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國版《步步驚心》,陣容顏值逆天
光是李準基(四王子)就已經讓很振奮了,其他演員比如洪宗賢(三王子)、姜河那(八王子)、尹善宇(九王子)、邊伯賢(十王子)、南柱赫(十三王子)、金志洙(十四王子)等等,也都是美男子,各有特色,但除非你一開始就已經認識這些演員,否則一開始看的時候會有點臉盲。
劇情設定在朝鮮之前的高麗王朝,片名的"麗"字也由此而來,所以服飾妝發可以看到有明朝的影子,色澤豔麗,但論精緻度,國內版《步步驚心》更好。
珠玉在前,很難不拿來比較,以整體格局來說,還是國版《步步驚心》更有野心,要表達的東西更多而複雜。如果你想看這部劇,就不要抱著和兩版相比較的心態,當它是全新的古裝偶像劇來看也比較舒心,因為如果你認真計較,你會看到捶心肝。
這部劇我敢說主要都是靠李準基撐場,若沒了他,整部劇就會嚴重失色。
其他王子扮演者的演技也不算差,但面對戲精李準基就差很多了,一個挑眉,青筋浮現,演技細膩而生動,有多少人在看著女主解樹「 IU 李知恩 」突然出現在澡堂被她看到容顏時的那一幕,四王子王昭露出的眼神,那是非常有層次感的演技,從驚嚇到驚訝然後驚怒,一層一層地慢慢浮現,很精湛!
而且論顏值度,雖然他的年紀是最大的,但站在一眾比較"幼齒"的王子們一起,也不見突兀,他的臉稜角分明,鳳眼和單薄性感的唇形,還誰與爭鋒。和李準基尬戲,不死也重傷,至於說造型,看久就習慣了,我還是比較喜歡他在《夜行書生》裡的造型,兩頰有肉的他可愛多了。
很多人吐槽王子們的眼線和髮型問題,我並不覺得難看,要知道韓劇的男主角們都和女主角們一樣精緻,眼線應該是時下少男很流行的文化了吧,雖然這是古裝劇,但同時也是偶像劇,口味偏向潮流化。
一開始各王子們的演技可能還不是很突出,但漸入佳境,後面幾集有比較多的內心活動和複雜的感情戲,比如三王子王堯和十四王子王貞,都有被觸動到。
而女主IU永遠一副目瞪口呆的一號表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她,但是平心而論剛開始幾集演技確實差強人意,完全感受不到,也理解不到她當下的感觸或思想,尤其是悲傷和隱忍的情緒都沒有好好表達,真的是很可惜,有時看得我很尷尬,不過往後就慢慢進入劇情,漸入佳境了。
國內版的《步步驚心》歷史上牽涉九子奪嫡的漫長歲月,王爺們從青蔥少年再到中年,每個王爺體現的內涵和素養,不是隨便就可以演出來的,即便能演,那也要讓觀眾有感覺,要讓觀眾覺得合理,否則會用力過度;我慶幸,幸好當初接演的是吳奇隆和鄭嘉穎,只有他們這樣的年紀和歷練才能演繹出面冷心善,城府深沉的鐵血皇帝和優雅溫潤,心思縝密的八皇子。
就好像此劇IU飾演的解樹,可能太年輕,要她扮演一個精明老練的尚宮終究很勉強,我知道人物塑造的方面也有問題,但看見她穿上尚宮的華服,會有一種小孩子偷穿媽媽的衣服的感覺,可能是服飾的問題。
而國版的馬爾泰若曦(劉詩詩),很多人說她面癱,但不該面癱的時候她就不會面癱給你看,也是劇情和人物塑造的關係,反正她有一股沉穩的,有底蘊的氣質,撐得起領頭女官和"姑姑"的頭銜。
韓版"麗"和國版《步步驚心》一樣,都是前期走輕鬆愉快的步調,直到女主角後來進宮了,大概是第九到十集開始,劇情才進入劇情重點,才開始有點"步步驚心"的感覺。
對於「麗」的劇情,三大吐槽:
第一:劇本和人物設定不夠強大
由於之前看的刪減版導致常常會有銜接不到的戲份,比如上一集沒看到四王子和十三王子的交集,下一集兩人就稱兄道弟,非常熟路,讓人感覺"什麼時候的事,為何我不知道?",但就算看回被刪減的片段,也都覺得鋪墊得很單薄,不夠力度,人物之間的感情聯繫有點牽強。
劇情編排得不夠緊湊,有些橋段略嫌兒戲,比如奪嫡是何等大事,但卻可以安排在皇帝面前派刺客行兇正胤(太子),然後完全沒有大兵護駕,還要依靠王子們以身犯險,是那些造反的傢伙都太勇敢還是太蠢?
