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頂級貴族名校玩起「素質教育」,太6了!

2021-02-08 米粒媽愛分享

這篇文章首發在咱們另一個公號「米粒媽頻道」,裡面全是滿滿的乾貨。話說,沒關注「米粒媽頻道」的親們,是時候讓大家了解這個寶藏公號了。這是咱們最早期的公眾號,有各種英語啟蒙的乾貨、教育政策還有有學區房分析、國際學校測評、KET&PET報考、家庭教育感悟、兩性情感以及數學、繪畫、音樂等各種啟蒙乾貨(主要針對5-12歲的孩子)。

因為疫情,今年北京中小學的寒假提前了。


往年沒有疫情時,米粒媽身邊的媽媽們,早就開始報名各種遊學冬令營了。

這幾年,名校的遊學營可真太火了。

之前,倫敦、劍橋、牛津等名校就都被中國孩子的「遊學軍團」佔領了

借力這些頂級名校,英國也是火得不行了。

身邊去過的媽媽們都紛紛表示(凡爾賽):太喜歡英國的氛圍、文化、精英著裝、禮儀禮節、口音、素質教育。

讓米粒媽好奇的是,這麼迷人的英國,這麼迷人素質教育到底說了啥?

作為紀錄片小能手,今天,米粒媽先給大家介紹兩部超好看、節奏超快的紀錄片,他們都聚焦在英國頂尖貴族學校上。

 

看完後,相信你會跟我一樣驚呼:英國頂尖人才玩起來的「素質教育」,真叫一個嘆為觀止!太6了。

第一部:《我的生活:伊頓公學》

頂尖公學素質教育的基礎:

成績、成績、成績!

體育中考、美育中考被提上日程後,米粒媽看到很多人喜歡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拿來對比,拉一踩一。

其實真沒必要。

米粒媽記得英國頂尖校(地位等於海澱「六小強」伊頓公學前校長Tony Little說過:

「偉大教育的核心,是基於考試區分出真正優秀的學生!」

 

 

所以,米粒媽請大家別再誤會了,英國公學學生的成績真的非常能打。

伊頓的學生參加A-level考試(英國高考),成績幾乎都是優秀的。

其他公學也是一樣,比如凱特王妃待過的莫爾堡公學,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有A或A+的成績。

 

米粒媽推薦給大家的第一部紀錄片《我的生活:伊頓公學》,就跟拍了三個來自一般家庭的孩子,在頂級校伊頓公學一學期的生活。

這三個孩子恰好擁有三種不同的膚色:

 

黑人法拉,目標明確,媽媽從出生時就希望他進入伊頓(也是虎媽代表)。

做了很多準備,小學時雖然讀的是公立學校,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拿到獎學金。

 

 

華裔詹姆斯,家裡開一家中餐館,10歲多就取得了英國中學畢業會考數學A的成績。

小傢伙對公立學校學的東西不滿足,就申請了伊頓,順利拿到獎學金。

 

 

白人西奧,與前兩位相比,更像是咱們說的特長生,他連續三年拿下了全郡遊泳冠軍,也靠獎學金進了伊頓公學。

 

 

讓米粒媽振奮的是,三個牛娃信心滿滿,準備大幹一場!

 

但沒多久,他們就感受到了這裡與眾不同的氛圍:每個學生都想得到全A。

 

因為伊頓有項特別的制度:分級制。

學校會按照每個學科的成績,把學生分為不同等級。

學期末還有考試,學校會根據考試成績的好壞對學生進行調動。

 

誰都不想在低等級徘徊不前,即便是靠獎學金進來的學生,也要特別努力才行。

米粒媽看到這,覺得伊頓跟新加坡教育有異曲同工之處,能瞬間把孩子的節奏調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我有個閨蜜剛從新加坡歸來,接下來準備818新加坡更加慘烈的教育制度)。

所以,在紀錄片裡,米粒媽能明顯感覺到,每個孩子為了成績,開足了馬力全速前進。


牛娃的世界想要拔尖,就是得付出200%的精力。

 

法拉成績本來就不錯,但他依然時刻繃緊弦,害怕因自己粗心大意,失去1分,隨時被其他人頂替排名;

 

 

