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高度重視無黨派人士工作,緊扣凝聚人心這個根本,突出思想政治引領這條主線,構建格局、凝聚共識、搭建平臺、健全機制、推進研究,著力培育造就一支政治堅定、學術造詣深、參政議政能力強、群眾口碑好的無黨派人士隊伍,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構建一個格局,推動工作創新發展。學校黨委始終堅持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成立由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雙組長的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黨委常委會每年多次專題研討統戰工作。堅持統戰工作「四個納入」,即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基層黨委工作考核、納入宣傳工作計劃、納入處級幹部學習內容、自上而下,共同推進。通過建強組織、搭建載體平臺、完善機制,加強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的工作。出臺加強聯誼交友的實施辦法,黨委書記和校長帶頭與無黨派人士談心談話,傾聽意見和建議,了解掌握思想狀況,及時解決突出問題。設立統戰工作活動室,打造集交流研討、宣傳展示、聯誼交友等功能於一體的「西電統戰之家」。在基層黨委設置統戰委員,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打造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大統戰格局。
凝聚一個共識,築牢共同思想基礎。注重團結凝聚無黨派人士力量,採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理論學習與主題教育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打造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集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典型示範引領、專業交流交融於一體的學習交流平臺。先後舉辦5期「同心講堂」,及時購買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邀請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專家學者來校作報告,購置《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史》等資料並開展讀書分享活動。組織無黨派人士赴延安梁家河、武昌起義紀念館、照金革命根據地、洛川會議舊址、紅旗渠、交大西遷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不斷增強無黨派人士愛國愛黨的堅定性、自覺性。
搭建一個平臺,拓寬民主參與渠道。積極搭建無黨派人士發揮作用的平臺,廣開言路,提高參與效果。建立「雙月座談會」機制,定期召開「校情通報會」,在教代會、學術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等機構中發揮無黨派專家學者的作用,擴大知情權和參與權。積極推薦無黨派人士在各級人大政協、各黨派組織等機構中擔任職務,支持其在更大平臺發揮作用。近年來,學校無黨派人士擔任陝西省政協委員2人次、市區政協委員11人次,無黨派人士累計提出政協提案21份,有效履行資政建言職責。助力脫貧攻堅,多次組織無黨派人士赴學校定點幫扶的蒲城縣、白河縣等地開展扶貧活動,發揮其專業優勢,建立智慧農業物聯平臺,撰寫優質農產品推廣營銷方案,通過直播帶貨幫助銷售當地特色優質農產品,為當地實現脫貧摘帽貢獻智慧。
健全一套機制,做好培養選拔任用。建立智慧統戰信息化平臺系統,實現網上信息共建、資源共享,為無黨派人士的發現、培養、使用、管理等工作提供全面服務和必要支撐。創新載體與平臺,以建設一流大學舉措、社會服務工作為重要點,激發無黨派人士立足崗位、奉獻學校的熱情。加強培養與選用,讓無黨派人士在專業領域、職責範圍內有行政管理的指揮權、處理問題的決定權、人事任免的建議權,在學校內部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提供經費保障,支持無黨派人士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抗擊疫情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為服務一流大學建設作貢獻。
推進一批研究,提供有力理論支持。設立「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統一戰線工作」研究課題26項,鼓勵支持全校教師、輔導員、管理幹部積極申報,共同開展統戰理論研究,努力打造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做好統戰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遵循。承擔陝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新時期加強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研究」,深入分析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狀況,提出加強思想引領的工作路徑。承擔陝西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點項目「當前我省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狀況調查研究」,圍繞脫貧攻堅、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立德樹人等情況開展研究,從政治引領、價值觀引領、事業引領三個方面,提出加強和改進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