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飄萬家」網絡徵集展播
第十三期來啦
請跟隨眉妹兒
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親子閱讀讀後感
李曉鴻家庭親子閱讀後有感
兒子出生,我給他取名「思成」,對他的未來寄予美好的期許,望其能「思之大成」,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當他的視野不想再局限於家中那方小小的天地時,我便帶他去了解他有幸出生的這個城市---「詩書之城」眉山。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中華詩書、禮儀之邦,是薈萃名家的一方聖土。晉朝有寫出抒情名篇《陳情表》的李密,宋代更是孕育了眾多的文人雅士,蘇氏三父子是裡面最傑出的代表。詩書的墨香薰陶著一代又一代眉山人,近代有教育家、書畫家馮建吳,當代有被稱為「東方梵谷」的石魯,他們為東坡故裡再添風採。我想讓孩子在這個「詩」「城」中涵養身心,㓎染一點詩書氣。閒暇時我常帶孩子去參觀三蘇祠,讓他近距離聆聽先聖的教誨,感受經典的魅力
孩子還不會識字時,我就選擇一些圖文並茂的繪本讀給他聽,每天他總是在媽媽的睡前故事中進入甜甜的夢鄉。記得孩子最喜歡的是《逃家的小兔》,小兔和媽媽的對話有趣有愛,兒子聽了一遍又一遍,後來我們母子還能分角色背誦。再大些我們就在「喜馬拉雅」上聽完了兒童版的《西遊記》、《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國成語故事》等。上小學了,兒子是「文化人」了,我們一家就在晚上有一段「親子閱讀時間」,孩子爸爸給我們朗讀一首唐詩或宋詞及其解析,我喜歡朗讀文段優美、意蘊悠長的散文,孩子則給我們分享喜歡的寓言童話或科技方面的小知識。這段時光我們全家都很珍惜,各自都會為此精心選擇閱讀材料,希望在短短的時光中能從彼此的文章中收穫愉悅。孩子能識字後,我一直要求他每天靜下心來讀半小時以上的書,他也曾對此不滿,問我,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呀?是啊,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我也常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的爺爺是個生活非常節儉的人,對於吃穿他無欲無求,可他從不吝惜在購書上的花銷。家裡有幾大櫃的書,從《古文觀止》、《四書五經》、《資治通鑑》到金庸的武俠小說,都是他的最愛,書陪伴了他大半輩子,書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陶冶他的性情,成就了他沉穩豁達的性格。孩子很小時候也學著爺爺的樣子,拿著小人書趴在床頭和爺爺一起看書。
在電子產品泛濫的現在,每天能放下一會兒手機、平板,靜下心來閱讀幾頁喜歡的文字是多麼難得的一件事情呀。為做好孩子的榜樣,我們常常帶孩子去書店,各自挑選心儀的書籍回家共讀。讀書讓我們的心境少了些浮躁,讓我們的思維更加通達。「中國詩詞大會」是我們全家最喜歡的節目之一,參賽選手「腹有詩書氣自華」,他們豐富的詩詞積澱,深厚的文化修養讓他們站在舞臺上褶褶生輝,讓孩子敬佩不已,興致來了他也學著拈詩兩句,雖然幼稚,但也很有童趣。那段時間,我們家儼然成了國學課堂。
我想,孩子有了讀書愛好,就會體會書帶來的樂趣,也會慢慢明白讀書的意義——它會使你變成更好的自己。當他不再為老師布置的作文無從下手而抹眼淚,而是驕傲的把獲得「特優」的作文給我看的時候,這就是讀書的意義;當我們帶他去西嶺雪山,站在山頂面對美景他能作詩曰「天上日月同爭輝,雲下水霧直繞城‥…」,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當他在班上受了委屈後對我述說「媽媽,我就像冰天雪地裡唯一還活著的那棵樹」 時,我很驚訝他能如此準確的描繪出無奈的情緒,這也是讀書的意義。
孩子,趁著年少,不負韶華,愛上閱讀吧,或許在不經意間,你讀過的好書,領悟到的道理,就會長成你的骨頭和肉,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藏在你的靈魂裡,那就是你未來最好的樣子。
蔣德輝家庭親子閱讀後有感
如果你獨自駕舟環遊世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哪一樣?一件美麗的衣服,一本有趣的的書,一盒撲克牌,一個百音盒,還有一隻口琴…… 似乎難以做出選擇,但我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我們會選擇一本書。」因為你喜歡的書就是一位朋友,能為你帶來快樂,為你排解憂愁,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走出困惑迷茫。有這樣的朋友在身邊,生活怎能不自在快樂,所以我們愛書愛閱讀。
當女兒還在牙牙學語時,我們就把這位朋友介紹給了她。那時我們給她讀有趣的兒歌,看彩色的圖畫書,講短小的故事,那時她雖小卻十分愛聽,睡覺前的半小時變成了我們的閱讀時間。
她漸漸的長大了,我們又一起讀唐詩、童話故事、民間傳說、幼兒繪本等。她最愛聽唐詩,她總會問媽媽這句詩是什麼意思?這首詩講得是什麼故事呀?唐詩就走進了她的心裡,因此她在玩耍時,看到青青的草地,她問道:「媽媽這是不是『離離原上草』呀!」看到高高的大樓時,她大聲說道:「危樓高百尺」。女兒在詩歌的薰陶下,也能自編幾句兒歌了。當她在爸爸的書房叮叮噹噹的擺弄玩具時,爸爸輕聲道:「萌萌,你影響爸爸工作了,你能其他房間玩嗎?」女兒搬著小夥伴來到臥室,結果奶奶在休息,她又得帶著他們搬家了。女兒在搬家時自嘆道:「帶著夥伴來搬家,不知搬到哪裡去?搬到東,搬到西,搬到南,搬到北。」我們微笑道:「萌萌都會作打油詩了呀!」疫情期間,我們宅家不能外出欣賞春景,我們只能來到屋頂遠望,田野裡的菜花一片金黃,山坡上的李花雪白純潔,桃花粉如雲霞惹人喜愛。一陣清風吹來,風兒為我們送來了幾朵落花。女兒拾起花瓣,開心的笑道:「春天來,花兒開,風兒吹,花朵娃娃來我家。」
