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鏡遠程巡檢與協作、5G全景AI測距系統、3D列印……如果不是一座座塔吊和整齊堆放的建材,不少人都會把這裡誤認為是一個科技創新企業的實驗室。
今日,廣州市住建局在黃埔區協鑫南方總部項目,舉行的2020年廣州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質量月」現場觀摩交流會上,記者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智慧建築工藝被應用於一線建築施工生產中,保證建設工地安全施工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建築質量水平。
AI眼鏡傳輸高清畫面
50米誤差僅2毫米
位於科學城的中建八局一公司協鑫南方總部項目,是廣州市2020年「攻城拔寨」計劃總部經濟項目之一,經過1年多的建設,項目已經初見雛形,預計2021年9月28日實現竣工。
或許因為地處科學城核心片區,協鑫南方總部項目工地也用上了不少「黑科技」。據介紹,該項目搭建了專屬5G基站,實現了施工現場5G全覆蓋,成為廣州市第一個5G智慧工地,工地施工真正實現了施工智能化。
記者戴上一副AI眼鏡,攝像頭將記者在巡查工地時看到的畫面實時傳回給後方的處理系統,後臺經過大數據分析高清實時畫面,可以精確判斷建築工地高支膜、腳手架是否按照規範施工。
項目經理張貞湖介紹,AI智能巡檢系統+遠程協作系統,通過佩戴AI眼鏡,與後臺實時共享畫面,搭配AI算法,智能抓拍現場質量安全問題。系統能夠自動檢索CAD圖紙,將遠程視頻測量結果與CAD圖紙進行比對,並在不需要管理人員手動測量的情況下,對模板支撐、腳手架測量,樓板混凝土板面厚度、深基坑、高邊坡、危房位移進行精準檢測。還可以專家遠程視頻語音協作指導。
據介紹,得益於5G全覆蓋,全景AI測量系統,通過高清攝像頭、雷射測距設備、AI算法,遠程無接觸精確測量現場數據,50米範圍內測量誤差2毫米內,實現了高度精確、安全。
安全帽集SOS、GPS、實時通訊為一體
而在觀摩展的另一側,戴上一頂智能安全帽,彷佛穿了一套智能通訊系統在身上。在觀摩區,一定集成了高清圖像採集、語音通訊設備、人員定位GPS、無線網絡傳輸功能的智能安全帽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頂安全帽,外觀跟平常的安全帽沒有太大區別,但這頂安全帽卻內有乾坤。據介紹,這頂智能安全帽利用物聯網、空間定位、移動通訊、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實現了現場作業智能化。
記者注意到,安全帽內置的高靈敏MIC,實現了語音通訊、小組呼叫等功能,內置的SOS救援系統和GPS實時定位系統,也方便在作業人員遇險時得到及時救援。而安全帽自帶的無線傳輸功能,能實現手機、平板、電腦的遠程監控。對於下井作業或隧道施工的建築工人來說,這樣一頂智能安全帽就像一把生命的保護傘。
廣州將開展為期1年的住宅工程質量提升行動
市住建局副局長王保森表示,廣州市高度重視建築工程質量,並將繼續深入開展工程質量提升行動,進一步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水平,推動建設工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王保森要求各建設施工單位,樹立精品理念,建設精品工程,打造精品品牌,強化設計引領,抓好施工管控,將精品意識貫穿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今年,廣州市住建局開展了為期一年的住宅工程質量提升專項行動,開展房地產項目質量大排查,深入查擺質量問題及風險隱患。」王保森要求,各級住建部門進一步加大質量執法檢查,杜絕「查而不嚴、查而不改、查而不罰」問題,對質量問題,要主動約談、通報、曝光,對違法違規的行為要嚴格處罰和誠信懲戒措施。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賈政 通訊員 穗建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蘇韻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羅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