詹姆斯也是,瘋狂到放假後,從不敢休息,周末8點起床趕論文、做作業;

 

「特長生」西奧,為了追平成績更拼,每天6點多起來就開始看書、預習。

 

 

很快12周過去了,3個孩子一共經歷了420節課、50多個小時的家庭作業。

 

 

期末考試要來了,米粒媽發現,本來已經習慣鏡頭的孩子們,看起來還是有點緊張了。

 

所幸,考試結果下來,三個人的成績都不錯。

但,讓米粒媽意外的是,孩子們在拿到成績單後,還會自我提醒:下學期得要更加努力才行,保持住成績。

這樣,他們才會變成一個真正的「伊頓人」。

 

其實,不僅是英國的頂級公學,美國的私立中學也是一樣,美國加州最好的高中惠特尼高中,這裡有一組魔鬼數字:4。

 

 

4個小時睡眠,喝4杯咖啡,才能拿最高的GPA 4.0成績。

為了成績,英國、美國的好學生也得「頭懸梁,錐刺股」。

 

看到這些孩子拼成這樣,米粒媽一直在說:很多人真的誤解了素質教育了。

以為讓孩子快樂長大,多上幾個興趣班就算素質教育了,成績並不重要。

 

真不是這樣!

米粒媽記得,教育家第多斯惠說過:

教育的本質是點燃、是激勵、是喚醒和鼓舞。


米粒媽認為,好的教育就是去點燃孩子對夢想的渴望、對成功的欲望、對知識的興趣。

考試雖粗暴簡單,但卻是點燃孩子欲望的最好方式之一;成績則永遠是放之世界都通用的「護照」。

 

素質教育在成績的基礎上,還有一個詞,就是「全人教育」。

米粒媽通俗點講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那英國公學是怎麼做的呢?

 

體育是第一要義。順便提一下,當年凱特王妃來到莫爾堡公學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曲棍球,後來她還成了曲棍球隊隊長。

J.K.羅琳的小說《哈利·波特》中,哈利受歡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他是魁地奇比賽中的英雄。

這部小說裡的霍格沃茲魔法學院原型也是英國的公學。

 

米粒媽推薦的第二部紀錄片《哈羅公學:一所真正的英國學校》中,就可以看到體育在公學教育中佔有多大比重。


畫面中的這個孩子叫弗雷迪,在哈羅,他生活的宿舍叫西阿可裡。

原本,西阿可裡宿舍最大特色是音樂,每次都能奪得學校音樂類比賽的第一名,但體育方面卻比較弱。

為了彌補這個短板,不服氣的小夥子弗雷迪決定和宿舍的小夥伴參加人少、但難度係數高的橄欖球比賽。

比賽當天,不能上場的同學也都來了,在旁邊當起了拉拉隊,為自己的宿舍打Call。

方式也非常的「西阿可裡」宿舍風,用樂團來應援。

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想法:努力去試試。

沒想到,試一試的結果很理想:西阿可裡隊一路跌跌撞撞,殺進到了半決賽。

只是,這次的對手就不簡單了,哈羅公學體育實力最強的宿舍。

米粒媽隔著屏幕,也能感覺上孩子們在場上的激烈對抗。

可惜,奇蹟沒有發生,西阿可裡隊還是輸了。

這時,鏡頭也轉向了主角弗雷迪,在比賽中,他鎖骨不小心被撞斷了,在去醫院前,躺在草坪上的少年,依然一直和隊友念叨著比賽。

米粒媽突然好像看到少年漫畫的情節一樣,太熱血了!

除了各種體育比賽外,哈羅公學還很喜歡戶外越野訓練,感覺像軍訓徒步。

 

 

過程中,也少不了團隊合作。

 

 

還有長度堪比半馬拉松的長跑比賽,等等。

 

這麼熱鬧,除了鍛鍊孩子的身體外。

還有一件同等重要的能力,也就是記錄片子裡一位舍監所說的:

孩子們有好勝心是好的,但有時候他們也要學會接受比你更強的人。

妥妥的身體和心理雙重鍛鍊。

 

 

米粒媽插播一下,其實,重視體育的不僅是哈羅公學,伊頓公學也是一樣。

伊頓的學生,每隔一天就有一節體育課不說,每天還要走6公裡以上的路程,去趕赴各個教室上課。

 

