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唐健博1
距離一加7 Pro發售已經了有一些日子,這段時間它成為了用戶和業界熱議的焦點。在發布前,劉作虎曾說一加7 Pro是今年真正的機皇。
我拿一加7 Pro作為主力機使用了一個月之後,不得不說它的屏幕與性能的確是今年旗艦機中的佼佼者。
如果說還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在幾天前我可能會說,是拍照的優化。
但在昨天,一加對手機系統進行了大幅度更新,主要是針對相機做了優化。在更新版本後,這款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機皇」。
升級後相機好在哪?
當第一批一加7 Pro送到用戶手中的時候,出現了一些拍照「白平衡」的爭議,部分用戶反饋一加7 Pro的成像顏色較淡且畫面灰度高。
事實上,在IMX586的加持下,一加7 Pro的照片原本擁有更好的細節。然而今年的旗艦手機在色彩處理上普遍傾向於提高飽和度,有的還提供了類似於高飽和度的拍照選項。
然而一加對相機的調教風格一向是以接近真實觀感而做的,現在用戶們對照片的評判標準正發生著改變,一加7 Pro的成像與用戶的喜好偏差便是出在這裡。
一加7 Pro最新固件更新描述現在一加7 Pro成像效果色彩有了明顯的改善,相比之前的照片更加討喜。
左:未升級固件,右:最新固件不過一加的色彩調教仍然是克制的,在以接近真實觀感的基礎上,對色彩效果進行了優化,飽和度不會太高而顯得過分濃鬱。
以下圖為例,畫面的整體色彩得到了均衡的控制,海報部分保留了豐富的色彩,天空也不至於非常藍。
在具體配置上,一加7 Pro後置三顆攝像頭分別是4800萬像素超清主攝、1600萬超廣角和支持3倍光學變焦的長焦鏡頭。
更詳細的參數不用我再贅述,不過要點明的是一加7 Pro的IMX586與其它手機上的不同,它採用了獨家定製的7P鏡頭模組,並支持OIS光學防抖,等效焦距26mm。
普通模式有了這顆7P的主攝鏡頭,一加7 Pro不僅在景物拍攝上有著更好的表現,讓我意外的是,即使用普通模式拍攝人像,照片的觀感也尤其舒適。在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加7 Pro對於皮膚的保護相當到位。
普通模式拍攝的人像一加手機對於人像的處理向來儘可能保持自然,就算開啟美顏,磨皮的效果也不會特別誇張,適合像我這樣喜歡自然效果的用戶。
其超廣角為1600萬像素,視場角達到了117°,同時兼備微距拍攝的能力,最小對焦距離大概在3cm。
最後是一顆支持3倍光學變焦的長焦攝像頭,等效焦距為78mm,像素為800萬,同樣支持OIS光學防抖。
至於網絡上討論的一加這顆長焦攝像頭不是3倍光學變焦問題,你只需要搞明白一個問題就行。在確定圖像畫質的前提下,長焦最終實現的等效焦距與主攝的等效焦距是相應的倍數關係。
一加7 Pro所宣傳的3倍光學變焦,是保證畫質像素為800萬,等效焦距為78mm,而它的主攝等效焦距則為26mm。前者與後者呈3倍關係。
超廣角
3倍光學變焦在三顆攝像頭的組合之下,一加7 Pro還搭載了三重對焦,日常拍照首選反差對焦,白天採用相位對焦,而暗光場景下則使用雷射對焦,幫助攝像頭迅速捕捉物體,完全能夠覆蓋日常的拍照需求。
3倍光學變焦值得一提的是,一加升級了超級夜景的算法,大大縮短了前臺拍照時間,能在不到2秒之內合成照片。尤其是在最新的固件包裡,暗光場景下的噪點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進一步提高了清晰度。
夜景模式
夜景模式,手動壓曝光需要強調的是,一加7 Pro的夜景並不會過分提高畫面亮度,把黑夜照成白天。因為夜景需要有它的特點,亮光與暗部的結合才能創造一副美麗的畫面。對於暗部細節的處理則非常考驗算法的調教。
夜景模式從上圖可見,一加7 Pro對於夜景模式下的畫面處理恰到好處。原本畫面整體右上部分為黑色,右下部分的店鋪招牌為高亮。如果粗暴地將畫面亮度調高,那麼黑色天空會呈現出灰色。但一加7 Pro仍然準確地將招牌清晰地展示了出來,暗部也保持著真實觀感中的黑色。
可以說,現在的一加7 Pro已達到他們所宣稱的「隨手一張好照片」的效果。
綜合起來看,一加7 Pro拍照經過優化、推送新固件之後,整體拍照體驗,包括顏色處理,配得上「機皇」的水平。
用滑動感受90Hz屏幕
一加7 Pro發布會後,90Hz刷新率的流體屏成為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
6.67英寸AMOLED曲面屏,解析度3120x1440,達到了超2K的水平,PPI高達516,最高亮度為800nits,這意味著你在陽光底下能看到更清晰的屏幕內容。
影音方面,「流體屏「支持HDR 10+標準,視頻內容的展現更細膩。一加7 Pro還配備了雙揚聲器,支持杜比全景聲,可以說全方位照顧到了用戶的影音體驗。目前一加已經與Youtube、Netflix、Amazon和騰訊視頻達成合作關係,未來會有持續的HDR10/10+內容支持。