但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人物設定,國版《步步驚心》對人物描寫得最深刻,最有血有肉,又有靈魂的一部作品,每個王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非凡的魅力,讓觀眾都為之傾倒;
我個人是這樣覺得的:好的人物設定/描寫,不好的劇情也可以挽回,但不好的人物設定/描寫,再好的劇情都救不回,人物的性格特性都是依據中版描繪。
說說女主解樹吧!
這是我第一次看IU電視劇,她的外形本來就佔優勢,雖然沒有劉詩詩的古典美,倒也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觀,而且她是唱將出身,開始劇情演技真的有點尬,但往後演技確實在線了。
畢竟劇情設定解樹那時也只有十五/六歲,可能的確衝動不懂事,說不定長大了有經歷了就會沉穩一點,不過接下來是愚蠢的問題了,正胤(太子)中毒暴斃,有人在浴池放毒,不是她就是她的貼身宮女,但她居然傻傻地說:"我知道不是你啊,我相信你啊……",你真的是尚宮嗎,你的智商呢?稍微懷疑一下可以嗎?如果是若曦,有誰敢在她眼皮底下放毒給太子,從這裡就可以知道解樹和若曦的處事和手腕是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場景,解樹為了求皇帝免吳尚宮一死而在雨中罰跪,也是在這裡造就了解樹日後虛弱的身體和嚴重的風溼症。但她明知道吳尚宮犧牲自己是為了救她,她就算沒有立刻會意,也不用蠢到以為罰跪幾天皇帝就真的會放過吳尚宮吧?
而若曦在雨中罰跪,並不是為了求康熙放過十三爺,而是為了說服皇帝允許十三爺的紅顏知己綠蕪進宮照顧十三爺的餘生,她雨中罰跪不只是受了綠蕪所託,更是為了十三爺的友情,而更重要的是她知道康熙嘴硬心軟,讓綠蕪進宮照顧十三爺這個請求,是有可能的,所以長跪不起導致嚴重風溼的代價。
若曦一到清朝就感嘆自己變成半個文盲,就努力讀書和練字,經常出口成章,很多場景都有描繪到這一點,讓觀眾感覺若曦這個角色是積極向上,不甘平庸的,難怪受到王爺們的青睞。
而解樹在這一方面就弱很多,沒看到她如何發憤圖強,沒看到她如何智慧地處理危急狀況,比如若曦如何幫助抗旨前來的十四爺,後來為了拯救十四爺而與敏敏格格賽馬的方式,就知道她有多機智。而不是解樹為了解救十四王子而利用自殺來威脅四王子,自殺這招實在不敢恭維,你真的是現代人嗎?
