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值得深思的奇事

2021-02-22 反黃之盾gy


看了雲鶴教授所著「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之後,我想我家所遇到的兩件奇事,也應該把它寫出來。因為這樣或許能夠加強人們行善濟世的信念,對社會發生一點點良性的影響。

 

第一件奇事發生於民國四十一年的三、四月,那時候我在高雄某機關任職。有一天晚上,一位曾任新聞記者的失業朋友,和他的太太到我的宿舍來,言談間說起目前的生活極為窘困,已至無米下鍋的地步。我聽了很難過,說了些安慰的話以後,便把平日節存的五十斤米條送給他們領用。不久,我轉到臺南某機關任職。過了兩個月左右,為了某事心情不好,把職務辭掉,到潮州鎮投靠我父親,一面另找新的工作。那時候我在南部熟人很多,原以為找事不難,想不到竟找了很久找不到,也成了個失業者!而我父親的薪俸本來就微薄,只夠維持他那裡幾口人的生活,這回增加我和妻兒四個人消費後,很快就弄到山窮水盡的境地。有一天早晨,最後一點米也吃完了,沒有錢可再買,一家八口頓然陷入困境!過了中午,全家空著肚子苦思焦慮,還是想不出甚麼辦法。因為可借的人都借過了,沒有臉再借;能當、能賣的衣物也都當了賣了,再也找不出可變賣或典當的東西!大約到了傍晚,正當一家人坐困愁城的時候,某米店的人送來一袋白米。我問是誰送的,他不說,只說有人買來送給我們。由於來路不明,心裡有點疑懼,又怕米店送錯,吃了賠不起,所以我父親不敢收,我也不敢收。後來他一再表示沒送錯,硬要我們收,只好收下,解決了燃眉之急。這一來,全家人像枯木逢春,都得救了!可是,這袋米究竟是誰送的呢?高雄那位失業的朋友依舊失業,而且不知道我此刻的地址,當然不是他送的。那麼這「為善不欲人知」的好心人到底是誰呢?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各位朋友,你想想,這會不會是往日所種的善因得來的善果?如果是,那麼幫助別人不就等於幫助自己嗎?人人幫助別人,豈不是人人都可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第二件奇事發生於民國四十七年,那年花蓮發生一次大颱風,很多房屋被吹倒。那時候我父親在省立花蓮中學教書,住在一棟日式木造舊宿舍。當颱風來襲那天,我父親、繼母、三個弟弟、兩個妹妹、以及我的大女兒,總共八個人,都躲在屋裡。入夜時,風力大增,不多久,我父親見牆上一塊白灰掉落,知道房子快倒,情勢危急,立即帶著一家大小往外衝,想到外面避難。不料人還沒走出大門,忽然轟的一聲巨響,房子倒了,屋頂塌了下來!照常理說,這一倒,八個人至少要損傷幾個。可是不然,我父親剛好走到一堵短牆邊,一根梁柱由頭頂上掉下來,卻被水泥牆擋住,且折成兩截,他正好在折斷處下面的三角空間,得以安然無恙。我三弟被一陣猛風吹倒,一根木柱壓在他腰背上,待強風稍弱幾個學生趕來救人,把木柱扶起,也平安無事。至於其他六個人,恰好在屋瓦下大小木條交錯的空隙處,全都無所損傷!當房屋倒塌前後這段時間,屋外狂風怒吼,瓦石鐵片紛飛,一家人躲在破屋下,儼如藏身防空洞中,反而更為安全。

 

朋友們,你想想,這是偶然的巧事,還是一種善果?倘若是善果,那麼善因是甚麼呢?我曾想過,我父親平日教學生「日行一善」,一般小善事必做了不少。我幼承庭訓,自然也見機行善。不過這類事,別人做得比我們多、比我們好,我們財力和能力微薄,貢獻不大,應不至於有那麼大的福報,比較可以一提的,該是幾件救人的事吧?我父親在臺北縣文山中學任教時,曾幾次帶著學生在新店碧潭救起幾個翻船溺水的遊客。(民國五十三年,又曾帶領花蓮中學學生,在鯉魚潭營救兩個翻船遊客);民國卅六年我在鳳山任職時,也曾在柴頭埤救起一個自殺的人。此外,曾協助他人在深潭營救一個溺水的小孩,雖然沒有救活,屍體卻尋找上來。這些事,本來不應該提出來說,為了尋究善因不得不說,請勿見笑。

 

如果上述風災全家人得保平安,是曾經救過別人所得的善果,那麼家父年愈八十還安健如中年人,也必是「天報以福」吧!