此外,一加7 Pro還獲得了屏幕測試機構DisplayMate的A+評級,在該報告中,DisplayMate對一加7 Pro的屏幕進行了全方面的測試,最終給出評價是:「有著接近教科書般的調教。」
不過在一加7 Pro正式發布之後,最受關注的還是90Hz的刷新率。我收到很多類似的詢問:「90Hz刷新率的屏幕到底有什麼用?」這個問題對於絕大多數非愛好者來說,是一個知識盲區。
簡單來說,屏幕刷新率越低,圖像閃爍得越厲害,用戶便會感覺畫面卡頓。因為市面上手機的屏幕刷新率普遍是60Hz,90Hz相比普通手機屏幕刷新率更高。換句話來說,在同一時間內,畫面更加連貫,用戶使用時便會得到「流暢」的體驗。
然而即使是愛好者們,也對「流暢」有一個過於極端的認識。正如大部分人認為性能對應的場景是遊戲一樣,屏幕刷新率也對應了遊戲與視頻。
但事實上,當我把一加7 Pro當作主力機來使用,滑動是最頻繁的操作,影響體驗的也是這個動作。與「速度快」不同,「流暢」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它涉及到兩方面,一是顯示效果,二是操控。
在刷微博、朋友圈等瀑布流信息的時候,一加7 Pro的90Hz屏幕畫面連續性的感覺最為明顯。一加工程師透露,他們專門為90Hz的刷新率重新設計了手機系統動畫,最終才達到內部對「流暢」的要求。
因為一加7 Pro的屏幕並不僅僅是刷新率有提升, 其觸控採樣率達到了135Hz(普通為120Hz),響應時間為11ms。手指在屏幕上滑動時跟手性更加明顯。
我剛拿到一加7 Pro時,第一件事情是體驗通知欄下拉、以及切換後臺的動畫。當我的手指滑到哪,動效就跟到哪,相比普通的60Hz,延遲更小。跟手已經不足以形容,如果用一個詞來描述那種操控體驗,「粘手」或許更加合適——比「跟手」還要如影隨形。
再舉一個對比的例子,谷歌「親兒子」Pixel系列手機的跟手性與流暢度在某些場景下幾乎是安卓的標杆,經常被愛好者們拿來做對比。如果當你同時拿到一臺Pixel 3與一加7 Pro的話,建議你嘗試打開後臺程序頁面,然後左右快速滑動。
你會發現一加7 Pro的畫面流暢度已經超越Pixel 3的原生安卓系統。並且一加7 Pro同樣有著非常細膩的震動反饋。
此外,90Hz刷新率的屏幕在使用體驗上提升了一個檔次,再用回60Hz的手機屏幕我便會明顯感到畫面卡頓。這種體驗與越來越高的屏幕解析度類似,我從MacBook Air更換到Macbook Pro之後就再也不想用前者。
至於耗電量問題,90Hz與2K+顯然是奔著最好的顯示效果去的,續航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挑戰。不過在目前的優化水平下,配合一加7 Pro的4000mAh電池,續航雖然不算特別優秀,可正常使用一天沒有問題。
如果你想要更長的續航可以選擇開啟智能解析度,或者選擇60Hz刷新率——但我並不推薦,因為這份屏幕體驗是值得犧牲些許續航的。退一步說,一加7 Pro標配30W Warp快充,即使電量低也能迅速「回血」。
配置:這很一加
流暢的體驗當然離不開基礎的配置保障,但每次一加手機的性能,實際上是最不用大篇幅提及的部分,因為它的配置都是在為「速度」服務,絕對是當下安卓手機裡數一數二的。
除了最基本的高通驍龍855處理器、最高12+256GB配置和目前規格最高的7P IMX586傳感器,一加7 Pro此次標配了UFS 3.0快閃記憶體,讀寫速度相比UFS 2.1提升了79%。換句話來說,啟動遊戲、錄像存儲都相比以前更快,而該規格的快閃記憶體目前只有一加大範圍商用了,另一個用上的三星Galaxy Fold還未正式上市。
另一個值得說的是屏幕指紋,雖然它已經是目前旗艦手機的標配,但各家的調教都略有不同。一加7 Pro採用的光學屏幕指紋,解鎖速度達到了0.21s,並且識別準確率極高,幾乎就是在眨眼之間解鎖,堪比傳統實體電容指紋。
理論上來說手指輕觸一下指紋部分就會解鎖,但是由於一加7 Pro的指紋解鎖會有震動反饋,這不由得會讓我用力按壓,解鎖時會更加帶感。
在此不得不提一句,一加7 Pro搭載了目前安卓手機裡最大的橫向線性馬達,並且針對多個使用場景進行了適配,包括25款輸入法,震動反饋相當到位,尤其是打字的時候。
一加7 Pro在使用體驗上有很多細節的設計,我無法一一把它們全部寫進文章,但實際體驗下來你能感受到這都是極具幸福感的功能。而這樣水準的用戶體驗,正是我心目中對「機皇」的定義。
從2014年到2019年,一加推出了9款手機,相比較突出一些更容易被描述的性能,一加傾向追求性能和「Fast and Smooth(輕快流暢)」的用戶體驗,也因此成為了用戶心中安卓旗艦陣營速度和流暢的代表。這種對用戶體驗的堅持讓一加從一個「小而美」的品牌,5年間市場份額攀升到了全球高端手機市場前五。
今年,一加押注一塊90hz刷新率的「流體屏」,用在屏幕上不惜成本的投入和產品整體的細緻打磨,悄然從追隨者換位至引領者。一加7 Pro對一加而言,最大的意義在於實現了產品力的真正飛躍,也真正成為高端旗艦陣營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