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揭秘「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

2020-12-16 廣州日報

劉陳立實驗室又一個公式發現細菌生長法則,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單細胞生命體,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近日,中國科學家在這條探索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5月18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實驗室的文章《連結大腸桿菌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一般定量關係》,該文章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了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了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並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相關建構基礎原理。

一測到底 展開三年漫長研究

在現代定量微生物學領域中,「SMK生長法則」是首個被發現的定量規律,與「恆定起始質量假說」相輔相成,形成的研究思維範式主導了細菌細胞周期相關研究領域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為了深入探索細菌細胞分裂的機制,劉陳立團隊對兩大法則進行了驗證並獲得重大突破。

「通常的該類研究會選取1種或少數幾種培養基,而我們選擇了超過30種培養基開展實驗,我們採用早晚輪班制,對細胞的生長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以確保每次取樣都是在細胞穩定狀態下進行的,」該文章的第一作者鄭海博士介紹說,「在低生長速率條件下,完成一次實驗所需時間長達一周,而為確保數據可靠,實驗還需要重複,重複次數多的超過9次以上。」這是迄今為止有報導的類似研究工作中選用培養基種類最多、覆蓋生長速率範圍最廣的一次。

帶著極大的耐心和嚴謹的態度,團隊最終發現,原有的兩大法則並不準確,被奉為經典的「指路牌」可能將大家的研究引向了偏離的方向。「雖然生長速度越快,細胞越大,但二者之間的關係並不符合SMK生長法則的預期。」該文章的通訊作者劉陳立研究員說,「按照法則描述,無論細胞生長快慢,一旦達到『起始質量』,就應該開始新一輪的DNA複製,然而,我們卻在實驗中觀察到,細菌細胞沒有遵循假說,不同培養條件下,『起始質量』有高有低。」

如果兩大法則並不準確,那麼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呢?我們能否修正「指路牌」呢?

圖一:不同大小的細菌細胞

玩轉數據 推導全新定量關係

為了回答「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這一科學問題。劉陳立這樣描述實驗數據分析的過程「要和數據呆在一起,揣摩它。」研究團隊通過尋找大量科研實驗數據背後的量化關係,最終推演出一個全新且適用於不同生長速率條件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圖二):

圖二:個體生長分裂方程

新的方程統一了不同生長速率條件下的細菌細胞周期調控機制,這一定量公式的提出也使得細菌個體大小、生長速率等自然現象具有了一定的可預測性,例如:當得知細菌生長速率和DNA複製周期,便可準確預測出細菌的大小。該分裂方程為研究人員提供新的研究範式和思維方法,解答細菌細胞大小和DNA複製周期以及生長速度之間的關係,並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從數學公式到建構生命體理性設計基礎

在物理世界,「伯努利方程」指導了飛機的設計,「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推動了潛艇的面世,「牛頓第二定律」是人類得以翱翔太空的理論基石,合成生物學的終極目標就是生物世界實現理性設計、改造現有生命形式或者創造全新的生命形式以滿足人類不同的需求。