 

看來這世上真的存在著因果的「自然法」,活在世上的人,都應該好好守「法」,自求多福才對。

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手機版慈航瀏覽器(用瀏覽器才能下載)

回復關鍵詞「聖賢教育改變命運」、「戒邪淫錄音」可收聽相關錄音。



相關焦點

  • 值得讓我們深思的事情
    今天這篇文章就想說幾件事,至於事情的引申問題,大家各抒己見吧。 這些我說出來的問題,其實更值得我們深思
  • 班傑明巴頓奇事:存在遺憾的愛情,也是一份值得留戀的
    但小編認為這樣一種不太完美的結尾,也有可能是非常值得珍貴的。畢竟這樣一些比較遺憾的畫面,也有可能會成為那麼一些比較深刻的烙印。所以,在與其他的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就不要過於是追求比較完美的結局。畢竟遺憾所帶來的東西要更加的多。而接下來小編就是想要講述這樣一部不能輕易去錯過的影片。那就是《班傑明·巴頓奇事》。要是說到那麼一些比較奇幻的影片的話,那可以說它的受眾面其實是非常的廣的。
  • 遊本昌:一生佛緣不斷,6歲得法號,52歲演濟公,因三件奇事出家
    往後幾年,遊本昌就沒有演過多少作品,反而是在一個訪談節目中,回憶起了三件奇事。 這就是第一件奇事,而另外兩件奇事,都和雨有關。 有一段時間,當地不斷下雨,連續好幾天,完全沒有要停的樣子。
  • 白湘菱與北大無緣,「外國友人」鄭愢婷被北大錄取,原因值得深思
    important}今年的高考,出現了兩件比較有趣的事情,第一件是江蘇高考文科裸分第一名的白湘菱,居然與北大無緣;第二件事是黑眼珠黃皮膚的「外國友人」鄭愢婷被北大錄取。但是兩件事情放在一起,我們總感覺有一些不對勁的地方:這位傳說中的「外國友人」 鄭愢婷是不是真的比江蘇學霸還要優秀很多
  • 「DS」言論的背後,還有個問題值得深思!
    至於這件事最終會如何處理,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小米的相關聲明。說實話,對於這樣的錯誤言論,確實是很不應該從一個小米高管的口中說出。但是言論既然已經發出,那麼自然就應承擔起相應的後果,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背不背「鍋」的問題了。
  • 我們的存在就是最大的神跡奇事
    我們對於神跡奇事的狂熱是否超過我們的對於真理的需要?「猶太人是要神跡,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林前1:22-23)    當真理的信息傳給現今的世代時,許多人像猶太人一樣叫喊:顯個神跡給我們看。為我們行個奇事。基督不因法利賽人的要求而行個奇事。他在曠野也沒因撒但的巧言而行個神跡。
  • 值得深思
    現如今,教育部等兩部門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通俗點說,該方案表示到2025年,專碩要擴招,而且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此外,還會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 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人生旅途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是你去適應別人,還是別人適應你呢——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當娃問為什麼要做家務,蔡少芬的回答,值得家長深思
    很多人覺得做家務是小事,還不如讓孩子多看兩本書,多刷兩套題呢?但是家務卻涉及到很多,比如獨立能力、自理能力、規劃能力、感恩等,可以說,做家務能夠極大的幫助到孩子,不管是將來還是現在。當娃問: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蔡少芬的回答,值得家長深思
  • 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深思
    主持人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去深思 主持人董卿算得上氣質型才女,成為人母后,她更是不斷追求卓越,出色地完成了一檔又一檔的優質節目。 在平時的育兒中,她也處處彰顯智慧。比如當孩子問及其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時,董卿的回答簡單而乾脆:「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 北大數學系「兩大才子」,留學後留在美國,他們的話值得深思
    接下去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他們是北大數學系的「兩大才子」,這兩個人在去美國留學後全部留在美國,他們很乾脆地被美國「挖走」。這兩個人曾經說過的話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NO1:數學界「掃地僧」張益唐。「如果我當年選擇回國,可能真不會有如今的成就。
