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每日除了睡覺就是吃奶,而很多新手爸媽都沒有餵奶的經驗,不知道該給寶寶吃多少合適;並且隨著母乳餵養優點的宣傳,現在很受媽媽們推崇,因為母乳餵養是最適合寶寶、且最方便、經濟實惠的餵養方式;對於無法測量的母乳量,媽媽對寶寶到底吃沒吃飽心裡就更沒數了。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新手爸媽們不是餓著孩子,就是讓寶寶吃過量。今天紅姑姑就和大家談談寶寶的餵養。
一、寶寶需要的奶量:
1、配方奶:不同月齡的寶寶吃奶量是不同的,隨月齡逐漸增加。
一般1-3個月大的寶寶是按需來哺乳的,只要寶寶餓了,就可以給吃,每天餵養8次以上,每次餵奶的量可以是不固定的,以寶寶吃飽為主。
3個月以後的寶寶吃奶逐漸規律,可以將每日總奶量分次餵養。一般3-4小時餵養一次,隨著月齡增大,逐漸減少餵奶次數,延長夜晚餵奶的時間間隔。
每天需要的奶量為每公斤體重100-150ml。簡便的算法:一日奶量=128毫升×體重(千克)。
6個月以後慢慢添加輔食,可以減少吃奶總量,但每天最少要500毫升以上。
2、母乳餵養的寶寶奶量比較難估計,如果孩子體重增長正常,睡眠情況良好,每天尿量在6-7次以上,說明奶量是充足的。
剛生下來的寶寶胃容量在頭兩天非常小,通常只有7-13ml,相當於豌豆或珍珠的大小。3到7天左右,這時候寶寶的胃容量為30ml-60ml,有一顆葡萄的大小。媽媽的初乳在第一天平均為25-56 ml,在第二天為113-185ml,所以完全不用擔心不夠寶寶吃。這個時候單次餵養量約為20毫升左右,可以每兩小時左右餵養一次。
3、知道了一日的奶量,爸媽還應該學會奶粉的調配方法。
剛出生的寶寶,奶的濃度可以淡一些,隨後可以轉為正常,按照奶粉包裝上面不同月齡奶粉的用量、調配方法配置。
二、怎樣判斷寶寶吃沒吃飽
1、第一個指標:大小便次數。
一般情況下,吃飽的寶寶每天小便6次以上;尿呈淡黃色或無色。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呈金黃色;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呈淡黃色,比較乾燥。吃飽了的寶寶,每天要大便1-2次。便便呈糊狀,質地均勻;還有少數的小寶寶,2天一次大便,但大便的形狀正常。如果寶寶大便量少,並呈綠色泡沫便,這說明奶量不足,寶寶沒有吃飽。
2、第二個指標:體重增長。
足月新生兒生後第1個月增加1-1.7kg,生後3-4個月體重約等於出生時體重的2倍。一般6個月以內的寶寶,如果體重每月增長少於500克,表示奶量不夠,寶寶沒有吃飽。12月齡時寶寶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生後第2年體重增加2.5-3.5kg。2歲至青春期年增長值約2kg。
3、第三個指標:觀察寶寶的情緒。
倘若寶寶沒吃飽,常表現為哭鬧、煩躁、吸吮指頭、異物等,渴望媽媽的擁抱,吃奶時比較專注、急促。
寶寶吃飽了就會情緒良好,會有一種滿足感,就像我們大人剛剛享受了一頓美味大餐一樣。表現愉快,玩笑自如,小眼睛閃亮,反應靈敏。
4、第四個指標:寶寶吃奶後的反應。
倘若媽媽發現寶寶在吃奶時能聽到吞咽聲,並在吃奶後能夠寧靜入睡2~4小時,則表明寶寶已經吃飽了。
如果吃奶時很費勁兒,吮吸不久便睡著了,睡不到1~2小時又醒來哭鬧(大小便除外),或有時猛吸奶,這也是寶寶吃不飽的表現。睡眠。
5、第五個指標:看進奶次數。
大多數新生兒在度過最初的三四天後,每天需要吃8~15次奶。到第二周結束時,吃奶頻率多半會穩定到每天6~8次。生後1-2個月每天餵8-10次,3個月的時候每天至少吃8次。
6、第六個指標:看寶寶的肚子。寶寶吃飽後,媽媽可以看到他的小肚子微微隆起。
這樣爸爸媽媽就很容易地判斷出寶寶到底吃飽了沒有。
三、餵養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我們在餵養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那新手爸媽該怎麼辦呢?
1、寶寶吃著吃著睡著了怎麼辦
寶寶吃奶的過程中睡著應該是比較正常的,因為吃奶會造成體力的消耗,加上餵奶時寶寶都依偎在媽媽的懷中,既溫暖又舒適還安全,所以寶寶很容易產生困意。
媽媽在餵奶時,當感覺到寶寶停止吸吮了,可以捏捏寶寶耳朵、或輕輕晃動一下乳頭,不斷刺激寶寶吸吮,避免寶寶睡著。
2、如果乳頭內陷的話,怎麼辦?
如果媽媽乳頭內陷,可以餵食前可以先稍微擠出一點奶水,幫助乳頭儘量突出,並按摩乳頭部分,這樣就可以讓寶寶容易地含住了。
3、寶寶吐奶怎麼辦?
寶寶的胃發育不全,呈水平狀,胃連食道的賁門口比較鬆弛,寶寶一次吃奶太多,或吃奶後快速放倒寶寶,都容易使奶從食道溢出,出現吐奶。這時應及時清理嘔吐的奶漬,避免寶寶窒息,避免寶寶脖子和耳廓長期被嘔吐的奶漬侵蝕導致溼疹和感染。
4、寶寶拒乳、哭鬧怎麼辦?
寶寶哭鬧、拒絕吃奶。原因比較複雜。可以先看看寶寶有沒有小便,有沒有拉粑粑?或者房間內是不是溫度太高,寶寶比較煩躁。有沒有腹脹?皮膚有沒有皮疹?如果沒有以上情況,就去醫院請專業醫生檢查,必要時治療。
相信經過爸爸媽媽的精心餵養,每個寶寶都會健康成長。我是寶媽紅姑姑,歡迎各位寶媽和我一起探討寶寶生長發育中的各種問題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