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每次長輩們之間聊天的時候,問起自家孩子是哪個月出生的時候,如果是上半年出生的,家長們總是會感覺到很惋惜。為什麼會感覺到惋惜呢?因為僅僅是這上半年出生與下半年出生的那麼幾個月的差距,就會給孩子的上學問題帶來些影響。畢竟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們的宗旨基本上都是保持一致的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在很多家長的內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儘早的步入校園的大門,接受學校的教育,那麼真的是越早上學越好麼?今天我們就關於這個問題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我們都有過校園的經歷,所以我們都知道在校園裡一個班級的學生當中,一般年齡差距不會超過一年,雖然說孩子更早的接受到教育可能會在今後的學習上面有所幫助,走在別的孩子的前面但是也並非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這種方式的。有些孩子早熟,有些孩子則要晚一些,當然這裡的早熟指的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
就目前而言我國小學生的入學年齡是在六周歲,請注意這裡說的是滿六周歲。就是當年8月31號之前的,為什麼這裡要規定學生的入學年齡呢?如果真的是像很多家長想的那樣,更早的入學接受教育對孩子就越好,孩子是國家的未來,那為什麼又要有滿六周歲入學這個規定呢?
其實這並不是隨便規定的,規定年滿六周歲是道理的。對於絕大部分的孩子而言,一般他們在六歲的時候開始有了初級的學習能力,可以有一定自主系統學習的能力。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才可以接受教育的灌輸。我們都知道一個班級當中有很多的學生,上課的時候都是一起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班級當中有四歲的,五歲的,六歲的學生,當老師講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六歲的孩子由於已經具備系統的學習能力,聽一遍就懂了,而剩下的五歲和四歲的孩子可能要老師講兩到三遍都不止,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孩子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就會導致班級上優中差的差異明顯化,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對成績毫不在意的「老油條」也曾經都是些對成績差而感到不自信的人,一定程度上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還有就是,小孩子嘛,下課大家都在一起玩,在年齡過小的孩子在年齡較大的孩子面前一般是沒有什麼主導權的,時候一長,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失,而這種缺失在當時是看不出來的,就算是有所表現,家長們也只覺得是孩子太小,害羞所致。等到真正發現的時候已經養成了凡事聽從,沒有主導能力,這個時候基本上是不可挽回的了。
所以廣大的家長們,看到這裡您還是認為孩子越早入學越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