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月寶寶得了糖尿病!出現四大症狀要進行糖尿病檢查

2020-12-22 浙江新聞

  4月15日,寧波市婦兒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15個月大的寶寶,檢查後確診為糖尿病。家長驚魂未定又滿腹疑慮,「這麼小的孩子也會得糖尿病」?

  據該院小兒內分泌科主任張建萍主任醫師介紹,目前兒童糖尿病並不罕見,科室裡每年都會接診二三十例,其中1—2周歲患者每年能碰到兩三例。該院曾經接診過最小的一名糖尿病患兒才2月齡。

  患兒空腹血糖是正常值的5倍

  患兒小名明明,活潑可愛,是家裡的開心果。可是最近一周以來,家長發現明明老是喜歡喝水,小便特別多,人不愛動了,還嗜睡,到附近的醫院看後也沒查出什麼毛病。

  14日晚上,明明開始發燒,一直處於昏睡狀態,吃了藥也不見明顯好轉。第二天一早,家長發現明明怎麼叫都不醒,頓時慌了神,急忙把孩子送到寧波市婦兒醫院。

  據接診醫生回憶,當時明明面色蒼白,手腳發涼,人處於昏迷狀態,急診檢查空腹血糖竟達29.79毫摩爾/升,是正常值的5倍。一般來說,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3.9-6.1毫摩爾/升。同時,血氣分析又提示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醫生立即告知家長,明明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危重,需馬上送到兒童重症監護病房搶救。所幸經過搶救,明明的血糖和血氣逐漸下降到正常範圍,人也清醒過來了,目前已轉入小兒內分泌科繼續治療。

  最小的糖尿病患兒才2月齡

  「孩子平時身體健康,而且還這麼小,家裡也沒有糖尿病遺傳,為什麼就得了糖尿病呢?」明明的家長久久不能接受孩子患糖尿病的事實。

  據了解,兒童糖尿病主要分為Ⅰ型和Ⅱ型。Ⅰ型糖尿病,因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所造成,有一定遺傳基礎,再加上自身免疫紊亂引起,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Ⅱ型糖尿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或相對缺乏,致病原因跟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張建萍介紹說,明明最後確診為Ⅰ型糖尿病,要終生注射胰島素。「兒童糖尿病,絕大多數是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僅佔10%,肥胖兒童是好發人群。」

  據該院兒童重症監護病房主任陳赫赫介紹,目前大家對成年人糖尿病有一定認識,但對兒童糖尿病認識不足,往往導致患兒出現危急症狀時才會來醫院,延誤病情。該科曾經接診過一個2月齡的患兒,家長送來時孩子氣很急,以為是突發哮喘,做了霧化沒效果,後來查血氣時發現PH值很低,測了血糖,數值居然爆表,高得都顯示不出來了,最後確診為1型糖尿病。

  專家:

  兒童糖尿病早期四大症狀

  陳赫赫提醒,兒童糖尿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這也是許多家長沒有及時發現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兒童糖尿病也是有跡可循:

  1.疲乏無力、易感染。孩子突然在一段時間內老喜歡待在家裡,不喜歡戶外活動,精神萎靡不振,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兆。還有,孩子一些傷口反覆出現感染情況,久不癒合。

  2.出現頻繁腹痛和嘔吐現象。這種情況很容易被誤診為腸胃疾病而加重病情,家長要對孩子平時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有足夠掌握,以便提供給醫生足夠的診斷信息。

  3.突然消瘦、飯量大增。孩子突然出現體重下降情況,家長要警惕。這個特點很容易被忽略,家長多認為是孩子生長發育中的正常情況。

  4.出現頻繁口渴現象,甚至夜間多次起床喝水。孩子在一段時期內出現小便頻繁現象,多年不尿床的孩子多次出現尿床現象,家長應該帶孩子進行糖尿病檢查。

  

