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秋節遇上國慶節,「家」與「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蘊藉著中華民族、家國情懷的文化內涵。近日,北京市東城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慶國慶·迎中秋」系列主題活動,讓居民在濃濃的中秋氣氛中共享天倫之樂,踐行愛的約定、傳承和諧美好的承諾,共同歡慶花好月圓。
迎國慶 享團圓
民樂演奏、相聲、快板、中華絕技、京韻大鼓、紅歌聯唱……9月28日上午,東城區天壇街道睦鄰驛站活動室裡熱鬧非凡,迎中秋慶國慶文藝展演吸引了50多名天壇居民。
「我是祈谷社區的『前』居民,簡易樓騰退後現在住在祈東家園,但是睦鄰驛站是我們的根據地,隔三差五我都會回來做個垃圾分類志願者、參加個活動啥的。」趙大爺高興地說,「今年中秋節跟國慶節趕在了同一天,街道組織我們老街坊們也都湊一起來熱鬧熱鬧,也表達一下我們對小家團圓、大家昌盛的美好祝願!」
活動中,快板《物管下的垃圾分類》引起現場觀眾的共鳴。「我們社區比較複雜,有好多單位的產權樓,社區建設工作中往往在各產權單位的協調方面費勁不少。」祈谷社區黨委書記何洪偉介紹說,「今年我們社區成立了三個物管會,成員都是來自常住居民或在職職工,大家能夠站在同一個立場,為社區建設籌謀劃策,不但為下一步老舊小區綜合提升奠定基礎,而且對於鄰裡和諧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同日上午,《迎國慶·展成果·和美壇根兒享團圓暨天壇街道社會組織工作匯報展示》活動也在天壇街道金臺社區文化活動室舉辦,地區12名垃圾分類最美桶站志願者獲得了表彰。
「很高興我今天能夠獲得『最美桶站志願者』的稱號。」居住在永內大街社區的冀大姐說,「要說今年跟我們百姓生活影響最大的事兒,垃圾分類絕對是其中之一。這種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十天半個月就可以的,關鍵在于堅持。我也是響應街道號召,從自身做起,同時也努力帶動周邊的人,一起把這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兒做好。」
「我們天壇街道在國慶和中秋前夕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可以說是今年疫情防控以來,線下開展活動覆蓋面最廣、累計參與活動人數最多的一次,這說明我們街道在市區整體防疫工作領導下,疫情防控的成效是顯著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參加這樣的活動都是打心眼裡高興。」天壇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守住了百姓的健康,我們還要努力提升老舊小區整體管理水平。目前,天壇街道已經完成23個小區物管會組建工作和黨支部成立工作,物管會組建率和黨組織覆蓋率均達到100%,這對於街道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落實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框架下的物業管理體系,邁出了重要一步。」該負責人說。
共傳承 同歡慶
「又是一年秋風浩蕩守望圓月的美好時節,今天我們相聚在古老而又年輕的新崇外,守望這同一輪月亮。中秋的情是博大的,容下所有的祝福和思念,讓我們乘著中秋的多情,盡情享受和諧與美好」伴隨著主持人清朗的聲音,由崇外街道工委辦事處、總工會、團工委、社區服務中心、網格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文聯、婦聯、統戰工作站共同主辦的「月滿京城 情系中華」崇外街道慶國慶迎中秋喜樂會暨群眾文化展演系列活動在崇外街道新怡商務樓多功能廳舉辦。嚴格防疫措施保障和內容多樣的組織形式,在彌補今年未舉辦「第二十屆花市元宵燈會」遺憾的同時,成為轄區居民另一道精神文化盛宴。
本次活動以體驗傳統文化、學習宣傳垃圾分類新生活方式為主題,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活動相結合,邀請街道僑聯、臺胞臺屬聯誼會、商會和居民參加。活動現場為大家帶來民樂演奏、月餅製作體驗、人像剪紙、兔爺彩繪、多樣垃圾分類互動遊戲及「掃黃打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社會化退休人員政策、就失業政策等多種宣傳活動,在將民俗文化與科普類宣傳創新式融合,增強居民參與互動感的同時,使傳統文化、科普宣傳更加深入人心。活動現場還邀請了東城區書畫研究會書畫家現場創作以反映慶國慶迎中秋及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書畫作品,彰顯文化東城、魅力崇外新風尚。
此次活動以獨具風韻的形式內容,在提高轄區居民參與度和積極性的同時,也讓崇外中秋喜樂會更加的「接地氣」。崇外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張藝軍說:「天上月圓,地上人圓,我們總是在濃濃的中秋氣氛中共享天倫之樂,也是踐行一種愛的約定、傳承著一份和諧美好的承諾。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迎中秋慶國慶」,我們在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進一步深刻理解「崇文爭先」理念,加大「五個東城」建設力度,感受「宜商·宜居」新崇外發展的脈搏,共同歡慶今日的花好月圓!」
文化濃 誦中秋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於9月28日在德必WE」文化創意中心二層紅星劇場舉辦以「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的迎國慶賀中秋—暨2020年體育館路街道群眾文化展演季閉幕式演出。據悉,雖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2020年體育館路街道的群眾文化展演季依然如期開展,但表演舞臺由線下搬到了線上。從7月初開始,共進行了10場演出,500餘名群眾演員、千餘名觀眾藉助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展示出了屬於體育館路街道群眾的「精神氣兒」和「文藝範兒」。隨著疫情好轉,室內文化活動的逐步開放,在保障演員和觀眾防護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體育館路街道以歡快的歌舞、美妙的歌聲迎接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和新中國成立71周年。
民樂合奏的《喜洋洋》、《賽馬》拉開了整場節目的序幕。由街道舞蹈隊帶來的舞蹈《火紅的秧歌扭起來》,用優美的舞姿舞出了對祖國母親的依戀和祝福。獨唱《把一切獻給黨》、《梨花頌》,合唱《洪湖水浪打浪》、《祖國給我理想》、《我和我的祖國》等一曲曲耳熟能詳的老歌再次唱響,真誠質樸的歌聲傳遞出對黨和祖國的無限熱愛。青年相聲演員劉釗、孫超帶來的《家風家風》,魔術《手彩魔術》等博得了臺下觀眾陣陣掌聲。三句半《垃圾分類利萬家》以簡練的語言告訴大家垃圾投放的分類。激昂的歌聲,動人的旋律、優美的舞姿,將演出一次次推向高潮,演出在獨唱《幸福中國一起走》悠揚的旋律中緩緩落下帷幕。
體育館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俊青表示:「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轄區很多文藝活動都由轉到了線上,得到了各社區文藝團體的大力支持。如今疫情好轉,街道文化中心將根據疫情的情況逐步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曲藝專場演出、觀影活動等,滿足轄區老百姓對文化活動的巨大需求和無限的參與熱情,也讓更多的居民朋友們享受家門口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