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我們大學假期還有作業嗎?」
「當然有了,寫篇實踐報告就好了!」
「天哪,老師會檢查嗎?」
「老師不會,但是會有人查的,很嚴格」
「那我還是好好寫一份吧!」
「好的,加油!」
關上與學弟學妹的對話框,這位學長邪魅一笑,這群可愛的小朋友,還是太年輕啊。
他打開電腦,建立新文檔,瀏覽器搜索,複製粘一貼,整套動作一氣呵成,絲毫不拖泥帶水,看來是位經驗豐富的老手!
晚上,學長的「狐朋狗友」交流群中展開了一場關於寒假社會實踐報告問題的大討論,為奪取與假期實踐鬥爭的勝利而奮鬥。
「我今兒花了不到十分鐘就打贏了幾千字的戰役!」學長此言一出,鄙視聲、驚呼聲、讚嘆聲此起彼伏,更有甚者笑而不語也。
「誰還自己寫?20元一份,包過!」
「我直接把《國富論》搬過來了!」
社會實踐寫《國富論》,你是真的在逗我嗎?
每年寒暑假,眾多高校學子都會展開一場與假期社會實踐的戰役,而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就是懶惰、不想寫,最終的勝利目標是應付過檢查,將素質學分收入囊中。
造假不行,能過則靈,你辛辛苦苦地去兼職、實地調研,然後費九牛二虎之力寫一篇心得,我躺在舒舒服服的床上,依舊能「編」出一份報告
但是,我的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明林希元有言:「自古聖賢之言學也,鹹以躬行實踐為先,識見言論次之。
另有言者「實踐出真知」,做學問,習理論可得前人之經驗,然輕實踐,必陷入閉門造車之遭際。於自身所學之專業,無大益,惟可言淺嘗輒止,略知一二矣。
我們的老祖宗可是親身試過實踐的重要性,馬克思主義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更不是憑空臆造。
那麼,社會實踐的意義在哪?
有利於我們了解社會;有利於我們理論知識的轉化與發展;有利於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增強責任感……
好了,同學,我們不要說的那麼高大上好嗎?
歸根到底,還是給單純的自己上上顏色,提前了解了解這個象牙塔外面到底什麼樣兒的,別到時候被社會蹂躪的七零八落。
你看到外賣送餐員被投訴可憐巴巴,卻不知道等餐的客戶已經連續加班幾個小時;
你看到網友們讚揚農民工兄弟是城市最美的建設者,卻不知道他們當中的有些人言語粗鄙,在地鐵上對年輕女孩兒不壞好意;
你看到年輕白領們的風光如意,卻不知道他們褪下西裝革履後的狼狽……
象牙塔的外面,還有許多我們看到,卻不知道的事情。
不切身去了解,去體驗,我們只能停留在看到的階段吧。
翟天臨大博士的「學霸」皇冠已經被摔了個粉碎,人設已經崩塌。
我們造假假期實踐報告,那麼,最後一塊遮羞布是什麼呢?
應該不是檢查通過矇混過關吧!
你的假期社會實踐是寫的,還是抄的?
說句心裡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