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優生」打了誰的耳光

2021-02-07 鎮西茶館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隱去了學校和當事人的真名。

兩年前,某知名老牌重點中學在高考中「再創輝煌」,標誌之一便是有一個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輝煌的背後有著殘酷的生源大戰——所有「名校」的高升學率背後都必然有著「高度密集」甚至「高度壟斷」的優秀生源。這所學校也不例外。當初高中招生時,學校便通過種種手段「重金收購」中考尖子生,承諾「如果報考我們學校,高中階段的所有費用全免,還給生活補貼」云云。果然,三年後學校精心選拔的「好苗」結出了「碩果」。好久沒出現考上清華的學生了,學校以他為無比的驕傲和無上的榮光,通過媒體大肆炒作「素質教育碩果纍纍」,自然是一番熱鬧景象。

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學校給了這個考上清華的學生以七萬元的獎勵——這也是當初招生時的承諾。許多人和我一樣感到不解:為什麼要給這孩子七萬元獎金呢?校長的回答是:「為了激勵更多的學生衝刺清華北大!」我笑了,考清華考北大是需要智商的,有的孩子你就是給他七十萬也沒用。希望通過金錢讓更多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這真是一個喜劇!

但其實這事到了後來是個悲劇。八月份,這所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提前到校上課了。學校打算請那考上清華的「優生」回母校給學弟學妹們講講學習方法之類,便通過班主任給他打電話。那位「優生」聽了班主任的話,第一句話是只有三個字的疑問句:「多少錢?」班主任一下子就懵了,她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會這樣說這樣問。於是便在電話裡給她的這位「優生」講「學校培養你不容易」「要懂得感恩」之類的話。該「優生」又反問了一句:「我考上清華關學校什麼事?」

班主任頓時像挨了一耳光。可以想像,這個「優生」在三年高中生活中,受到過班主任怎樣全方位的「傾斜」?清華的苗子將是學校的榮譽,或者說叫「面子」啊!為了「確保」他能夠考上清華,學習上的細心輔導,生活上的精心照料,無微不至,不一而足。現在,現在這「優生」突然翻臉了,班主任老師怎麼能夠不錐心地痛呢?

這一耳光更是打在了學校的臉上。這學生說:「我考上清華關學校什麼事?」某種意義上看,他說的是對的。作為中考尖子生,學習基礎那麼好,更重要的是天賦那麼高,到哪裡不是一樣的考清華?當初本來就是學校花錢買來的「優生」,學校的行為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他,一切都是可以用錢搞定的!現在他同樣用錢給學校說事兒,這不是很「正常」的一筆交易嗎?這就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是浮躁而功利的學校教育結下的惡果。學校挨這一記耳光,一點都不冤枉。

其實,這一記耳光打的是日益浮躁功利因而越來越畸形的中國基礎教育。現在,中國教育叫得最響亮的口號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但在有些地方這不過是口號而已,是寫在牆上美化校園的,或烘託校園「文化氛圍」的;而實際上,是「以分為本」,不是一切為了學生,而是一切為了「升學」!是「一切為了升學率,為了一切升學率,為了升學率的一切」!為了這個升學率,生源大戰血肉橫飛;為了這個升學率,逼著成績差的學生「自願轉學」;為了這個升學率,不惜重金挖外校的優生……學校不擇手段,教師尊嚴掃地,教育喪失良知!

我曾經寫過一篇《我鄙視這樣的名校》,剖析過一些所謂「名校」誕生的「規律」——

其實,名校誕生的「潛規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有的新建學校之所以一夜成名,大致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建校之初,不擇手段四處挖優秀生源——包括重金「收購」優質生源,然後以「淚水加汗水」的野蠻方式大搞「應試教育」;到了畢業年級,學校又以各種方式「分流」,強迫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自願轉學」——用比較「學術」的說法,叫「去分母」;升學考試的時候,又巧妙地作弊……於是,第一屆畢業生「一炮走紅」,學校名聲大振;然後學校通過媒體大肆炒作,宣稱如何「遵循教育規律」,如何「以人為本」,如何「素質教育」,還歸納出一些「數位化」的經驗,比如「突出」一個什麼什麼呀,狠抓「兩個」什麼什麼呀,「落實」三個什麼什麼呀……第二年招生的時候,學校大門前自然人頭攢動,家長們帶著孩子打破腦袋往裡面擠,學校便百裡挑一地擇優錄取(高額學費當然一分不少),這樣,學校便步入「良性循環」,於是,「名校」誕生了!