相關焦點

  • 出現這5個症狀,糖尿病腎損害已經出現了,要提前進行這4個檢查
    糖尿病腎損害在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是如果出現了這5個症狀,那說明糖尿病的腎臟損害已經出現了,有時可能已經到了尿毒症或者腎衰竭的情況。 我們先來看看腎臟損害的5個症狀: 泡沫尿: 間斷性的泡沫尿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比較早的的表現,之後看你能就會出現持續的泡沫尿。當發現排尿有泡沫,泡沫持續不散開的時候,要想到是否存在蛋白尿的可能。
  • 警惕兒童糖尿病!出現以下症狀建議立即就醫!
    目前,兒童糖尿病的具體發病原因尚不清楚。 一般認為,遺傳是小兒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有人統計,雙親中有一人患糖尿病,子女的糖尿病發病率為3%~7%;雙親均為糖尿病患者,子女的糖尿病發病率可達30%~50%。此外,環境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被公認為與糖尿病發病密切相關。如何判斷寶寶得了糖尿病?
  • 腳上出現4個症狀可能是糖尿病症狀
    糖尿病患者是有很多難言之隱的,他們的皮膚後期是會從腳部開始潰爛的,很可憐也很難治癒,糖尿病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那麼糖尿病在發病之前會有哪些症狀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糖尿病的4個常見症狀,趕緊來了解下吧。
  • 怎麼判斷可能得了糖尿病?出現8個症狀一定查血糖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及/或作用缺陷(相對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全身代謝障礙;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徵,臨床上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下降為典型症狀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 根治糖尿病這是每個病人及其家屬的夢想,也是醫學工作者的追求,但目前的醫學水平,尚達不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
  • 糖友要重視糖尿病併發症的檢查
    糖友要重視糖尿病併發症的檢查 2020-12-15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哪些孕婦易患上孕期糖尿病?孕期糖尿病有哪些症狀?
    (9) 懷孕過程中發現胎兒比實際孕周偏大或者出現羊水過多。三、孕期糖尿病有哪些症狀?由於孕期糖尿病早期症狀和妊娠反應類似,在早期很難發現。孕期糖尿病一旦拖延,病情嚴重的話會導致胎兒成巨大兒、畸形甚至死亡率增高。因此,一旦發現自己同時出現超重(孕婦體重大於90公斤,或超過正常體重20%以上)、飢餓感、嚴重嘔吐、口渴、皮膚瘙癢、易引發炎症、頭暈疲乏等症狀時,就應引起注意,及早到醫院檢查身體。
  • 糖尿病的病因是什麼 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狀
    因此體力活動減少已成為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早期症狀性功能障礙特別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礙者,可考慮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時檢查血糖情況。突如其來的視力減退有時候突然的視力模糊不清、視力減退等情況,這個時候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可能是血糖的問題,可以考慮檢查一下血糖。
  • 糖尿病患者,一旦腳上出現4個信號預警,十之八九是糖尿病足上門了
    近年來,糖尿病足的發病率顯著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各國報告不一,約佔住院糖尿病人的6%-12%,在美國,每年有超過40000名糖尿病截肢者。事實上,50%的非創傷性截肢者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風險比正常人高15倍。
  • 懷孕期出現了這4個症狀,小心妊娠期糖尿病找上門了!
    尤其表現在飲食上,孕媽吃得好,寶寶才能長得好。但是,吃的好不代表吃得多就是好的,如果一味地攝取各種食物,孕婦很容易會在這個期間裡接受大量的糖分,體內的含糖量會急劇升高,稍不小心就會患上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對孕婦來說是很危險的一種疾病,會對孕婦造成諸多不好的影響。
  • 孕媽身體有這5個症狀,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早期信號,要早了解
    第一次懷孕的孕媽在懷孕期間可能隨時都處於一種緊張、擔心的心理狀態裡,稍微感覺到身體不適,就怕會影響到寶寶的發育。在懷孕期間的媽媽是應該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等方面,如果太過隨意而不注重細節,妊娠期糖尿病就可能會找上門來。這種病症不僅對孕媽的健康不利,對肚子裡的寶寶也是有影響的。
  • 妊娠糖尿病真的可以治癒嗎?得了妊娠糖尿病要怎麼吃?
    糖尿病,是一個人見人怕的疾病。雖然,這個疾病不具有傳染性,可卻有一輩子的煩惱。一旦確診為糖尿病,打了第一針胰島素,這輩子就要終生靠胰島素,三餐要嚴格控制飲食了。有些年紀輕輕的小姑娘,十幾歲得了糖尿病,成長的過程就會變得十分艱辛。對於廣大孕媽來說,妊娠糖尿病也是大家所害怕的。既擔心自己被妊娠糖尿病所累,也害怕寶寶被妊娠糖尿病所害。