 

看到這,米粒媽突然想起打破拿破崙的惠靈頓公爵說過一句話:

「滑鐵盧戰役是在伊頓公學的操場上打贏的。」

 

此外,除了體育,讓米粒媽眼饞的是,英國公學直接將興趣班「開」在學校。


像文學、藝術、戲劇這樣的課程,並不是正式教學的一部分,但是就像體育一樣,會一直貫穿孩子的學習生涯。

 

頂級名校相信,通過戲劇、文學可以讓孩子感知自己,接觸新領域,可以打破舒適區,成長得更快。


▲卷福就曾在哈羅公學讀書

米粒媽在了解英國頂級公學時,一個朋友的娃在讀哈羅,他說了一件事,我又被深深觸動到:


哈羅這些學校會時常請到各領域的名人來做學校演講,這些活動都是學生自己組織的,學校從不直接參與。

學生們不僅僅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認識的人、電話、郵件等等)邀請到名人,還要安排好交通、晚餐、招募觀眾等等。

一系列流程下來,米粒媽只能說,這絕對是一場不動聲色的領導力培養。

 

米粒媽還記得,有人問過威斯敏斯特公學的校長一個問題:你認為英國最重要的理念是什麼?

 

校長回答:


「我們關注的 不僅僅是課程、教學和測試,還鼓勵年輕人全面參與社會……教孩子獨立、批判的思考方式。」

所以,在英國6年級學生的「解決問題」課上,老師經常給出經典的「電車難題」:

 

「火車剎車突然失靈,前面鐵軌上有4名工人,如果右轉的話,有1名工人,作為司機的你,怎麼選擇呢?

如果只有1名工人的鐵軌已經暫停使用了,你又該怎麼選擇?

如果不是工人,是4個小朋友,你還會怎麼選擇?

如果……」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看起來大而無用,但會提醒孩子不斷質疑、辨析、思考。

別小看這種思考方式,孩子們得通過系統分析、處理已有信息、形成論據,從而得出結論。

具備這些能力的孩子,更容易清楚自己的目標,以及了解自己需要怎麼做才能達到目標。

這對於未來的領導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看到這兒,米粒媽不禁拍手:不愧是培養精英的公學啊,這堂課真精彩!

 

 

米粒媽越來越感覺到:

真正的素質教育,不是讓孩子上幾個興趣班玩玩、不是表面上的歲月靜好、更不是學點貴族孩子的派頭。

 

它是用學校、家庭的力量去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賦予他突破自我、不斷精進的勇氣和社會責任感。

 

正如《我的生活:伊頓公學》中華裔男孩詹姆斯說的:「在伊頓了解得越多,就發現自己要擔心得越多。」

 

米粒媽認為,當一個孩子,在經歷了刻苦、自律的磨練後,面對舒適圈和誘惑。


依然願意為理想、為熱愛,不斷努力、不斷突破自己、不斷承擔更多責任時,這才是真正的、接受過「素質教育「的模樣吧。

雖然,這個世界上,有錢、有資源、能上名校的永遠只是那一小撮人,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名校中看到普世的真相:

努力才有好成績、體育競技時想贏就是要去拼、什麼事得自己去嘗試才知道方向。

其實,星辰大海都在孩子的眼裡!

以上,與所有父母共勉!

這兩部的觀看地址米粒媽已經給大家找好咯掃碼,在後臺回復「英國」,就能收到資源地址啦

最後,點個【在看】,咱們一起好好聊聊看了這兩所英國頂級名校後,你還有什麼最大的感受?最觸動你的是什麼?


