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做法很早就有了,不過最早只有真正的大家名作才有資格被搬上熒幕,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除了四大名著改編劇,就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劇,張愛玲瓊瑤的言情劇。
這些改編劇,因作者原著的文字功底就深厚,又加上當時不流行魔改,以尊重原著為美德,所以很少會翻車,基本拍一部火一部。
那時候也有以寫小說為生的不知名作者,但他們作品擴散渠道有限,更談不上什麼影響力,基本就是掙一個碼字錢,甚至沒人會把他們當作作家看待。
直到網際網路普及後,網絡小說隨之誕生,一個人只需要在自家電腦上寫出文字,全國各地的讀者都能看到,有些內容新穎的網絡小說被許多人閱讀喜歡,其作者作品也有了固定的追隨者,漸漸自成一派,有了網絡寫手這個群體。
相對於傳統作家,網絡寫手的門檻顯然低了許多,他們寫東西不依據現實,而講求多設劇情高潮,只要腦洞大、有噱頭、夠刺激,哪怕語句不通、邏輯不順都有人會看,所以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從根本上其實是兩個文學品類。
不過如果不考慮網絡小說的現實意義,還是有部分文筆不錯的作者存在的,他們的作品拔尖而出,在網絡領域被奉為經典,在此時,中國普通人的娛樂需求也逐漸增加,越來越多樣化的影視劇拍攝需求被提出。
因此,頻繁且更多類型的網絡小說改編劇也隨之而來。
這一批的網絡IP改編熱潮大概興起於2010年左右,《步步驚心》《甄嬛傳》的熱播讓許多投資者看到了新商機,這些網文本就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以及被證明過受歡迎的故事線,其受眾群體恰好還跟電視劇的受眾群體重合,直接拿來用,省時又省力,何樂不為?
這種熱潮一旦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近十幾年內小說網站排行榜上的熱門連載小說,估計已經被踏尋了個遍,但凡還不錯的小說,十有八九都被改編成了影視劇。
最開始這種改編確實得到了觀眾及市場的認可,只要說是網絡IP改的,基本就是熱播保障了,可是觀眾漸漸發現,就算根據極受歡迎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也不一定好看啊。
不僅劇中演員的演技糟糕(網絡IP主角大多很年輕,改編時喜歡合作流量演員),劇情更是混亂到一塌糊塗,背離原著、魔改等情況層出不窮,許多改編並不是誠心還原書中故事,而是誠心拿糊弄人的東西賺錢罷了。
「狼來了」三次以後,牧民就不相信撒謊的小朋友了,大IP改編劇也慢慢不再受到額外推崇了。
雖然現在很多電視劇還是根據某某同名小說改編,但它們中精華少、糟粕多,出一部叫好又叫賣的劇集不容易,網絡小說和電視劇互相水土不服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這幾天掛在熱搜上的《贅婿》,是起點男頻的長壽王者,它從2011年開始連載,到現在仍未完結,多年來長期霸佔起點熱銷圖書榜前十名的位置,它的連載時間、訂閱人數都證明了這是一個受歡迎的故事。
所以才有人買下它的版權改編成電視劇,並找來近兩年大熱的郭麒麟、宋軼主演。
可這部電視劇還沒開播就惹到了麻煩,原作者憤怒的香蕉牽扯到一檔男性騷擾女性的事件中,後又在爭論中提到了女權主義,被人指責他的作品《贅婿》歧視女性後,憤怒的香蕉這樣回覆:
其實不僅《贅婿》,網文中男頻的大部分小說都是男性爽文,讓那些讀者在小說中得到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功成名就、豔遇不斷的快感,女頻也是一樣,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英俊非凡、身份尊貴、能力超群的霸道總裁、風流王爺看到一個女人後就轉了性,冷淡的變熱情,花心的變專一?
這些故事,不過都是給人做夢用的。
(如果說傳統文學能幫人塑三觀,網文只能引人一樂罷了,這也是前面為什麼提到不考慮現實意義的話,某些網文才能被奉為經典,網絡小說大多是做消遣之用,對真正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指引作用。)
憤怒的香蕉想法沒錯,不過錯在了只為自己考慮,沒照顧到出自他手的這個故事現在已經不僅僅是本小說了。
放眼去看現在的熱播電視劇,不是大女主戲,就是愛情劇,再者還有無明顯性別傾向的類型劇(懸疑、諜戰、職場等),幾乎沒有一部,是專門拍給男性看的。
原因很簡單,整日抱著手機、pad、電腦電視追劇的人,絕對高的比例上都是女性,女人們愛看什麼,去拍什麼才能賺錢。
如果電視劇版《贅婿》還是以男爽為出發點去拍,那麼我們只能說這也是一部與影視行業水土不服的改編劇,不用女性刻意去抵制,它都註定無法熱播。
當然版權賣出後,後續收益就與小說作者無關了,憤怒的香蕉敢說不需要女觀眾,鵝廠(《贅婿》出品方是騰訊影業)卻應該不敢真這樣去做,大家也不必過分遷怒,如果《贅婿》是一部好劇,看與不看都和原作者關係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