我們平日為女兒朗讀的唐詩猶如春雨滋潤著她的心靈,讓她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詩歌,愛上了閱讀,在書中慢慢成長。
最近我們一家子又愛上了《青蛙和蟾蜍》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童書作家及畫家艾諾·洛貝爾,《青蛙和蟾蜍》系列共有四冊,分別是:《青蛙和蟾蜍──好朋友》、《青蛙和蟾蜍──好夥伴》、《青蛙和蟾蜍──快樂時光》、《青蛙和蟾蜍──快樂年年》,總共有二十個小故事,是美國經典的「橋梁書」。
這本書分別講了青蛙和蟾蜍這兩個好朋友的友誼、每一天的點點滴滴、生活中的新鮮事、四季中發生的不同趣事。書中的青蛙很聰明、機靈、勇敢、善良、熱愛生活;蟾蜍很仗義勇敢但有一些偷懶、愚笨、固執。可是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好朋友呢?因為他們都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這樣他們才就能夠開心,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青蛙和蟾蜍的小故事,看似平淡,卻包含了勇氣、智慧、友誼、快樂、幸福的本質。青蛙和蟾蜍的故事,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啟發和收穫。
書中的《講故事》講述了青蛙生病了,蟾蜍為了讓青蛙開心一些,他想給青蛙講一個故事。蟾蜍為了能想出一個好故事,於是他用涼水澆自己的頭,靠牆倒立,甚至用頭撞牆。女兒一邊聽故事一邊哈哈大笑,她笑這蟾蜍傻的好可愛呀!同時她也羨慕青蛙有蟾蜍這樣要好的朋友。她告訴我她以後也要像青蛙和蟾蜍那樣對待朋友要真誠,彼此間相互關心鼓勵。
《明天》的故事中蟾蜍很懶惰,它總是把事情拖到明天,在青蛙的督促下,它改掉了這個壞毛病。聽完故事後,女兒說她要像青蛙那樣勤快,不像蟾蜍那樣有懶惰有拖延症。
在《風箏》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在面對失敗時,堅持不懈,不放棄;在《惡龍與巨人》《顫抖的滋味》中他們面對龐大的惡龍,可怕的老黑怪時,他們是那樣的勇敢,機智;在《帽子》中他們想辦法讓帽子變得更加合適漂亮,他們是如此的聰明,友善。
《青蛙和蟾蜍》讓我們感受友誼的崇高和純潔,也讓我們在書中學到了善良、勇敢、堅持、勤勉、關愛。帶著這些美好的品質走向未來,一定能夠不懼風雨和荊棘,定能迎來絢麗的彩虹。
溫馨港灣家庭讀《小巴掌童話》有感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名叫《小巴掌童話》。其中,有一個《九十九年煩惱和一年快樂》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它主要講了一位老犀牛爺爺有「九十九年煩惱」,每天都要把時間浪費在找東西上。而它的新鄰居—小浣熊弟弟卻是一個愛乾淨,把生活過得有條有理的人。後來,小浣熊弟弟還幫助了老犀牛爺爺改變了生活環境,讓老犀牛爺爺過了「一年快樂」的日子。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讀完這個故事,我仿佛在老犀牛爺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中,我也是個老犀牛爺爺那樣擁有「九十九年煩惱」的人。例如:在我回家寫作業時,老愛做各種小動作,以至於完成作業的時間延長,而且完成作業的質量也不好。在我背課文時,思想不集中,沒認真記,於是半天也背不了。收拾書包時不仔細,第二天到校才發現缺東缺西,又返回家去取......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從我身邊流逝我不自知,卻還總是覺得很忙碌。看來,我以後一定改正這一缺點,不讓自己落到「老大徒傷悲」那樣的境地。
要想過上「一年快樂」的日子,還必須像小浣熊弟弟一樣勤勞,愛乾淨。我不禁回想起,平時的我畫畫老是把顏料弄到衣服上,吃完飯不洗手就寫作業,結果書本上沾滿了油漬,課外書看了隨手放,鉛筆和水彩筆用完放一起......媽媽經常批評我把學習生活弄得一團糟。唉,看來我以後畫畫時得小心,別把顏料弄到衣服上,吃完飯趕緊洗手,課外書、鉛筆、水彩筆等用完後都該放回原位。要多注意衛生,愛整潔,只有這樣,生活才能過得既乾淨又健康。
朋友們,我們應該珍惜少年時光,好好學習,別做老犀牛爺爺那樣浪費時間的人,要像小浣熊弟弟學習,從小愛乾淨,把生活過得井井有條吧!
《小巴掌童話》這本書語言簡練,意境優美,又充滿童真、童趣。朋友們,聽完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很感興趣了呢?快來和我一起讀讀這本有趣的書吧!
說明
所有入選作品家庭將獲得市婦聯提供的購書卡1張(100元面額)。5月18日起,東坡區範圍家庭憑家庭成員身份證到市政務服務管理局(蘇源路400號)一樓群團窗口領取,東坡區以外的家庭請聯繫當地區縣婦聯喲。市婦聯宣傳部電話:38168119。
明天精彩繼續
原標題:《好家風 愛閱讀 | 眉山市婦聯「書香飄萬家」家庭親子閱讀作品展播(十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