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八角楓
學名: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科屬:八角楓科 八角楓屬
解析:大部分時候我們見到的八角楓都是灌木狀的,直到某天小編真的看到了高大喬木狀的八角楓,原來植物志沒有騙人啊。小枝常呈之字形。葉形變化大,不裂或3-7裂均有。花序下垂,花有香氣,特別的是花開時花瓣反卷。
82. 厚皮香
學名: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Wight & Arn.) Sprague
科屬:山茶科 厚皮香屬
解析:厚皮香屬的葉子都是這種看起來很皮實的革質葉,常聚生枝條近頂端呈假輪生狀。花就很山茶科了,就是迷你了點。厚皮香果為不開裂的漿果,有紅色的假種皮(可惜從來沒有切開來看過)。
83. 羅傘樹
學名:Ardisia quinquegona Bl.
科屬:紫金牛科 紫金牛屬
解析:葉片柔軟無骨感,中脈明顯,側脈不明顯,無腺點。聚傘花序腋生。果實扁球形,未成熟時鈍5稜明顯,無腺點,成熟時紫黑色,稜不明顯。
84. 白花酸藤果
學名:Embelia ribes Burm. f.
科屬:紫金牛科 酸藤子屬
解析:攀援灌木,葉全緣,葉片薄,有個厚葉片的亞種厚葉白花酸藤果(E. ribes subsp. pachyphylla)。圓錐花序頂生。嫩葉或嫩尖可生吃,味酸生津;果也可食。
85. 大葉團花
正名:水團花
學名:Adina pilulifera (Lam.) Franch. ex Drake
科屬:茜草科 水團花屬
解析: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對生;花冠白色;花柱伸出。頭狀花序圓球形,形如楊梅,喜生水邊,故又名「水楊梅」。
86. 狗骨柴
學名:Diplospora dubia (Lindl.) Masam.
科屬:茜草科 狗骨柴屬
解析:常見的是灌木狀的,葉交互對生;花腋生,密集。小編在丹霞山一眼就能認出來主要看枝幹,當年生枝條是綠色的,而與之連接的二年生枝條就是很明顯的灰白色。
87. 劍葉耳草
學名:Hedyotis caudatifolia Merr. et Metcalf
科屬:茜草科 耳草屬
解析:亞灌木。葉對生,革質,通常披針形,葉正面綠色,背面灰白色,尾狀漸尖。花序頂生,聚傘圓錐花序。花冠白色或淺紫色,有香氣,花冠外無毛,裡面被柔毛。(圖片由 double 提供)
88. 茶
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科屬:山茶科 山茶屬
解析:其貌不揚,因特殊的功能聞名於世,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出名的品種更是數不勝數,經過長期的廣泛栽培,毛被及葉形變化很大。
89. 木荷
學名: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
科屬:山茶科 木荷屬
解析:一路上滿山都是木荷的落花,後來坐船出來時還遠遠見到一棵正開花的。木荷葉形多變,樹皮比葉子好認。常見的防火林樹種。
90.雞矢藤
學名:Paederia foetida L.
科屬:茜草科 雞矢藤屬
解析:葉形和大小變異很大,揉一下聞一下,熟悉的雞屎氣味可以消除疑慮。吃過雞矢藤粿,卻是沒有什麼氣味。雞矢藤的小花很可愛,冬天下雪的時候看枯掉的雞矢藤果子是很漂亮的,小小的燈籠一串串。
91.蔓九節
學名:Psychotria serpens L.
科屬:茜草科 九節屬
解析:別名穿根藤、匍匐九節。匍匐藤本,多攀附在石頭、樹皮上。葉對生,幼齡植株與成熟植株葉形區別明顯,託葉膜質。聚傘花序頂生,漿果成熟時白色。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不過考試時要找居然愣是沒找著。
92.車前
學名:Plantago asiatica Ledeb.
科屬:車前科 車前屬
解析:有的地方叫做豬耳朵,你們覺得像嗎?我是覺得塊頭小了點。蓮座狀基生葉,穗狀花序,蒴果成熟時周裂,上面的小蓋子就掉了。車前的全草和種子都能入藥,能滲溼利水,種子遇水有粘滑感。
93.枇杷葉紫珠
學名: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
科屬:馬鞭草科 紫珠屬
解析:紫珠屬植物花色多為紫紅色,果子成熟時多數為紫色的圓球球,這個枇杷葉紫珠葉子大如枇杷葉,小枝、葉柄、花序密生黃褐色茸毛,七八月份花開,冬季結的卻是白果子。
94.細風輪菜
學名:Clinopodium gracile (Benth.) Kuntze
科屬:唇形科 風輪菜屬
解析:也叫「瘦風輪菜」,較為纖弱的一種小草本,常成片生長,在廣東各地都較為常見。莖四稜,葉對生,輪傘花序於頂端密集成總狀花序,結的小堅果極小。
95.三花冬青
學名:Ilex triflora Blume
科屬:冬青科 冬青屬
解析:冬青屬是較難準確定種的一個類群,通常雌雄異株,檢索表同時看花看毛被看果實,這就很難在同一時間看到了,種與種之間的區別又很不明顯。所以,沒花沒果的冬青,小編就傻傻分不清。也不知道配圖配對了沒,還請高人指點。
96.鬼針草
學名:Bidens pilosa L.
