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圈內有一個說法,很有意思:
「中國的英語教學是最重視語法的,傳統體制內的英語教學也都是圍繞語法展開的,中國學生學習語法的時間也是最長的,中國的英語考試當中語法考點也是最多的,但是,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出現的語法錯誤也是最多的!」
01我們先搞清楚語法是怎麼一回事
語法給人的印象是無比抽象,繁冗複雜、規則眾多,以至於難以幾句話說清楚。我們這裡不談學術概念,打個比方:
學習語法,就好像「學習吃飯」一樣,「如何拿筷子才顯得優雅,如何喝湯不發出聲音,用刀叉還是用筷子,吃大米飯用筷子還是用勺子,為什麼還有手抓飯這種方式呢」;以及,吃麵條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好不好,在一些人看來,吃麵條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是不禮貌的,甚至是素質不高的表現,但在另一些人看來,吃麵條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才香啊!
其實吃飯的本質一點不複雜,汲取身體所需營養而已,順便產生一些口味上的體驗,這一點動物和人沒區別,其它的諸如吃飯的禮節、工具、方式等都是「人文」屬性的,是人賦予的,只要是人賦予的,不同的群體就必然會有不同的規則,對照到語言上,一個道理——將詞彙按照「人群」所賦予的特定「規則」(禮節)組裝起來,完成含義的理解和表達,就是語法。
麵條至少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用筷子扶著麵條吸進嘴裡,然後邊吸邊嚼(參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第一集,侯勇飾演的小官巨貪趙德漢,吃麵條場景,被認為是教科書式的演技);另一種吃法是,用筷子把麵條送進嘴裡,咬斷後再咀嚼,這是不出聲的吃法。這兩種吃法都是人類賦予的。回想一下自己,如果你吃麵條是前一種的話,是有人教你的嗎?大概率沒人教你,仔細想想那你怎麼會的呢?一定是你身邊的人(比如父母或者老人)也是這種吃法,你打小就習得了同樣的方式吃麵條。如果你是後者的話,同理。
02這個習得本質是什麼呢?
感知、模仿和強化。
講到這裡,不難明白這一點——所有的閱讀,包括聽說,其實都是同時在進行著「語法教學」!因為孩子在感知英語這種語言,同時在模仿,而閱讀習慣就是強化,最後習得,也就是掌握了。
在高老師看來,只要有心,處處是語法。
對小學生講抽象的語法規則,基本上是對牛彈琴。為什麼?因為小學生天然是用「感受」這種方式來掌握語法,你偏偏要小孩子用「推理」這種方式來掌握語法,就好比,告訴你一大堆吃麵條的規則後,要求你務必嚴格按照規則去吃,你還會吃嗎?告訴你一大堆學習遊泳的規則後,你下水遊時,是用大腦裡的條條框框來支配四肢去遊泳的嗎?
看了這篇文章後,相信家長們不會再費盡口舌給小孩子講語法規則了。
特別說明一點,四、五年級是個分水嶺,在四年級以下獲得充分的語言感知(當然也包括對語法的感知)的孩子,四、五年級往後講解一些語法規則是可以的,反過來說,四、五年級往後的孩子,學語法是否困難,其實跟之前的語言感知積累程度有關。
講到這裡,答案已經比較清楚了,四年級以下的孩子,獲得足夠充分的英語語言的感知,是將來能學好語法的關鍵,其實對這樣的孩子來說,不是學語法,而是總結語法!
之前我們講過關於英語閱讀的幾篇乾貨文章《詞彙與閱讀|家長關心的詞彙量到底是什麼?》,《詞彙與閱讀|精讀中四個最有效的詞彙學習方法》,《家長指導孩子精讀原版書籍的科學方法(一)》等,下面我針對關注語法學習的家長分享幾個注意事項,供家長們參考:
03謹記四點注意事項
01. 寬容對待孩子的語法錯誤關鍵詞——感知模仿
不急於糾正錯誤,可以演示正確,跟小孩子學步一樣,你的焦點更多的是放在演示正確上。
02. 階段性、慢慢來關鍵詞——匹配ZPD
英語語法的學習,有一定的階段順序,這是英語教育理論中得到公認的,一般認為如下順序,名詞單複數、動詞原形(用於祈使句)、動詞ing形式、動詞的一般過去時態、一般現在時態、動詞不定式……
這一點作為家長,心裡有個數就行了。畢竟,按照測評級別和對應的ZPD最近發展區範圍內的圖書,語法難度上,都是符合孩子相應年齡的認知規律的。(不明白什麼是ZPD的,移步文章《父母育兒必懂的科學方法之尊重孩子的「最近發展區(ZPD)」!》)
03. 語法發展伴隨著詞彙量的積累關鍵詞——語法詞彙同步
本文前半部分說過,詞彙按照規則組裝,語法規則的習得必然伴隨著詞彙量的增加,否則,語法豈不成了空談。所以,家長可以放寬心,孩子隨著閱讀量的積累,必然帶來詞彙量的積累和語法感知的積累,除非孩子是在進行「假」的閱讀。
04. 我們大人最深有體會的一點,正確面對英文語法和中文語法的差異帶來的困擾關鍵詞——自由切換
前面吃麵條的例子已經說的比較明白了,讓一個人在兩種吃麵條的方式之間自由切換還能不混淆亂套,那得多痛苦。但是,語法學習還真就是這樣!
這篇文章就講到這裡,覺得有那麼一丟丟收穫的家長,請舉手之勞轉發一下,手留餘香!
邁塔學習社區將持續分享更多學習教育微理論,請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