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開學的日子,一些好一點的大學新生都已經開始報導了,而還有一部分學生的錄取通知書還沒有下來。雖然有點不願意承認,但是學校的好的一般都是開學比較早的。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受到疫情的影響,關於高考的大部分工作都要推遲,這個對於今年的考生來說,是有點不公平的。但是,福禍相依,雖然今年的考高「困難重重」,但在今年還是有不少考生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們都可以低分「撿漏」到一些比較好的大學。例如,廣東省就有一位考生526分上了中央財經大學,這個應該是廣東省的撿漏之王了啊。
除了上述的那位廣東省的考生之外,小安還整理一些其他省份的「撿漏」考生。
福建省考生,本科線過5分撿漏上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畢業證跟廈門大學一樣)
河南省考生611分上中南大學、547分上西交利物浦大學
廣東省考生562分上中南大學、470分上華北理工大學、601分上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河北考生423分上西交利物浦大學
貴州省534分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省367分上廈門大學
這些都只是一部分,小安只是列舉了一下比較典型的例子來作為參考。
通過上面列舉的幾組數據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幾乎都是以比較低的分數進入到一流的985或者211院校中去。雖然今年各大高考對於自己學校的宣傳力度減少了,但還不至於分數低到這個地步。就比如今年的中南大學,幾乎在各個省份的招生都是一種爆冷的狀態,分數不提升反而在不斷的下降。雖然這個只是前幾年剛剛改完名字,但是知名度也不至於這麼低。中南大學只是個例,但是卻能看出,對於學校的宣傳有多麼的重要。
要知道985、211或者雙一流建設的院校是我國最好大學的代表,一般都是學生的夢想學府。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些院校的分數都不會太差,出現今年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
對於那些低分「撿漏」上985、211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無疑是幸運的,但是,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他們似乎又是不幸的。
985、211院校的畢業生幾乎都是社會上的中流砥柱,對促進社會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作用。而且在這裡面畢業的學生,幾乎是不用擔心自己的就業問題的,因為他們不缺少發展的機會,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年都有那麼多考生要報985、211院校的原因。
報考的人數多了,學校的選擇性也就變大,那為什麼還是會出現撿漏的情況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被錄取的考生因為專業問題沒有選擇上哪所大學,所以空出來了名額。學校就是拿著這個名額去補錄,然後剛好有學生選上,這就撿漏成功了。
那些被錄取了又放棄的考生,一般都是不喜歡院校提供的專業,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就是:冷門專業被過度包裝,發展前景並不明朗。
例如今年的上海交通大學跟復旦大學把自己較為冷門的專業包裝一下,稱為自然科學實驗班。但是說到底還是那些生物工程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等,如果補錄進入這種專業,你還覺得是幸運的嗎?
在這裡就有另外一個問題,對於學校還是專業,你會怎麼選擇呢?
專業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如果沒有太大的問題,那麼大部分以後都是會從事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當然了,這裡就不要討論那些專業性不強的「萬金油」專業,只是說那些值得討論的專業。
對於學校來說,一個985、211院校基本都是一些比較大企業的「敲門磚」,雖然說不能證明什麼,但是985、211院校出來的學生就業環境會比起一般的院校要好很多,就業壓力比比較小。
如果給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小安認為:對於「撿漏」的考生來說,上一個好的院校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說補錄上去的不是什麼比較好的專業,但是,各大院校都會提供一次轉專業的機會,如果達到學校的要求還是可以轉專業成功的。對於學校還是專業的問題,小安覺得,還是學校比專業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