如果你給這樣的校長談什麼陶行知的「真教育」和蘇霍姆林斯基的「人學」,他會笑你「太天真」和「過於理想化」,在這些校長看來,只有狠抓死揪,才是教育;升學率就是學校的一切!學校就是靠這成名的。為了這,可以不擇手段地收購優生,攆走差生。當然,這些話,他絕不可能對著記者的攝像機說的。

我這裡說的是新建學校「迅速躥紅」的絕招,其實老牌名校「再創輝煌」也大多是這個套路。

無論新校老校,在如此「打造品牌」時忽略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想過教育的首要功能:教會學生做人!

我多次說過,天才到哪裡都是天才,無論是中國的錢學森、莫言,還是外國的愛因斯坦、霍金,他們超常的天賦,與學校教育關係實在不大。同樣,對那些智商高的孩子來說,他們在學習上出類拔萃,與學校教育關係也實在不大,而與其父母的遺傳基因倒是有著必然的關係。那麼,對這樣的孩子,教師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嗎?當然不是,教師對於天才孩子的意義,在於人生導航,教會做人——善良,正直,勤奮。而恰恰在這一點上,我們目前許多學校出現了問題。

我曾經在一所重點中學的教室裡,看到這樣的勵志口號:「提高一分,幹掉千人!」真是令人恐怖。對於一個高三的學生來說,這被「幹掉」的「千人」是誰呢?不就是自己的同學和同齡人嗎?什麼時候,教育成了手足之間的互相屠殺?以這樣一種殺氣騰騰的「鬥志」衝刺高考,就算是考上了大學,他還是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嗎?藥家鑫不是考上了大學嗎?還是搞藝術的,後來卻成了殺人犯;林森浩不是考上了大學嗎?還是復旦的高材生,後來也成了殺人犯。他們在「幹掉千人」之後,把自己也「幹掉」了。

當然,成為殺人犯的大學生畢竟是極個別,但自私、冷漠、缺乏公德心,沒有責任感的年輕人卻絕非個別。幾年前,錢理群教授在為已故馬小平老師的《人文素養讀本》一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我曾經從北大這樣的重點大學的教育,反觀為北大輸送人才的重點中學教育,有一個讓我出一身冷汗的發現:我們正在培養「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所謂『絕對』,是指一己的利益成為他們一切言行的唯一驅動力,為他人、社會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種『投資』;所謂『精緻』,是指他們有很高的智商、教養,所做的 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同時,他們又驚人的『世故老成』,經常作出『忠誠』的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於利用體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獲取自己的利益,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的成員,因此,他們要成為接班人,也是順理成章的」。

特別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他們講起「人文精神」也是頭頭是道,但這對 他們來說,不過是炫耀的知識,而正如本書裡的一篇文章所說,「人文知識不是人文素質」,必須讓知識「滲透到他的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

此刻,讀著錢理群先生這兩段文字,我心裡想著的便是芮成鋼。而我們目前不少中學的教育,正源源不斷地培養著一個又一個「芮成鋼」。本文開頭說的那個與母校討價還價問「多少錢」的尖子生,本質上也是「芮成鋼」,只不過他把話說得太之輩直白,還不夠「精緻」而已。

