉屎」時間傳到HR的電腦裡,折算成帶薪休假。
不過,在研究者正常設定的規則中,這些檢測到的數據會被收集起來傳到雲端,然後發給如廁者的醫生,幫助監測健康狀況。
但是,裝了這麼多傳感器,還要直接接觸尿液,要如何清潔呢?
別忘了現在的智能馬桶就已經有清潔菊花的功能了。這個智能馬桶裡裝了可以噴水的清潔系統,可以清潔菊花,也可以清潔傳感器們。
能查出什麼病?
這篇論文的共同一作之一,斯坦福醫學院科學家Seung-min Park撰文介紹,目前這款智能馬桶已經可以檢測出良性前列腺增生、腸易激症候群、尿路感染等疾病。
發明者們預計,如果投入生產的話,這臺智能馬桶的製造成本在300~600美元之間。
折算成人民幣就是在2100元~4200元之間,考慮到利潤、溢價和稅收的話,說不定會賣到上萬,除非是雷布斯這類企業家來生產。
那麼,這樣的智能馬桶,你想來一套嗎?
論文傳送門
A mountable toilet system for personalized health monitoring via the analysis of excreta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534-9
注意,如果看論文原文的話,請儘量避開吃飯時間。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 完 —
原標題:《看「菊紋」,知疾病,這個智能馬桶,知道你下半身的所有秘密,包括「帶薪拉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