  •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毛主席的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毛主席說的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主席笑著說:「這件事很容易嘛,你可以把辣椒油擦在貓屁股上,當它感到火辣辣的時候,它就會自己去舔掉辣椒,最後貓習慣吃辣椒了,並為能這樣做而感到興奮不已。」 當然,人跟貓的語言是不同的,想讓貓做件事情說話是沒有用的,但是我們可以讓貓改變他的行為,這件事情比讓孩子跟父母溝通難很多。
  • 半夜挖墳,「羅生門」的背後值得深思
    1月12日、1月13日,新華社客戶端、「新華視點」連發兩篇文章,稱河南固始一家「野蠻礦企」在爆破山體時炸裂了附近村民住房,還在夜裡挖掉附近10餘戶村民祖墳,第二天才電話通知村民。相關媒體跟蹤採訪時,這家礦企的副總經理張某卻表示,「村民祖墳不是公司挖的」(1月13日重慶日報上遊新聞消息)。
  • 1985年,遊本昌拍攝《濟公》時遇的「奇事」,今87歲皈依佛門
    《濟公》這部劇的男主角就是遊本昌,他飾演的濟公深入人心,精湛的演技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即使後來有許多翻拍,卻從未撼動遊本昌飾演濟公的位置,但是在《濟公》拍攝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奇事」,而遊本昌本人87歲都一直信佛。
  • 《班傑明巴頓奇事》這是你嚮往的返老還童嗎?
    今天和你分享的電影是《班傑明巴頓奇事》我是曲辰,今天也想花幾分鐘和你慢享時光。可能你不認識這部影片的原名,但你可能會知道《返老還童》這個名字,或者你可能見過這樣一張圖。它鼓勵了無數人,也成為過無數人撐過艱難時刻的座右銘。這張照片至今仍然是我的背景圖片。「重頭再來「說得容易,但是有多少人有勇氣顛覆前面的付出,重頭再來呢?
  • 《白鯨》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值得讓人們深思
    《白鯨》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值得讓人們深思因為看麥爾維爾的《白鯨》,而看了兩部《白鯨》改編電影了,這部雖然不是根據《白鯨》內容改變,卻也和麥爾維爾的《白鯨》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定程度上也是向麥爾維爾的經典名著致敬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班傑明巴頓奇事》:不經歷失去,怎知自己最愛為何?
    《班傑明巴頓奇事》於時間的長廊上我不能再等你可,我依然愛你!《班傑明巴頓奇事》今天安利的這部電影,是我比較喜歡的電影之一,《班傑明巴頓奇事》又名《返老還童》,由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主演,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被深深的感動,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安靜的用心欣賞這部電影。
  • 從《班傑明·巴頓奇事》改編,談電影對文學作品的內容取捨與再創作
    就這一點來說,曾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13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改編自菲茨傑拉德的短篇小說《班傑明·巴頓奇事》的同名電影典型且貼切。今天這篇文章就將以《班傑明·巴頓奇事》改編為例,從原著文學與電影的敘事差異性出發,談談電影對文學作品的內容取捨與再創作。
  • 夜讀丨理想與現實 (值得深思)
    推薦閱讀 夜讀丨不要站在幸福裡找幸福(深度好文)夜讀丨生命的路標(深度好文)夜讀丨在最好的座位上昏睡(值得深思!)
  • 《獵狐》的啟示:現實是殘酷的,劇中人被「溫柔以待」值得深思
    《獵狐》的啟示:現實是殘酷的,劇中人被「溫柔以待」值得深思電視劇《獵狐》大結局已經落幕,劇中每個人的結局真正都應了中國人「因果報應」的老話,更是印證了中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老話。所以,劇中人被「溫柔以待」的那些角色值得思考。於小卉和郝小強的結局於小卉從一個家庭乖乖女,最後陷入經濟案件而入獄5年。雖說郝小強給她的帳號留下了360萬,這筆錢可能是她一輩子做上班族才得到的財富,但是現實中這筆錢很可能會被以非法所得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