沒聊夠,也可以加我的微信mlm735,咱們聊到天亮~

相關焦點

  • 備受英國明星貴族青睞?揭開「頂級教育」的面紗
    除了Emma Watson,還有抖森、卷福都曾就讀英國私校。英國的私立學校,究竟有何魅力,能夠得到眾多明星與貴族的青睞呢?名校offer觸手可及有數據顯示,僅佔學生比例7%的私立學校每年為牛津、劍橋大學輸送40%以上學生,高級軍官、法官、執行長裡7成有著私立學校背景,高級醫師6成,頂尖媒體人5成,英國電影獎獲得者4成,國會議員3成。
  • 英國450年名校強勢進軍中國,連開11家!頂級貴族公學還貴族嗎?
    最近寫教育類文章,在查資料的時候,發現有一所英國學校近期在中國的曝光度特別高。是的,就是我在標題裡提到的,和伊頓齊名的英國頂級貴族學校——哈羅公學。兩者分別管理,但在海口共享同一個校區,使用相同的教育配套設施和資源。學校將於2020年4月底完工,預計於2020年9月開學。海口哈羅禮德學校計劃招收小學生約450人,初中生約300人,高中生約276人。
  • 英國的貴族教育:"學不致用"
    *英倫投資客寫在前面:周末推送一篇關於英國教育的文章,寫得很透徹,基本回答了以下幾個關鍵問題:英國私立、公立學校有什麼區別?私立貴族學校到底教些什麼?貴族教育的本質又是什麼?文 | 姜豐,劍橋博士在英國,口音就是一個人背景的窗口。今日職場,文憑和成績之外的軟實力越來越值錢,頂級機構和公司都希望能夠招聘到那些人脈廣闊、社會資源豐富的應聘者。而遊歷廣泛、愛好高貴、口音優雅,仿佛是頂級職位的標配。
  • 揭秘英國頂級私校,貴族私校優勢在哪裡?
    Paul),而被稱為貴族公學的,一般就是這九所。數百年來,赫赫有名的「九大公學」基本壟斷了英國統治階層,如今,私立名校依然是社會名流的隱藏名片。如威廉王子、前首相卡梅倫及新任首相Boris等,都來自有「精英搖籃」之稱的伊頓公學。
  • 揭秘英國頂級私校,貴族私校優勢在哪裡?
    Paul),而被稱為貴族公學的,一般就是這九所。 數百年來,赫赫有名的「九大公學」基本壟斷了英國統治階層,如今,私立名校依然是社會名流的隱藏名片。如威廉王子、前首相卡梅倫及新任首相Boris等,都來自有「精英搖籃」之稱的伊頓公學。
  • 學費30萬卻擠破頭的世界頂級名校:睡硬床,吃簡餐,貴族教育也不過如此……
    最近在刷微博的時候,看到臺灣媒體的消息。
  • 借鑑英國的素質教育
    英國的素質教育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教育宗旨是幫助學生儘量發展個人才能。我們都會好奇,英國的中學語文課本裡有什麼內容呢?意林編輯部與吉林攝影出版社聯合傾力打造的海外名校課文讀本《世界名校公開課——英國語文》(第1卷,吉林攝影出版社)便應運而生。
  • 頂級貴族學校轉變背後:當我們談新精英教育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提起英國教育,貴族教育和精英教育是無法避免的話題。英國最美校園之一切特豪斯公學始建於1611年,建校400年來,學校的建築融合了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建築風格類似英國名校牛津和劍橋,被譽為英國最美校園之一。除了教堂、辦公樓和宿舍樓,切特豪斯公學還有一座音樂廳、演講廳、劇院以及設計中心。由於環境優美,學校還經常對外出租用於電影的拍攝和大型會議的場地。
  • 英國貴族學校有哪些
    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英國貴族學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哈羅仔裡包含7位英國前首相。溫徹斯特公學溫切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是英國第一所免費收受窮苦學生的大學預備學校,開創公學教育歷史。而今天的溫切斯特公學雖然已經演變成為一所貴族寄宿制學校,但依然保持了自己悠久的傳統與文化。
  • 英國頂級中學只愛招貴族、豪門的子女嗎?
    Q我們經常在媒體報導中看到,某某政商界、影視界著名人物的子女就讀於/畢業於某英國頂級中學,這一方面說明了這些學校的品質與高度,但是否也從另一個角度表明,英國頂級中學錄取學生時,會非常注重孩子的家庭背景
  • 英國頂級名校費得斯公學進駐廣州增城,2019年開學