  • 懷孕期間被體檢出尿糖3個加號,是不是意味著得了糖尿病呢?
    糖尿病是一組代謝性疾病的總稱,由多種病因引起。病理機制是機體的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從而使血糖持續性地表現為高水平。它是當前時代的常見病、多發病,在世界範圍內,糖尿病的患病率、發病率一直處於上升水平。並且,患病的年齡愈趨年輕化,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問題。
  • 孕期保健:孕媽身體經常出現這6個症狀,提防妊娠期糖尿病!
    誰都希望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但是,由於孕期不科學的飲食、生活方式,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成為妊娠期常見的併發症。什麼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吐一般發生在6-12周之間,過了12周之後大部分症狀都會逐漸減退到最終消失(當然,也有個別孕媽會一直吐到分娩,這和個人體質以及遺傳因素有關,若蘭媽咪就是一直吐到8個月才好起來,而且還是屬於遺傳的原因),如果懷孕4、5個月還經常嘔吐,甚至有加重的趨勢,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及時去醫院檢查為好。
  • 糖尿病致盲要警惕!定期檢查不可少
    首先是嚴格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 一旦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密切隨訪; 必要時行視網膜雷射治療; 當出現嚴重的玻璃體出血,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等時,一定要及時就診,儘早行玻璃體切割術; 積極治療糖尿病
  • 糖尿病尿毒症有哪些症狀?這3種症狀很明顯
    原標題:糖尿病尿毒症有哪些症狀?這3種症狀很明顯!   糖尿病真正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諸多併發症的存在。糖尿病腎病就是比較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治療就很容易轉化為尿毒症。約有三分之一的尿毒症患者都是因糖尿病而得的,足以證明糖尿病患者患尿毒症風險之大。
  • 糖尿病朋友如果出現這4個症狀,十有八九是並發腎病,最好及時檢查
    得了糖尿病,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控制血糖,更需要控制併發症的發生。雖然現在還沒辦法治癒糖尿病,但只要將血糖控制好,防止併發症的發生,生活質量還是很優質的。其實,相比糖尿病本身,糖尿病一系列的併發症更為可怕,嚴重的情況可能損害器官,比如心臟,眼睛,腎臟,神經及下肢血管病變,下肢病變的糖尿病足嚴重的情況可能需要截肢,而糖尿病引發腎臟病變治療也非常困難。因此,及早檢查預防比較重要。如果糖尿病朋友出現了以下4個表現,可能提示有腎臟病變,建議及早就醫做下檢查。
  • 糖尿病初期不易發現,出現這10個症狀要警惕,及早控制避免併發症
    糖尿病分為幾種類型,主要的兩種類型是1 型和2型糖尿病。這兩種類型糖尿病的不同在於致病的原因不同。 糖尿病的症狀可能會突然在我們的身上出現,又或者我們自己似乎沒什麼不適的感覺,但檢查結果顯示患上了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腳部出現這3個症狀,「糖尿病足」或離你不遠了
    如果糖尿病人有下面這三種症狀出現,就要引起重視了,這是糖尿病足發作的信號!1、足部的皮溫較低如果糖尿病人的足部皮溫比其他部位的皮溫較低,就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這很可能是糖尿病足的發病前兆。2、足部的皮膚發紫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足部皮膚顏色是略紅的,糖尿病人也是如此,但如果足部皮膚變成了紫紅色的,這可能是糖尿病足搞得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症狀呢?
  • 警惕糖尿病併發症!定期檢查7個項目,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是當代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2019年11月14日,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發布第9版《IDF全球糖尿病概覽》顯示,目前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0.9%,預估有1.16億名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超過6500萬人尚未確診,根據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糖尿病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
  • 得了糖尿病,身體可能有哪些表現,7種「異常」佔2個,建議檢查
    糖尿病是常見的疾病,又被稱為「富貴病」,與日常的飲食息息相關。如果體內血糖控制的得當,平時沒什麼感覺,但血糖控制不好升高,各種併發症深深的折磨著患者。那麼怎麼知道得了糖尿病呢?其實早期的糖尿病皮膚上會出現7種現象,注意觀察,如果出現兩種,就需要好好就醫檢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