科屬:菊科 鬼針草屬
解析:南方極為常見的入侵植物之一,更為常見的是其變種白花鬼針草(B. pilosa var. radiata),除了管狀花還有5-7枚明顯的白色舌狀花。也有人認為這兩種其實是同一種。
97.鱧腸
學名:Eclipta prostrata (L.) L.
科屬:菊科 鱧腸屬
解析:別名「墨旱蓮」,莖折斷,流出來黑色的汁液。一年生矮小草本,葉片兩面被密硬糙毛,手感粗糙。花近看有種小雛菊的feel,果實成熟時比較有意思,會一個個散落掉。
98.團花
正名:細葉水團花
學名:Adina rubella Hance
科屬:茜草科 水團花屬
解析:沒看出來葉子比前面的水團花(A. pilulifera)細在哪裡,只能說是葉形不一樣,葉子較小倒是真的,側脈數也少了好幾條,一般5-7對。
99.茜樹
學名:Aidia cochinchinensis Lour.
科屬:茜草科 茜樹屬
解析:無花無果的時候,茜樹與香楠(A.canthioides)真是不好區別,而且這兩種丹霞山均為常見種。一般情況下,茜樹的葉偏窄,幼苗的葉就很披針形形了,而且新葉常常豔紅色。除了看氣質,就等著開花結果吧,茜樹總花梗(總果梗)較長,香楠幾無。
100.梔子
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科屬:茜草科 梔子屬
解析:香香的梔子花是夏天的標配。花冠高腳碟狀,果實既可入藥,也是天然染料。入藥擅清三焦火熱,能清熱利尿、瀉火除煩、涼血解毒。
101.白花苦燈籠(密毛烏口樹)
學名:Tarenna mollissima (Walp.) Rob.
科屬:茜草科 烏口樹屬
解析:《植物名實圖考》:「烏口樹,江西坡阜多有之。高丈餘,對節生葉,長柄尖葉,似柳而寬。梢端結實如天竹子大,上有兩叉,如烏之口。」據描述及附圖,推測為密毛烏口樹。
102.愛地草
學名:Geophila repens (L.) I.M.Johnst.
科屬:茜草科 愛地草屬
解析:匍匐草本,貼著地面生長,名字很貼切了。葉是心狀圓形的,花純白色。
103.長瓣耳草
學名:Hedyotis longipetala Merr.
科屬:茜草科 耳草屬
解析:花序腋生和頂生,頂生的密集成扁球形的頭狀花序;花冠白色,裂片披針形。
104.玉葉金花
學名:Mussaenda pubescens Dryand.
科屬:茜草科 玉葉金花屬
解析:「玉葉」指的是五枚花萼裂片中的一枚變態成白色花瓣狀,而「金花」則指的是黃色的花冠了。
105.秀麗錐
學名:Castanopsis jucunda Hance
科屬:殼鬥科 錐屬
解析:葉片辨識度較高,嫩葉偏紅,薄紙質很可愛。葉片中部以上有鋸齒。
106.烏岡櫟
學名:Quercus phillyraeoides A. Gray
科屬:殼鬥科 櫟屬
解析:殼鬥科看果實定到屬就比較容易,看不到殼鬥看不到堅果的時候腫麼辦呢?這個,只能涼拌了吧,個別非常好識別的種除外,烏崗櫟算是比較好認的了。
107.柯
學名:Lithocarpus glaber (Thunb.) Nakai
科屬:殼鬥科 柯屬
解析:柯屬就是個看葉子不好識別的屬。多說無益,放圖。
108.硃砂根
學名:Ardisia crenata Sims
科屬:紫金牛科 紫金牛屬
解析:嶺南花市上售賣的「黃金萬兩」、「富貴籽」,便是結滿紅果的硃砂根。
109.山血丹
學名:Ardisia lindleyana D. Dietr.
科屬:紫金牛科 紫金牛屬
解析:別名腺點紫金牛。葉片革質,邊緣反卷,在鋸齒尖可見明顯的腺點。花瓣腺點明顯,果實成熟時深紅色,上面也有稀疏的腺點。
110.網脈酸藤子
學名:Embelia rudis Hand.-Mazz.
科屬:紫金牛科 酸藤子屬
解析:與前面的白花酸藤果是一家的,明顯不同在於網脈酸藤子葉緣具鋸齒,網脈明顯。
111.杜莖山
學名:Maesa japonica (Thunb.) Zipp. ex Scheff.
科屬:紫金牛科 杜莖山屬
解析:花冠裂片通常僅為花冠的1/3或更短。果球形,黃白色、肉質,頂端被宿存萼片所包圍,可食用,微甜。
112.密花樹
學名:Myrsine seguinii H. Lév.
科屬:紫金牛科 鐵仔屬
解析:葉子中脈下凹,在背面凸出,側脈不明顯。花多而密集,簇生在枝條上。
113.紅背山麻杆
學名: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 Muell. Arg.