可以想像,這樣的學生將來的人生會是怎樣的?他們對社會的危害又將是怎樣的?他或許會越來越「成熟」「圓潤」,他會越來越有「淵博的學識」與「優雅的談吐」,越來越有「過人的智慧」與「非凡的能力」,並因此春風得意於一時,但因為從受教育之初,自己的「人」字就從來沒寫正過,自私與冷酷已經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其最後的人生結局,很可能是馬加爵,或芮成鋼,或周永康。

中小學教育究竟是以培養「傑出人才」為首要任務,還是以培養「真正的人」為根本目標?且讓我們聽聽蘇霍姆林斯基五十年前的忠告——

請記住,遠不是你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工程師、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假如學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項教育任務的話,那麼放在首位的是培養人,培養丈夫、妻子、母親、父親,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養未來的工程師或醫生。
當那位「優生」問母校「多少錢」時,中國功利主義的教育便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但這一耳光所產生的痛苦卻要整個社會來承受。要改變這種積重難返的局面,當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最起碼,讓我們從改變人才觀開始吧——這當然是一個說了很多年因而已經顯得蒼白的話題了。但即使是蒼白,我們還是要說,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越來越畸形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中華民族的世界競爭力,這再次讓「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015年9月18日


相關焦點

  • 李鎮西:這個「優生」打了誰的耳光
    李鎮西:這個「優生」打了誰的耳光這是一件真實的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隱去了學校和當事人的真名。兩年前,某知名老牌重點中學在高考中「再創輝煌」,標誌之一便是有一個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輝煌的背後有著殘酷的生源大戰——所有「名校」的高升學率背後都必然有著「高度密集」甚至「高度壟斷」的優秀生源。這所學校也不例外。
  • 李鎮西:這個優生打了誰的耳光
    班主任一下子就懵了,她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會這樣說這樣問。於是便在電話裡給她的這位「優生」講「學校培養你不容易」「要懂得感恩」之類的話。該「優生」又反問了一句:「我考上清華關學校什麼事?」班主任頓時像挨了一耳光。可以想像,這個「優生」在三年高中生活中,受到過班主任怎樣全方位的「傾斜」?清華的苗子將是學校的榮譽,或者說叫「面子」啊!
  • 李鎮西:這個「優生」除了打班主任的耳光,還打了誰的臉?
    我笑了,考清華考北大是需要智商的,有的孩子你就是給他七十萬也沒用。希望通過金錢讓更多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這真是一個喜劇!但其實這事到了後來是個悲劇。八月份,這所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提前到校上課了。學校打算請那考上清華的「優生」回母校給學弟學妹們講講學習方法之類,便通過班主任給他打電話。那位「優生」聽了班主任的話,第一句話是只有三個字的疑問句:「多少錢?」
  • 他打他的耳光,我打我的菜(小小說)
    比如要添飯,他就把碗往桌上一頓,筷子敲敲,就會馬上有人離席幫他打飯;他要是覺得哪個菜好吃,也是用筷子敲餐盤,然後就會有人屁顛屁顛跑到我窗口來,拿個小碗,盛了菜,雙手小心護著,一路小跑著,回到書記那桌去。有好幾次,我還親眼看到三個大男人,為了幫書記打飯,爭搶那一個碗,誰都不肯放棄,書記就笑眯眯看他們爭搶,然後用筷子一指,那個被指到的男人,就像撿了金元寶似的,滿臉都是勝利的笑,去給書記盛飯。
