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企業一線見聞】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日照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培訓中心育嬰師培訓班的結業典禮上擺出「招聘大餐」,讓剛剛培訓「畢業」的學員現場挑選適合自己的工作。
「我真沒想到培訓一結束,就在現場找到了工作,實在是太高興了!」剛參加完培訓班的葛平雪笑容滿面。此次現場招聘共幫助了1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為有效幫助企業紓難解困、幫助求職者找到稱心滿意的工作,五蓮縣人社局將各類專場招聘活動開到了培訓教室。21家企業攜帶600多個崗位進入課堂招聘,吸引了不少學員。
「下一步將招聘會開到培訓課堂、開到就業困難人員家門口將成為常態,在為他們提供免費就業培訓的同時,為單位和勞動者搭建起精準的求職供需平臺,幫助他們順利就業。」五蓮縣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山東省積極搭建線上招聘平臺,接續開展線上「春風行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在全國首創線上職業培訓平臺補貼政策、重點群體生活費補貼政策,開展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率先實現了線上培訓平臺、補貼政策、監管制度的全省範圍「三統一」。全省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6.83萬人次,線上免費培訓73.37萬人次。
面對異常嚴峻複雜的就業形勢,山東省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加大復工復產保障力度,超常規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居民就業呈現加快恢復、總體穩定態勢。1~7月份,全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4.9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64.9%。
「保市場主體」是「六保」的重點,也是「穩就業」的關鍵環節。山東省人社廳加大援企穩崗,推出社保費「免減緩降」組合拳,減免企業社保費342.5億元,其中免徵中小微企業繳費272億元,減徵大型企業等繳費70.5億元。擴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範圍,提高中小微企業、困難企業返還標準,發放穩崗返還32.34億元,惠及26.55萬戶企業,穩定就業崗位878.14萬個。
威海乳山市的思邁(威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棉、麻化纖織造的加工型企業,受疫情影響,企業的不少訂單遭遇緩交與撤銷,乳山市人社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及時為企業送去穩崗補貼、用工補貼等惠企政策。「穩崗補貼、用工補貼共計補貼20萬元左右,對於我們來說就像及時雨一樣,極大地減輕了企業負擔。」思邁(威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
山東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首,出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9條意見、8項便利措施,拓寬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基層項目、升學入伍等就業渠道,擴大畢業生就業空間。通過啟動「就選山東」畢業生就業服務系列行動,實現147所高校、65.5萬高校畢業生網上招聘「兩個全覆蓋」,推動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有效對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夏魯青介紹,截至7月底,應屆高校畢業生留魯率達到82.56%,明顯高於前三年水平。
穩就業,除了持續做好「穩」的文章,還有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即積極增加新的就業。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渠道,為鼓勵支持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山東創新出臺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真金白銀」政策,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的力度不斷加大。此外,為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幹事創業,今年山東省計劃招募「三支一扶」畢業生近3000人。
為方便高校畢業生來魯留魯就業,山東省人社廳不斷提升就業創業服務質效,大力推動就業服務制度創新和流程再造,在全國率先實行高校畢業生電子報到證。電子報到證按照「一證一碼」原則生成二維碼,可通過掃描二維碼識別畢業生就業信息。畢業生通過網上辦理報到、調整改派等手續,系統進行自動審核驗證,實現「秒辦」服務。今年以來,已經為40萬名高校畢業生發放電子報到證,使高校畢業生就業更加便捷、流動更加順暢。
(本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