說到這裡,我想就算沒看過國版的也知道差別在哪裡了,別說他們是故意不跟原著的設定,其實跟原著無關,是本身角色的塑造性不夠,再加上劇情的單薄,導致解樹和其他王子的感情聯繫也很模糊,不突出,不鮮明,失分很多。
另外,此劇有一個原創角色就是蓮花公主,是八王子的親妹。也許很多人都不喜歡她,我不懂會不會也是人物塑造不足的關係,感覺她應該是那種有野心,有決斷力,能狠下心腸做事的女人,否則也不會熬到嫁給四王子。
沒錯,高麗皇室近親結合是很普遍的,我以為她嫁給四王子後,會有什麼大膽改革的行為,起碼也發動一下她家族的影響力吧。但沒有,她婚後太執著於四王子和她圓房,只想生孩子,還以必須讓自己的孩子當正胤作為利益條件,實在蠢得可以。
原本她應該也有幾分喜歡四王子的,四王子起碼對她也有幾分敬重和關懷,結果到最後她徹頭徹尾變成一個四王子永遠不會放在眼裡的人,這就是蓮花公主的能耐。到最後還要跑去解樹面前講風涼話,什麼鬼,明明都是你在從中作梗好不好?好好的一個角色卻胡亂發揮,實在可惜。
第二:此劇很喜歡拍大特寫,放大人物的臉孔,還要把人家的額頭Cut掉。
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覺得,網評也不是很Buy這套拍攝手法。偶爾這樣拍是很唯美,但太多真的很怪,有事沒事就臉部特寫,有人說這就是導演的風格,我不覺得這算是"風格",如此這樣誰都能當導演啦!
第三:OST很出戲。
每一首OST都很好聽,真的,看劇那幾天一直無限Replay。只不過有幾首曲風和此劇完全不搭,看到興起的時候,突然一段R&B插入,還給我Rap,我只能Face Palm。還是覺得古裝劇要有古裝劇的味道,OST和背景音樂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了。
當然,此劇還是有一些相當不錯的改編,比如蓮花公主和忠州王后聯手設計毒害正胤和嫁禍解樹,有可觀之處,又得再次稱讚李準基的演技,請注意他脖子上浮出的血管,他的演技就是這樣沒有破綻的。
國版《步步驚心》裡的王喜這個角色變成高麗的祭天師,有一點特別的是,王喜和"現代"是毫無瓜葛的,但崔知夢好像有點神秘,好像是知道很多古今中外的事情,而且他居然能給我一種"旁觀者"的感覺,是刻意的嗎?
還有一點就是,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韓劇拍感情戲都是很出色的,"粉紅"非常多,當然此劇也不會例外,確實有很多幕會讓人有少女心大發的感覺,除了四王子,劇中飾演八王子的姜河那長得也是好看,尤其笑起來的樣子,有點孩子氣的天真和溫暖,眼睛還一直放電,有時我都被閃到,但我還是比較喜歡鄭嘉穎版本的八爺,他的眼神更含蓄溫柔,更有想像空間,當然,演技也更強大。
對於八王子王旭和解樹的感情,我並沒有非常痛心,感覺他們倆的感情基礎太薄弱了,解樹是吸引八王子的,同時解樹也對他有好感,夫人去世後,八王子想要珍惜眼前人,所以決定追求解樹並與她有了婚約,後來發生正胤被下毒事件,大家都把解樹當成替死鬼,這時他沒有站出來為她申辯,除了出於家族對他施的壓力,同時他也懷疑究竟解樹和四王子王昭究竟有沒有私情?
與其說他礙於家族責任,不如說當蓮花向他表明自己,可以嫁給他替他鞏固實力,以便日後有望爭儲時,他動搖了,原來,他也有資格當王。
人心,就是在這個權力中心不知不覺間被蠶食殆盡,多少甜言蜜語都抵不過展開鬥逢為她遮風擋雨的那瞬間。
還是想說一說結局處,大家都知道最後是悲劇收場,一個孤零零活在古代,一個孤零零活在現代。原本我以為四王子最後會出現在展覽廳裡,就像國版《步步驚心》一樣,結果沒有。
結果最後一集,竟然還是被虐得流下眼淚,尤其是十四拿出解樹的那把簪子,第一次終於展露了自己對她的情誼的時候,我竟然真的流淚耶,站在身旁的十三還說了一句:"你真傻……"。好虐心啊!
