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耍官威,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可以肯定,也絕對不是最後一次。
這個時候,與其責罵耍官威的學生,倒還不如反思官威向學校滲透的原因。
個人以為,在中國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是學生「耍官威」的文化根源。而現實官場中的「官威」,已經滲透到學校。在去行政化的整體趨勢下,不少的高校行政化趨勢是越來越強。前段時間,和一批高校領導公幹,在介紹校長、副校長的時候,被稱為「某廳級」,在介紹二級學院或者部門的時候,又會特別強調是「某處級」。甚至,在私下場合,直接稱為「某處」。
自然,長時間跟這些「廳」「處」接觸的學生會幹部,就習慣了「官」。
至於罵髒話,那是素質!但不客氣地說,對於有些人,還真是這些髒話、狠話才鎮得住場子。我在大學也擔任過學生幹部,溫文爾雅地說「請大家安靜」,基本上沒有用。大吼一聲「那個龜兒子再說」馬上就安靜了。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看要的是效果,還是要的是素質了。但這名所謂學生會幹部的話,可能不是一般的髒話,而是一種習慣——不怕有人不文明,就怕有人把不文明當做一種習慣——最可怕的,也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