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居民小區裡,一棟樓的4個單元,都存在單元門比較矮的問題,尤其是其中一棟樓的3單元,高度只有1.66米。這對於很多居民來說,非常不便,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據該單元的一個住戶反映,這個單元一共有8層,共16戶居民,單元門過矮的情況,讓身高在1.7以上的住戶都很苦惱。對他們來說,每天出入單元門,都得小心翼翼地彎腰低頭,可謂是進門行禮,出門哈腰,不然就要磕到腦袋,非常讓他們心煩,真不知道當時的設計咋想的?
從曝光的視頻畫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年男子正站在一處單元門入口的雨搭緩臺下,而臺子的下沿已經能蹭到人的頭頂了,顯得非常壓抑。然而,這卻不是最矮的那個單元門,真的難以想像這些住戶每天是怎麼進進出出的。
一位居民說,除了最矮的3單元以外,這棟樓其它3個單元的單元門高度,也沒有達到標準,基本都是1.7米多一點,僅比1.66米的3單元高出幾公分,即使身高不是很高的人,也只是能勉強通過。
據該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小區建成於1996年,從小區建成到投入使用,已經過去24年的時間了,"矮個門"的問題一直都存在。對此,物業的一位生產經理表示,這是由於當時雨搭建造的比較厚,雨搭下沿離地面比較近,才限制了大門的高度。並且,他還表示雨搭上面還有兩根供暖管道經過,情況比較複雜,改造起來很難,這也是一直這些年沒有改造的原因。
並且,他還表示,希望能找到當年小區房屋設計的承辦單位,確認入戶大門改造後,對房屋整體結構和供暖管道的鋪設,均沒有大的影響,他們才可以考慮對單元門進行加高改造。
據了解,住宅樓單元門的高度是有建造標準的,按著相關規定,單元門最低高度不能低於2米,最高高度不能高於2.4。按照這個建造標準,該小區14號樓4個單元的入戶大門全部都不合格,均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由此可見,當年房屋建成驗收的時候,就存在問題。
從1996年到現在,整整過去了24年的時間。可以說,這個時間足以讓一代人成長起來,步入社會了。而這棟樓的單元入戶門問題,卻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還沒有得到解決。可以想像,在此居住的居民,將會有多麼的無奈和鬱悶。
在筆者看來,該小區房屋建成的年代過於久遠,當前提出追責比較困難。當務之急是應該想辦法,對入戶大門進行加高改造,緩解居民出入困難的問題。對此,物業公司應該和居民們協商一致,分步驟地解決這個遺留多年的難題。
首先,應該根據資料及檔案按圖索驥,尋找當年的小區房屋設計公司,拿到供暖管道的鋪設地圖。這樣在進行改造的時候,才能夠避免傷及供暖管道,影響住戶的取暖。
再者,從視頻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雨搭的厚度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房屋設計構造,允許去動這個雨搭,那麼就可以將它直接去掉,因為混凝土的雨搭除了比較厚以外,還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隨後,可以將雨搭設計成鋼化玻璃式,這樣不僅有了安全保障,也能為入戶大門的門框高度,提供了一定的餘量,可謂一舉兩得。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這件事關乎到人們出入安全的問題,既然已經耽擱了這麼久的時間,再接手的時候,就不要操之過急,一定要採取萬無一失的方案,既能解決問題,又要保證大家出入的安全。
人們常說,安居才能樂業,居住環境是一個人生存的最基本條件。那麼,關於這個居民小區離奇的單元門,您還有哪些更好的意見和建議呢?歡迎大家踴躍留言,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