科屬:大戟科 山麻杆屬
解析:葉背常常微微泛紅,長長的葉柄紅得更明顯。葉片基部具斑狀腺體4個,基出脈3條。雌雄異株。
114.粗糠柴
學名:Mallotus philippensis (Lam.) Muell. Arg.
科屬:大戟科 野桐屬
解析:粗糠柴雌雄異株,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果實密被紅色顆粒狀腺體和粉末狀毛。在山裡沿路見到的粗糠柴都是小小個,後來在附近地帶見到一株結滿果的石巖楓大樹,超美的。常有人跟石巖楓混淆,後者是藤本,可以區分。
115.越南葉下珠
學名: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Spreng.
科屬:大戟科 葉下珠屬
解析:說話快一點,講出來好像「越來越像豬」。小灌木,嫩枝有稜,倒卵形葉片互生,細細密密的很好看。有些開發做成盆栽或者矮綠籬的,也很漂亮。
116.山烏桕
學名:Tria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科屬:大戟科 烏桕屬
解析:葉柄頂端具2毗連的腺體,坐船出來的時候,岸邊的山烏桕正開花,總狀花序一各個像列兵一樣在枝頂站的直直的,齊齊整整。秋色葉樹種。
117.斑子烏桕
學名:Neoshirakia atrobadiomaculata ( F. P. Metcalf ) Esser & P. T. Li
科屬:大戟科 白木烏桕屬
解析:白木烏桕屬我國有兩種,即斑子烏桕和白木烏桕(N.japonica),這兩種葉柄頂端無腺體,種子無蠟質層、有斑紋。斑子烏桕和白木烏桕很相似,斑子烏桕的葉更窄更小。
118.丹霞梧桐
學名:Firmiana danxiaensis H. H. Hsue et H. S. Kiu
科屬:梧桐科 梧桐屬
解析:丹霞山明星物種,在山裡最好認的樹木也是他了吧,遠遠望去都能確定。
119.丹霞小花苣苔
學名:Primulina danxiaensis (W. B. Liao, S. S. Lir. & R. J. Shen) W. B. Liao & K. F. Chung
科屬:苦苣苔科 報春苣苔屬
解析:2012年發表,發表的時候置於小花苣苔屬(Chiritopsis),後來報春苣苔屬收編了小花苣苔屬(Primulina),丹霞小花苣苔乖乖的跟著大隊伍走,這麼長的命名人就是這樣來的。
120.丹霞堇菜
學名:Viola hybanthoides W. B. Liao & Q.Fan
科屬:堇菜科 堇菜屬
解析:花型看起來更像鼠鞭草屬的,分子證實跟堇菜屬是一家的,在堇菜屬裡她又太特別了,因此建了一個丹霞堇菜組。
121.丹霞山剛竹
學名:Phyllostachys danxiashanensis N.H. Xia & X.R. Zheng
科屬:禾本科 剛竹屬
解析:剛竹屬的竿每節分2枝,一粗一細,記住這個特徵就可以啦。圖版由發表該種的作者Andy提供。
122.霞客鱗毛蕨(圖暫缺)
學名:Dryopteris shiakeana H. Shang & Y. H. Yan.
科屬:鱗毛蕨科 鱗毛蕨屬
解析:種加詞shiakeana,為了紀念首次描述丹霞地貌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
123.丹霞螺序草
學名:Spiradiclis danxiashanensis R. J. Wang
科屬:茜草科 螺序草屬
解析:植株真是太迷你了,不開花的時候就容易被人視而不見。曾被混在廣東螺序草(Spiradiclis guangdongensis)裡,直到2015年才有了身份地位。
124.彭華柿
正名:丹霞柿
學名:Diospyros danxiaensis (R. H. Miao & W. Q. Liu) Y. H. Tong &N. H. Xia
科屬:柿科 柿屬
解析:丹霞柿的故事就較為有意思了,引最新發表文章的摘要:「通過查閱模式標本後發現丹霞南燭(Lyonia danxiaensis)具有聚傘花序,花部為4數,雄蕊16枚且成對著生,花絲非膝曲狀等特徵與珍珠花屬(Lyonia)不符,而與柿科柿屬(Diospyros)一致,因此提出一新組合:丹霞柿[Diospyrosdanxiaensis(R. H. Miao & W. Q. Liu)Y. H. Tong & N. H. Xia]。且經標本比對後發現,新近發表的彭華柿(Diospyros penghuae)與丹霞柿實為同種」。
後記:
原題庫129種,整理過程中發現紫玉盤柯、毛果巴豆、毛果算盤子、羅傘樹、丹霞螺序草等5種植物出現重複,故全文整理124種。原題庫裡寫的「大葉團花」和「團花」,經過討論分析,小編認為是指水團花(Adinapilulifera)和細葉水團花(A. rubella)。另有專家指出丹霞山沒有冷水花(Pilea notata)本種。
解析由梅子、茯苓夏整理,圖片除有標註的,均為原創。歡迎大家通過評論的方式進行糾正或討論,感謝提供幫助的各位朋友,感謝提供圖片的小夥伴們。
考題解析系列到此結束,丹霞山是個好地方,我們明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