以「合成生物學」為研究導向,劉陳立團隊繼去年揭示細菌群體遷徙公式後,該研究是在定量生物學領域的再度突破,「研究再次證實了定量的思維方法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我們找到的每一個運行規律,都是試圖找到可用於指導設計、改造、重建生命形式的『圖紙』。」劉陳立表示。此次對細菌個體細胞相關定量規律和法則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對人類揭示並理解生命體內在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此研究也有助於未來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理性設計和建構,以滿足細菌治療疾病、抗生素替代、綠色生物製造等多個應用層面的需要。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王納 通訊員:嚴偲偲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
    這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帶領科研團隊,歷時多年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今年5月,這一成果的學術論文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其中提到,該成果給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建構基礎原理。
  • 中國科學家提出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不同大小的細菌細胞示意圖。個體生長分裂方程示意圖。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供圖掃一掃 看視頻前不久,一則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的消息,在微生物圈泛起波瀾,引發關注。這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帶領科研團隊,歷時多年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
  • 【中國科學報】細菌大小如何定?這個方程來揭秘
    在近代,雖然科學家知道了大部分控制細菌細胞周期和細胞分裂的分子,但對細菌細胞的大小是如何確定的仍不清楚。  5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團隊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了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相關成果論文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
  • 一個數學公式 揭秘細菌細胞大小 的決定因素
    5月18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實驗室的文章《連結大腸桿菌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一般定量關係》。該文章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了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了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並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相關建構基礎原理。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單細胞生命體。從負責發酵酸奶的乳酸菌到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細菌充斥於人類生活和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
  • 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到訪深圳先進院
    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到訪深圳先進院 2015-06-18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接待了來賓。     在前期探討的基礎上,雙方此次著重對進一步合作生殖健康聯合醫學轉化中心的建設方案進行了深入交流。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深圳市交委客貨中心訪問深圳先進院
    座談現場3月28日下午,深圳市交委客貨中心董事長張良及易行網相關負責人共9人訪問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方就今後合作方向與內容等要點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以及產業、人教、數字所相關負責人與研究人員參加座談。樊建平指出,深圳先進院立足科研,結合應用,人才與科研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解決深圳本地的需求和問題首當其衝,深圳龐大的交通數據也是重要的科研素材。多方事實表明,深圳先進院與客貨中心在數據挖掘與大數據建設、北鬥應用產業合作等多方面都有合作基礎。同時樊建平也表示,對海量公共運輸數據的深入挖掘可以催生出新產業。
  •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與深圳先進院共商臨床科研合作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與深圳先進院共商臨床科研合作 2017-11-03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在座談會上,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外科、康復科、影像科、麻醉科、輸血科、骨科等13個科室分別介紹情況,並提出各科室對臨床研究的具體需求,如特定疾病標誌物的檢測開發;神經病損以及再生材料、骨科輔具、智能裝備、血液疾病分析檢測等。深圳先進院各研究中心從人工角膜、視網膜、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等9個領域一一交流介紹。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再創歷史新高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 實習生 陳婉瑩 李秀青)近日,自然指數網站公布了最新的自然指數排名。據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廣東省科研機構排名由原來的位列第二躍居第一,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這與深圳先進院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前瞻布局緊密相關。
  • 菌群大戰揭秘生物遷徙規律,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研究登上Nature
    11 月 7 日,Nature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研究員實驗室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華泰立教授實驗室的合作成果"空間擴展生境定植的進化穩定性策略"(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to colonize
  • 細菌為何有大有小?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
    5月18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實驗室的論文,題為「連結大腸桿菌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一般定量關係」。
  • 專利轉化率百分之二十四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曬出亮眼「成績單」
    截至4月8日,深圳先進院累計申請專利8905件,累計授權專利3627件,專利轉化率達到24%。 據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介紹,從專利申請的領域來看,深圳先進院的專利集中於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的前沿科技領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領域覆蓋面廣、交叉性強等特點。
  • 寧波諾丁漢大學——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首屆博士聯培開始招生啦!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06年,布局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腦科學、合成生物學、控制學、材料學等前沿科學領域。深圳先進院擁有研究生導師410人,85%具有海外經歷,累計培養研究生9000餘人。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合作辦學協議,雙方將依託深圳先進院合作建設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簡稱「中科院深理工」),致力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慶訪問深圳先進院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慶訪問深圳先進院 2018-05-15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   5月11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於淑會邀請
  • 科學網—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
  • 深圳先進院承辦的第15屆IEEE/ACM CCGRID會議舉行
    深圳先進院承辦的第15屆IEEE/ACM CCGRID會議舉行 2015-05-11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承辦,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博士Pavan Balaji和深圳先進院數字所所長鬚成忠擔任大會主席,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任榮譽主席。
  • 深圳先進院與中聯辦深圳培訓調研中心、深圳辦事處聯合主辦慶祝...
    6月27日,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黨委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深圳培訓調研中心、深圳辦事處機關黨委聯合主辦的「慶祝建黨91周年暨香港回歸15周年報告會」在深圳紫荊山莊舉行。先進院黨委委員、支部委員、新黨員、部分入黨積極分子和中聯辦深圳培訓調研中心、深圳辦事處全體黨員參加了報告會。
  • 深圳先進院攜手深圳高級中學共建腦認知與舞蹈教育聯合創新中心
    深圳先進院攜手深圳高級中學共建腦認知與舞蹈教育聯合創新中心 2020-06-28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創新科學教育基地」建設,經雙方協商,深圳市高級中學深高發展教育研究院舞蹈研究中心與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將具體推動上述合作的深化。
  • 深圳先進院在魚鱗膠原蛋白應用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用材料與界面研究中心王懷雨課題組博士王喆首次將魚鱗膠原蛋白應用到深海魚保鮮,在保證深海魚品質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其保鮮周期。  該研發工作的主要完成人王喆自2014年加盟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以來,圍繞膠原蛋白領域開展了系列研究,在深圳市技術公關項目和南山區「創新創業成長之星」等項目(經費超過300萬)資助下已取得了系列成果,申請相關發明專利七項,並與深圳聯合水產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成功製備出低成本魚鱗膠原蛋白
  • 【中國科學報】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