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月考成績出爐前,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心情都難以平靜,有期待有焦慮。而成績出來後,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而無論是喜是憂,作為學生必須學會及時反思和總結,查找問題,改正缺點和不足,這樣才真正達到了考試本應有的目的和作用。這看似是老師應該做的事,然而老師對於每一次考試的分析和總結更多的是對本學科學生答題情況以及自身教學情況進行的反思和總結,一般不會具體到每一個學生,況且,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然也就不盡相同。所以,學生本身如果也能從自身進行反思和總結,並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我想,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學霸。
作為學生本身,月考成績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近一段時間的學習狀況,而不能決定今後的一切,這一點我們要深信不疑,無論成績好壞,都要不驕不躁,虛心對待,成績優異了,繼續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成績差了,及時反思和總結,那麼作為學生月考後到底該如何反思和總結呢?
回顧自己的上課狀態,是否做到了認真聽講呢?所謂「認真聽講」並不是說豎著耳朵聽,瞪著眼睛看!而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老師講課中來,就是要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中來。而不是當自己回過神來時,這節課已經過去十幾分鐘了。我們知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保持有意注意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而中小學一節課的課堂教學時間是有著嚴格規定的,各地也都在遵照執行。但即使在這40或45分鐘裡,不同的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及程度也是極為不同的。作為一名上進的學生,必須時刻關注自己的上課狀態,必須做到「認真聽講」!
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有意注意」的時間及能力外,就是課上儘量配合老師,積極回答問題,隨時跟住老師的上課思路,心無旁騖,專心致志!
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更多需要嚴格地自我管理呢?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關鍵在於學會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而現實中解決自我管理能力差的主要方式就是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自主拒絕抄襲他人作業。如有需要,可以與他人合作,向他人求助,與他人交流、探討、研究。真正做到自己弄懂弄通,才是做到了「按時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
月考成績出來後,是否又遺憾的寬慰自己「那些題我都會,就是馬虎了呢?」孩子,那些你所謂的「馬虎」的題,其實都是你學的不夠紮實。太多的孩子交卷後,就能知道那道自己很會的題不該錯,而事實上,這些本不該錯的題,就是你沒有學深學透,沒有弄懂弄通,沒有形成能力。這裡所說的能力主要是審題能力,很多馬虎的錯誤都是由於審題不清造成的,沒有關注到試題所給的限定條件甚至沒有讀懂題幹所設置的問題指向,掃了一眼自認為該題很簡單便匆匆下手,結果就「馬虎」了。
「馬虎」就是「不認真」,而「認真」不是一種態度,而是一種能力!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存在「馬虎」,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在於努力提高自己認真「審題」的能力,仔細看清題目要求,有些隱含的條件都要注意到,在此基礎上,把解題的每一步都穩紮穩打的認真做好,形成「認真」這一能力。
考試卷子發下來後,是否有哪道題是自己平時見過沒有弄明白而放棄了的題呢?然後遺憾地拍著大腿說「這題我見過,就是沒去研究,如果當時我研究會了,我就不是這個分數了」!孩子,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如果」,考試也不能「重來」,因為下一次考試就是下一次,這一次就永遠定格在過去了。如果在平時學習中不能把該掌握的題型弄懂弄通,那麼下一次考試是不是又會出現同樣的「遺憾」呢?
所以,在學習這條路上,永遠都不要「欠帳」,欠的多了,「債臺高築」時,又從何「補」起呢?所以抓住每一次學習機會,做到不拖欠,分散消化,及時鞏固,形成能力,這才是我們應該掌握的正確的學習方法。
每次成績下來後,都會有同學感到「迷茫」,以為自己也盡了全力,幾乎把自己所能夠利用的時間都利用上了,為什麼成績還是不夠理想呢?孩子,其實你忽略了一點,我們做任何事都是要講究「效率」的,而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在於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專心致志、認真思考、有疑必問、有錯必改、動手實驗、課前預習、查找工具書等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你都具備了嗎?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學習效率不斷提高,學習成績不斷攀升!
所有在學習路上努力向前奔跑的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認真」的學習能力,每次考試後都這樣及時總結和反思,並不斷改進和提高,你一定也會成為「學霸」!
文/蔡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