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東京後住了一晚,第二天早起趕到東京站買東京廣域Pass,之後從東京北上去了日光,再之後返回東京西行遠眺了富士山,從富士山經八王子南下在橫濱逛逛,然後就去了古城鎌倉遊覽,最後在東京市逛了三個博物館,和日本朋友見了一面就經名古屋飛回國了。
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東京廣域Pass只有三天有效期,但也足夠了,基本上把東京附近的世界遺產和知名景點都逛了一遍。從體驗日本文化、了解日本歷史的角度講,這麼走一趟,也基本上就是把東京附近最典型的日本文化歷史景點都走過了。
日光(讀音Nikko)是本次旅行的第一個重要目的地,日光的「兩社一寺」也是最主要的遊覽目標。「兩社一寺」是指位於日光的二荒山神社、東照宮(神社)、輪王寺及相關的建築物群。
早在1999年,「兩社一寺」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了世界遺產名錄。至於為啥被收錄,那就是「年代久遠+意義重大+建築精美」。
年代久遠是相對的哈,和我大天朝的很多歷史遺蹟比起來不能算太出彩,也就是始於766年吧。但是幾百年後,當政的幕府將軍德川家族不斷在此大興土木,於是成就了今天的世界遺產。
江戶幕府的德川家族統治了日本二百多年,是日本封建時代最後的一個統治集團,江戶幕府的完結標誌著日本轉入近代化崛起發達之路的起點。
德川家族興盛期相關的歷史文物和建築在其他地方都不如這裡集中,所以說「意義重大」。至於「建築精美」,看到古建的圖就知道了,日本的古建很少遭到焚毀,幾十年一修理,重新雕梁畫棟,自然精美了。
東京車站出發時拍的照片。日光位於東京的北部偏北的位置,要坐新幹線(日本高鐵)到宇都宮(U-tu-no-mi-ya)換前往日光的慢車,兩段車程加起來要至少一個半小時。
去日光那天是10月2日,不是日本的假日,人家不過咱們的國慶節,但卻是周一,早上8點正是上班高峰,東京站又是日本最大軌道交通樞紐之一,可真是有點小擁擠的。但比起國內來,日本還是人少,根本不到咱們國內的擁擠和嘈雜的程度。
日本人都有吃盒飯便當的習慣,就是一個飯盒裡放上飯糰子和油炸食品和小鹹菜啥的,買好或做好了帶著吃。話說那天早高峰時車站上這個便當店倒是沒有幾個客人。
一路無話,來到了日光車站後,往前走一點就看到這個路燈「男體山」。男體山是日光所在地的小山,不高,也就600-700米吧。
首先去了輪王寺,供奉著三尊佛像的一個大殿。日本寺廟其實和國內沒啥大區別,也就沒有拍照,走到殿後看到這個建築還挺新鮮的。
在我看來,日光最重要的就是「東照宮」。裡邊的建築在日光所有建築物中是最精美的,畢竟曾經是德川將軍家族建的家廟。東照宮至少兩層院落,估計這些是外院的倉庫,描金畫棟。
在日本表現中國儒家經典的雕塑比較少見。但這雕塑及背後的三不故事因為東照宮在日本就變得相當有名。二進院落坐落在山坡上,他們後邊高臺上的建築叫做「陽明門」,也是東照宮的著名建築之一。
陽明門,表達的是對我國的王陽明先生的敬意。率領日本海軍打敗俄羅斯軍隊的東鄉平八郎說自己:「一生俯首拜陽明」。
陽明門下供奉的兩尊像,沒有名牌說明,看樣子應該是當時的大將軍吧。雕塑的真棒,感覺像是現代的蠟像。
鬥拱、獅子、龍、描金彩繪,雖然沒有我們大天朝大故宮的體量大,但是從精細度上看,還是很牛叉的,基本到了極致。
但如果去過廣東陳家祠,就知道陳家祠的雕塑更加精細,可謂東方建築物裝飾的極致,都可用「精細繁縟」來形容了,這裡的建築裝飾充其量也就是非常精細華美罷了。
再往後走好像就是德川將軍家的墓地了,門鎖著不讓進,就此折返。
至此,東照宮的參觀就結束了。接著往二荒山神社和大酋院走。
神社裡正在舉行儀式。
看到這兩個老太太在圍著圈轉來轉去走進又走出嗎?湊近細看,有個牌子寫著這個圈能結良緣,於是,既有老太太求緣的,也有年輕男女成雙入對轉這個圈的。
大酋院的亭子內天井上的古畫,都看不清了。為啥別的都重新描繪,這個不瞄了呢?不懂。
金碧輝煌啊。
於我而言,日本傳統的味道中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這些苔蘚斑斑、古意蒼然的石燈臺。
都參觀完了,回到車站之前,看最後一個知名景點——神橋。為啥叫神橋,我也忘記了,反正是日本很有名的橋。
走到車站附近吃個午飯。當地的名吃是腐竹皮,有各種做法,我吃的這個是湯。車站前還有油炸腐竹皮,裡邊裹豆沙餡,看著就和我們的炸糕很像很像。
蝦仁炒飯,800日元左右吧。
回程就不坐新幹線了,因為不回東京,要去新宿後前往東京西部的富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