其實我一開始看《步步驚心:麗》的時候對十四爺這個角色不是很有感覺,但看了兩遍和更多遍,就慢慢體會到他對若曦的情誼了。解樹/若曦這一生中,愛她愛得最無私,最無條件的人原來不是四也不是八,是十四!
直到她彌留之際,他仍不敢表白心意,怕她有負擔,怕她覺得愧疚啊!那首她答應為他而唱的生辰歌,終究是沒有機會唱啊!
原本我對十四的扮演者 「金志洙(Ji Soo)」的演技不是很喜歡,感覺他形象和氣質不及,主要也是太年輕了,但最後一集我真的有被他感動到。
看國版的淚是為四爺而流,看韓版是為十四而流,也算是突破。
穿越劇的主角們的通病都是一樣的,就是不能當一個旁觀者,不知不覺被卷進歷史的漩渦,甚至企圖改變。
你以為你知道歷史是有好處的,可以防患於未然,結果卻不是那樣,當你身在其中,就不是你想撤退就撤退,你想不愛就不愛,你想走就走那麼容易。會發生的始終發生,該來的都會來,這一切就是歷史,歷史就是那些已經發生過的事,無人可以逃過命運之輪,也別試著去改變,終會招來惡果。
就像一開始解樹害怕四王子,因為他會是奪嫡的最後是一個心狠手辣的贏家,她想要逃離,結果不能逃,就試著看看能不能去改變。但就算不是她一時心慈為四遮蓋疤痕,就算不是她在八王子面前胡言亂語,這一切悲劇也都會發生,她就是歷史的一部分,她就是無情命運的棋子。
換言之,四王子和各王子之後的惡交,很大的成分就是因為解樹在推波助瀾。她覺得四恐怖,但等到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只有四在拼命保護她;也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四愛她,所以大家都集中傷害她,因為這樣就可以間接傷害四,想之當然,這份愛的結果都是悲劇,解樹終於理解,一切都是從她而起,若要彼此好過,離開就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都沒有對錯,他們都以為,得到權力才是擁有一切的開端,卻沒想到,得到權力才是失去一切的開始。
關於離開皇宮,也有人吐槽解樹/若曦很作死,自己得來的,如果她那麼想離開,為何離開後又一直心心念念?或許你根本就沒看明白。不管是國版還是韓版的《步步驚心》都有提到,只有離開皇宮,解樹/若曦才能全心全意地愛四,因為那裡沒有皇宮,沒有皇位,沒有權利,沒有爭鬥,沒有被其他因素左右,只有她和他。
況且,解樹那時有孕,她不想孩子在皇宮出生,以後不知道又會被誰當成奪嫡的政治棋子,才更加深了離開的決心。
她們都不希望最後留給彼此的只有恨,所以要在彼此還愛的時候離開,大家心裡的憧憬才會完美,而想見四一面,是因為那可能會是最後一面了。
將死之人想見心愛的人最後的一面,有錯嗎?
相思相望不相親,薄情總是多情累。每次看到這句,就會心酸一次。
解樹寫給四王子王昭的信,和國版的《步步驚心》的不同。國版的真的是字字珠璣,文筆意境之美,字裡行間都透出悲涼,幾乎每一句都能戮進心坎,真的會痛心疾首;而韓版,有一句我特別喜歡,就是:"愛情的反面並不是恨,而是放棄。"
四爺說過:"從來,皇宮是最容不下做夢的地方。"
即便是天子,什麼都有了,但其實什麼都沒有。
在這個偌大華麗的皇宮裡,終究只留下王昭一人,那些曾經說過要與他同行的人,終究將他一個人留在了原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父皇臨走前說過的那句"浮生"是什麼意思 ,從此孤身一人,再也沒有可等之人。
"如果你我在不同的時空,那我就去找你,我的樹兒。" —— 王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