    連接改變教育博實樂教育集團與廣州增城教育局籤訂與「廣州市增城區建立費得斯公學分校」相關協議。英國頂級貴族學校「費得斯公學」首個中國校區將落戶廣州。2018年3月12日,中國最大的K12教育集團之一博實樂教育集團與廣州增城教育局籤訂了三方合作協議,協議主要內容為「廣州市增城區建立費得斯公學分校」的相關事宜。這意味著英國頂尖貴族學校「費得斯公學」首個中國校區將要落戶廣州增城!由於學校選址未定,所以費得斯公學到底會建在增城哪裡卻一直是個謎。這也一直是增城乃至廣州萬千家長最為關心的大事。
  • 溫企電光科技戰略投資 英國百年貴族名校落戶上海
    雅力教育集團執行ceo胡靖與2所英國學校的校董mark coggins籤訂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商報訊(記者 張溫樂)近日,上海阿德科特學校在佘山完成建設,並舉行了校園開放日,這意味著英國百年名校正式「落戶」上海。
  • 世界頂級貴族學校,每年只招收250人,其中70%的人能進入世界名校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體現出來教育的重要性,全世界的家長都想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讓他們站在最好的起跑線上。為了能讓孩子進入一個好的學校,各大學校附近學區房的競爭成為了一場戰鬥,家長們是擠破了腦袋也要讓孩子上個好學校。
  • 國際學校等同於貴族學校嗎
    伊頓公學校長首次進京帶來了對中英中學教育模式的對比和探討,而與伊頓齊名的英國哈羅公學也於今年進入北京辦學。有教育界人士認為,兩所英國知名學校的做法可以表明國外名校已經開始搶灘中國市場。  伊頓發展依託五項原則  有英國「紳士搖籃」之稱的伊頓公學不僅是一所精英男校,更被譽為「世界精英人才之搖籃」,造就了許多政治、文化和藝術名人。
  • 田樸珺說中國人沒素質,誇讚英式貴族
    田樸珺的這段訪談被稱為「三代培養的貴族」!在這篇文章中,田樸珺女士毫不掩飾對英國貴族的敬仰和欽佩。在採訪中,田樸珺多次爆出我們國家「沒有素質」。「今天的中國太窮了」,「沒有良好的教育」,「我們都有知識,但沒有文化「等引起浪潮。
  • 山海薈擬引入英國老牌貴族學校阿平漢學校
    山海薈擬引入英國老牌貴族學校阿平漢學校 8月4日,雲南城投發布公告稱,為提升城投置地地產項目品牌附加價值,滿足項目業主對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的需求,雲南城投下屬全資子公司城投置地擬在山海薈項目,
  • 英國貴族學校進軍南京!這才是江北新區十大民辦名校
    就在上周,江北新區掛出最新一批土地出讓公告,其中有兩幅教育用地分外吸引人眼球。這兩幅地塊位於江北高新區龍王山腳下,將整體建設成不少於6軌的高端民辦名校,包含小學、初中和高中。或全英本土排名前30(英國A-Level考試成績2019年最新排名)的品牌學校。
  • 全球頂級貴族學校,每年招生兩百人,王子是你同學總統是你校友
    教育,是國家和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而不斷提高人民的綜合素質是必要的途徑,一直以來都是中外重視並且經常討論的對象,教育興則人才興,而人們的教育從小時候父母等長輩的教導開始
  • 英國最著名的貴族學校——九大公學
    ,開創公學教育歷史。一直被認為是英國私立教育的象徵,全世界最顯赫的貴族子弟學府。 自1440年亨利六世創建以來,已有573年的歷史。它不僅是一個貴族男校,更被稱為「世界級精英人才的搖籃」。英國眾多皇室子弟和歷史名人曾在伊頓公學攻讀過。英國有20位首相、36位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獲得者都是該校的畢業生。
  • 名校一對一,2020英國精英寄宿學校中國招生峰會將如期舉行
    去英國留學是許多精英家庭的首選,然而,英國頂尖的大學競爭十分激烈,有遠見的中國家長,早已選擇讓孩子在中學階段就出國讀書了。在英國的中學讀書後,受到英國本土教育的薰陶,學習英式文化禮儀,學術成績和課外活動並重,收到牛津劍橋等一流名校offer的比例遠超大陸考生!在全英國,只有7%學生可以入讀的私立中學,卻向牛劍輸送了42%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