  • 做夢夢見打別人耳光 做夢夢見打別人耳光是什麼意思
    夢見打孩子耳光夢見光,代表神靈或真理。夢裡的光,通常表示希望,也象徵真理,或者精神上的頓悟,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思想、新見解。夢見孩子,表示會不開心,會找別人的麻煩。夢見打孩子,預示著孩子會很孝敬。
  • 車圈:六萬元的奔馳打了誰的耳光?
    車圈:六萬元的奔馳打了誰的耳光?這個貌似是中科院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合資的子公司出的,等於是用上了軍工的技術,對於量產,我們還是持觀望態度。
  • 「畢業20年後他用耳光報復老師」男子被捕時說:誰對誰錯會有定論
    「畢業20年後他用耳光報復老師」男子被捕時說:誰對誰錯會有定論從小我們接受到的最多的教導是老師給的,我們能有現在的成就和能力,除了要感謝自己多年的努力外,還得感謝年少時每個教導過我們的老師們。前幾天網上突然傳出標題為「畢業20年後他用耳光報答老師」的小視頻,該視頻時長一分多鐘,內容中一位河南人在老家的某條路上巧遇了自己初中時期的班主任騎著摩託車,於是就把對方給攔了下來,攔下對方後常某就問對方認不認識他,騎摩託車者聲稱不認識,然後常某就開始打其耳光。
  • 滬上兩家「耳光餛飩」到底誰正宗?法院判了
    「耳光餛飩」是上海小吃界的一塊金字招牌,更因胡歌、鹿晗等娛樂明星打卡後聲名遠揚。但在上海的街頭,卻出現了兩家「耳光餛飩」,因為誰是「正宗」出身,而打起了官司。兩家「耳光餛飩」誰正宗?2016年,耳光餛飩在黃家闕路重新開張。同年底,潘南雲註冊成立爾廣公司。此時,他卻發現,滬上已經出現了另一家「耳光餛飩」,並且「耳光餛飩」的商標也早已經被註冊。
  • 這句話打了中國功利主義教育一記響亮...
    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學校給了這個考上清華的學生以七萬元的獎勵——這也是當初招生時的承諾。許多人和我一樣感到不解:為什麼要給這孩子七萬元獎金呢?校長的回答是:「為了激勵更多的學生衝刺清華北大!」我笑了,考清華考北大是需要智商的,有的孩子你就是給他七十萬也沒用。希望通過金錢讓更多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這真是一個喜劇!
  • 女生被群扇耳光 被打了耳光後臉腫怎麼辦
    一段初中女生被同學們戴著口罩群扇耳光的視頻被網上傳播。24日,事發學校回復,目前當地教育部門會同公安、司法部門介入調查。記者在視頻中看到,當天下雨,雨滴打得傘砰砰響,一群身著粉紅色校服的女生、戴著口罩圍著另一名女生。其中一個扇了一耳光後,其餘女生跟著扇,有的還藉口罩扇,共扇了10餘下,被扇女生一直未動。
  • 幼師憑什麼打孩子耳光?父母氣得咬牙切齒!家長:我們拿誰出氣
    秋高氣爽,金秋時節,是碩果纍纍豐收的季節,也是孩子們入學的時間,教師節剛剛過去,在我們所有人都沉浸在對老師師恩念念不忘的時候,近日,鹽城多家自媒體曝出某幼兒園的一段監控,裡面一女老師在監控死角處對多名幼兒推搡、打耳光,引起網友憤慨。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此事發生在今年5月份,事發前幾天涉事老師家庭變故,目前該老師已經被開除。幼師憑什麼打孩子耳光?
  • 老公打妻子耳光,平常打一架不算家庭暴力,怎樣才算?
    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慧慧的消息了,發微信也不回,打電話也不接,慢慢就淡忘了,過了幾天之後,看到微信上蹦出來大段大段的文字,原來慧慧離家出走了,跟老公有爭執,她不喜歡爭吵,任憑老公怎麼說,她就不說話,結果冷暴力上升到熱暴力,甩了慧慧一耳光。
  • 初中生被扇耳光後跳樓身亡,誰該反思?
    初中生被扇耳光後跳樓身亡,誰該反思?9月17日,武漢市江夏區一中初中部九年級一學生因被母親扇耳光跳樓,送醫後宣告不治身亡,令人痛心。 從網絡獲悉,當天下午,該校九年級學生張某銳(男,14歲)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張某銳在學校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並質問,後張某銳乘人不備跳樓。當晚9時,傷勢嚴重的張某銳被宣告不治。
