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貸天眼
作者: 天眼君
「您這筆消費金額要不要做分期?可以減輕還款壓力,手續費打折!」相信很多人都接到過這樣的電話,一般來講,這都是銀行信用卡業務人員打來的。
尤其是當今疫情之下,信用卡分期的電話、簡訊推銷源源不斷。疫情影響了人們的收入,消費受到影響,還款也讓人壓力劇增。
這個時候,銀行趁機推出了所謂的優惠花式貸款業務、分期業務。銀行如此大獻殷勤,到底是好心人還是狼外婆?
話說最近,某位客戶收到某銀行信用卡中心一條延期還款辦理的推送簡訊稱,為減輕疫情期間還款壓力,可為其提供專屬帳單延期還款服務,只需要按照簡訊指引回復提供的內容,就可辦理延後3個月還款,前2個月僅需支付手續費,最後1個月償還本金及手續費。
然而,在該客戶辦理之後才發現,這哪裡是延期還款,手機確認信息顯示辦理的是帳單分期。這套路,也是可以。信用卡分期到底是優待還是套路?事實上,已經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刷卡後遭遇了「被分期」或者綁定了額外的付費項目。
今年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很多人信用卡持有者由於沒有收入來源而導致無法及時還款,正逢此時,各大銀行的信用卡中心卻趁機推廣帳單分期業務。然而,多家銀行信用卡分期業務遭用戶投訴。從整體來看,自動分期業務和分期業務辦理成為投訴重災區。
各大網絡投訴平臺皆有收到用戶的投訴,黑貓投訴平臺自2月份以來,僅涉及信用卡「被分期」的業務投訴就達數十條,其中多為股份制銀行,也包括部分國有行。
強制分期、誘導分期事件頻發
某用戶反映,交通銀行信用卡進行大額消費後被莫名的強制帳單6期分期,分期業務並未申請自動分期不通知用戶。該用戶認為此業務本身有利息,還要再收取信用卡分期手續費的行為是可恥的!希望交行能就此給出合理的解釋,並且取消相關的手續費等費用!
另外,該用戶還表示在該帳單全額還款卻還不了,還款信用卡金額為負的!認為這是逼著用戶分期。
當然,不僅是交行,還有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也遭到了投訴。有用戶反映,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電話誘導用戶信用卡辦理分期,理由是可以提升信用卡額度,並告知可以通過APP辦理,等到該用戶辦理結束後發現額度被降額3萬,信用卡中心推卸責任說是自己辦理的。該用戶一怒之下也在黑貓平臺進行了投訴。
隨便查詢一下黑貓投訴平臺,就能發現很多針對信用卡分期業務的投訴:
滿額自動分期
自古銀行多套路,一坑更比一坑深。更令人無語的是,一些銀行的信用卡為了簡化分期辦理流程,設置了滿額自動分期功能。消費者在辦卡時若選擇了該功能,或在接聽銀行推銷電話時答應開通,那在後續刷卡時,只要達到一定金額就會自動分期。
甚至在辦卡的時候,也會被套路。有些銀行信用卡辦卡的合約裡有一項自動分期條款,如果客戶當時沒有提出不同意,那就默認開通。更有甚者,直接發行帶有自動分期功能的信用卡,只要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就會自動分期。
信用卡分期除了緩解用戶暫時的還款壓力,也能讓用戶的還款成本更高!
實際上,信用卡分期手續費並沒有看起來那麼低。以月費率為0.55%為例,一年費率就是6.6%,看起來不高。但這是名義利率,實際利率要高很多。
據了解,有些金融機構的分期手續費算法,是按期初的分期總金額乘以一定的費率係數來計算,並不是按照每月剩餘的未還金額來計算。若按每期本金遞減的計算方法,以12000元分期金額為例,分12期實際的費率為12.2%。可以看出,考慮資金實際佔用因素後進行計算,信用卡分期手續費的年化費率要比名義利率高出近一倍。
為什麼銀行信用卡中心要想方設法的推分期業務?如果用戶每月都在帳單日前就按時還款的用戶,不做分期也不貸款,說白了,對銀行是沒有利潤價值的。
信用卡分期也並不是完全不可取,畢竟確實對一部分人來說可以解決燃眉之急,減小還款壓力。但是,部分營銷人員與持卡人溝通上並不充分,很多持卡人對分期業務的條款難以理解到位,尤其是電話、簡訊渠道,並沒有提供書面資料幫助持卡人了解業務,甚至部分營銷人員存在模糊誘導的情況。這就讓那些本來不需要辦理此業務的用戶卻要增加支付成本,也容易讓用戶產生牴觸心理,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大量投訴的原因。
總而言之,信用卡分期是一把雙刃劍。對需要的用戶來講是一項好業務,對不需要的用戶來講就是套路。況且現在銀行的信用卡分期手續費和利息率都不低,廣大持卡人無形中會增加還款成本。希望銀行在推此項業務時,務必和用戶講清楚利弊,而不是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