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最大的收穫是友誼
柯魯瀚
5年前,中文對於19歲的我來說還是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除了最簡單的「你好」和「謝謝」之外,我對中文的其他內容一無所知。大學二年級的我還處於一個十分迷茫的人生階段,直到有一天看專業培養方案時,在眾多經濟類必修課當中發現居然還有修兩個學期外語課的要求。當時學經濟的我沒太把這個要求當回事,出於好奇心我就報了中文課。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兩個學期的中文課上完之後,我還想繼續學。也說不上來中文具體是哪裡最吸引我,也許是中文與眾不同的文字體系,也許是這個語言背後的悠久歷史。但不管怎麼說,當時的我毫不猶豫地決定要申報中文作為本科的第二專業,並在大學畢業後前往中國繼續深造。
2018年5月,我大學畢業,7月有幸前往中國長沙參加第17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淘汰賽,最終獲得了美洲組冠軍。8月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錄取,9月來到北京並開啟了為期兩年的金融碩士課程。雖然在貿大的這兩年,上的大部分課屬於金融與經濟類課程,但還有一部分是和中國和中文相關的課程。而正是這些課,例如中國概況和高級商務漢語,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上中國概況時,老師從孔子、漢武帝等中國古代歷史人物講到近代中國歷史、現代科技發展和改革開放等,我一直聽得津津有味。上高級商務漢語時,學課本教材15分鐘,和老師嘮嗑要1個小時,我們這些學生通過和老師交流並聽老師講述幾十年前在中國的生活和故事來了解中國。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光在北京一個城市待著並不能滿足我探索中國的熱情。每當學校假期來臨,我都盯著12306網站準備買火車票、高鐵票到中國其他地方看看。從中國東北的哈爾濱到中國西南的香格裡拉,每次能走出去看中國各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都是一次大開眼界的難忘經歷。
不過在中國這幾年,最大的收穫不是看過的風景或者學過的東西,而是結交的好朋友和接觸到的人。大家都說中國人熱情好客,這個我深有體會。去年過年時,一個朋友請我到他家裡做客,體驗農村熱鬧的過年氣氛。而這個朋友只是數不清的熱情中國朋友當中的一個。
在對外經貿大學,我也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朋友,在校園裡走兩步就能聽到好幾種語言。不只是語言多樣,留學生的經歷也非常有趣,比如我有一個在中國上過小學的中文說得非常好的俄羅斯朋友和一個英語說到母語水平卻號稱自己英語全是小時候看外國電視頻道習得的沙特朋友,他們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
雖然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學習生活都受到影響。但我這個2020年的應屆畢業生還在中國積極找工作,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美國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