  • 教師打學生耳光,砸學生手機,僅僅停職檢查就夠了?
    綠色衣服的是高三教師據了解,是因為這個學生無視學校的規定而帶手機去學校,被老師發現後拒絕交出手機。並發生語言爭執。於是老師砸了他的手機並且還打了他耳光,並且讓班長錄視頻發到家長群裡,同時也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結果,該教師被教育局勒令道歉並被停職檢查。
  • 俄羅斯的扇耳光大賽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俄羅斯的戰鬥民族經常舉辦扇耳光大賽,該遊戲的規則是看誰的臉有持久的抗擊打力和擁有最強的手掌力。類似於中國武俠小說中的「文鬥」。兩個人依次互相扇耳光,看看誰先認輸或是被打昏。只有一張桌子,兩個強壯的男人,一巴掌一巴掌的,拍打著對方的臉。
  • 痛定思痛:在校學生被母親扇耳光跳樓身亡,誰之過?
    9月10日四川小女孩寧寧被數學老師體罰而亡痛惜未了,接著一周過後的17日,武漢初三男生張某銳,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兩個鮮活年輕的生命在頃刻間永遠離開了父母、老師和同學、離開了這個充滿的歡樂的校園、美好的的世界……我不禁在心裡為已遠在天堂那邊的兩個孩子感到痛心疾首!孩子,你不該這麼輕易的放棄自己生存在這個世界裡的權利;你不該這麼輕易放棄本該屬於你自己的五彩斑斕的青春年華和少年夢想!
  • 一個班級裡的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老師最該優先關心誰?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立場和心態,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學生家長,筆者相信,大家都可以得出正確結論:教育要公平公正,甭管學優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當老師必須一視同仁。任何一個孩子自從來到這個世間,就註定了會與眾不同、獨樹一幟,包括智力水平;其實古希臘先哲們早已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孩子也是一樣的。
  • 無論多麼生氣,父母不能打孩子耳光!否則後悔都來不及!
    無論多麼生氣,父母不能打孩子耳光!近日,杭州一家三口,憂心忡忡走進醫院,10歲的兒子耳朵受傷了。原來,孩子寫作業磨蹭不認真,爸爸一怒之下,啪一聲,扇了兒子一個大大的耳光。經診斷,這記耳光造成孩子左耳鼓膜穿孔,伴輕度聽力減退,幸好沒有出血。筆者想起初中一位同學,其父親是領導幹部,常有應酬,有時會帶上哥哥。某日,同學父親要出去應酬,哥哥嚷著要一起去,其父因為場合不便,就不同意。但哥哥一直吊著自行車,不肯鬆手。
  • 在單位被人打了一耳光的正確處理方法
    在辦公室被同事打了一耳光,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內部化解。很多人說報警,很多人喊打回去,這些都不是明智之舉。被打一耳光,從傷害角度來講,構不成大的損傷,只是損傷了自尊和傷了心!一、報警是什麼結果?如果只打了一耳光,是沒有傷情的,如果報警,警察來了面對你這種情況,處理方式是對打人者進行批評教育或訓戒,對你安慰勸說幾句並讓對方給你賠禮道歉結束。你如果報警,興師動眾,結果意義不大。而且很多單位的領導都不原這種小事弄得沸沸揚揚的,你報警會遷怒於你小題大做。這種無實在意義的結果,何必鬧得風風雨雨。二、打回去是什麼結果?
  • 女子扇別人女兒耳光,發朋友圈稱其狗小孩,網友評:誰是狗誰清楚
    要說這傷情頂多就是蚊子咬一個小紅包那樣的,可是這名媽媽愛女心切,數次扇小孩的耳光,將其整個臉都扇腫了。該媽媽在朋友圈揚言,要是給我女兒弄了疤痕,我都有宰狗的衝動,因為這位媽媽在朋友圈直呼對方女兒為狗小孩。 這件事情就發生在鄭州一個遊樂園內,畫面中有兩個小孩子在玩耍,一名白衣女子坐在旁邊看手機。這名白衣女子就是打人的那位媽媽,其中一個靠左的小孩是她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