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檢測電感電流的AD/DC升壓變換器非線性載波控制

2020-12-25 電子產品世界
1 引 言

開關功率變換器相比於線性功率變換器具有高效、輕巧、成本低等優點,因此在可攜式設備的供電中具備絕對優勢,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以控制策略改進和功率控制器集成化為主要特點的研究趨勢已日漸明顯。從控制策略的角度,新的功率校正控制策略層出不窮。例如單周期控制(One Cycle Control,OCC)和非線性載波控制(Nonlinear Carrier Control,NLC)都引入非線性控制信號從而省去乘法器等高成本器件,並能在單周期內實現擾動消除。他們的檢測電路是不同的:單周期控制僅檢測電感電流,而非線性載波控制需要同時檢測電感電流和輸出電壓。從功率控制器集成化的角度,智能功率模塊(Intelligent Power Module,IPM)的發展使得廠商不僅能將功率控制器集成入晶片,更能將功率開關管(IGBT,MOSFET)以及必要的保護電路集成。控制器集成化將大大提高功率變換器的工作穩定性、降低控制器成本。許多半導體製造商開發出了變換器的專用控制晶片,如Unitrode(UC3854),TI(TMS320F240),AD(ADMC401),IR(IR1150)等。

在保證控制質量不變前提下,功率級電路的檢測量越少越有利於控制器的集成化。目前為了完成功率因數校正,控制器至少需要檢測:輸入電壓與輸出電壓或者電感電流。通過分析升壓變換器的工作原理可知,電感電流的變化斜率包含了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的信息。控制器檢測電感電流可以減少檢測功率級電壓信號時引入控制器的噪聲,並且電流模式控制具有很多電壓模式控制不具備的優點。現有文獻中利用電感電流斜率代替輸出電壓檢測的方法有兩種:使用微分電路提取電感電流斜率和線性斜率跟隨器(Linear Ramp Follower,LRF)。然而由於開關變換器工作在較高頻率,對電感電流進行微分以提取變化斜率信號可能引入高頻幹擾而導致系統不穩定。而線性斜率跟隨器利用電流鏡提取與電感電流變化斜率成正比的恆值電流信號,不僅避免了使用微分器,而且易於集成。

本文使用線性斜率跟隨器設計了僅檢測電感電流進行功率因數校正的非線性載波控制器,功率級採用升壓型拓撲。該控制器具有以下優點:無需電壓檢測,因此避免引入功率級電路的噪聲;避免使用複雜控制元件,如乘法器和微分器;能穩定工作在固定開關頻率下;易於集成。

2 技術背景

2.1 非線性載波控制

典型的非線性載波控制的模塊框圖如圖1所示。從電路的拓撲結構上,NLC是在電荷控制的基礎上添加非線性載波vc(t),以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對於升壓變換器,為了滿足高功率因數和高效率功率轉換兩個目標,如圖1所示的非線性載波控制的控制方程如下:

若定義vq(t)=Rsis,vm=Rs(Vo/Vm),vc(t)=vm(t/Ts)[1-(t/Ts)],則非線性載波控制的控制過程可以表述為:電流檢測信號vq(t)由開關電流的積分信號產生,每周期功率開關關斷時vq(t)會被開關S清除;緩慢變化的電壓環輸出Vm用來調製非線性載波vc(t)的幅度;在每一周期的開始,時鐘信號CLK將開啟功率管並重置載波發生器,vq(t)與vc(t)實時進行比較,當兩者相等時,比較器輸出信號Q在本周期餘下的時間內關斷功率管。

非線性載波控制從其控制機理上即能保證變換器取得近似為1的高功率因數,整個開關變換器輸入側呈現阻性,等效電阻值為:

非線性載波控制器的小信號模型為(參見圖2):

其中,對於升壓變壓器:

2.2 線性斜率跟隨器的工作原理與模型建立

線性斜率跟隨器(圖3)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電流鏡得到與電感電流變化斜率成正比的恆值電流信號。圖3所示的LRF實現電路分成3個部分工作:斜率提取級、電流採樣級和電流保持級。

斜率提取級的輸出Iout正比於輸入電流iin的變化斜率:iin在電流檢測電阻Rs上產生的電壓Vin被送入LRF斜率跟隨級的電壓跟隨器,因此跟隨器Vout=Rsiin。電容CF上的電壓和電流關係為:

電流採樣級利用集成電路中容易實現的電流鏡將前級輸出的Iout信號提取:開關M1是電壓跟隨器的輸出級PMOS管,在集成電路中利用電流鏡(集成電路中通過寬長比相同的MOS管的電流其值相同)可使Im1=Im2=Iout成立;M3-M4,M5-M6兩對MOS管構成兩組電流源,於是有Im6=Im3=Iout

電流保持級利用電容保持電壓不變的特性和壓控電流源實現電流保持:Im6為電容Ch充電直到開關kh關斷,電容上的電壓Vch能夠在短時間保持,Vch控制下的壓控電流源可以實現Ich正比於Vch。於是:

至於在LRF輸出級加入電流保持環節的原因將在第三部分中做出解釋。

綜上,線性斜率跟隨器的作用是產生並保持正比於輸入電流變化斜率的恆值電流。為了簡化分析,上述環節的比例係數均選為1,於是LRF的傳遞函數可表示為:

其中τ代表電流保持級的保持時間。需要說明的是,LRF適用於在集成電路設計中採用,用分立元件無法實現設計要求。

3 控制器實現

基於線性斜率跟隨器、僅檢測電感電流的非線性載波控制器框圖如圖4所示。與傳統非線性載波控制相比,新控制器最大的特點是用線性斜率跟隨器實現的電感電流檢測代替原先的輸出電壓檢測(如圖4中的陰影部分)。因此,取代電壓檢測迴路的電流環是第三部分工作原理和模型建立的重點。

3.1 控制器工作原理

對於升壓變換器,一個周期內的電感電流可以表示為(不考慮電感電流每周期的初值):

電感電流在功率管導通時流經LRF1,在功率管關斷時流經LRF2,根據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知:

於是有:


根據公式(6)可見,輸出電壓的檢測完全可以由電感電流的LRF檢測代替。得到的Io信號仍然與電壓參考量比較得到電壓誤差信號用於調製非線性載波信號vc(t)的幅值。但需要著重說明的是Iup與Idn信號的產生存在時間差。為了能夠實現式(6)的兩信號相加,需要在線性斜率跟隨器中加入電流保持環節。由於檢測信號需要在開關管導通時間內產生,因此Iup信號實時產生的同時上一開關周期Idn應被保持,保持的時間為本周期開關管的導通時間。

3.2 電流環模型

本文提出的控制器的小信號模型如圖5所示,其中電流環開環傳遞函數為:

其中是升壓變換器功率級的小信號模型,Rs是電流檢測電阻,Gm是將Rs上的電壓轉換為電流的放大器的跨導值,Ki由式(3)給出。因此電流環開環傳遞函數可以表示為:


圖5中Tiv含義是用電流檢測代替電壓檢測後的電流環路(未免混淆,稱之為電壓-電流環),他是區別於傳統非線性載波控制的重要控制環路。為了方便分析,人為將Tiv環路分成兩部分分析:開關k導通時和開關k關斷時。每一開關周期,開關k與功率開關同時開啟,此時:

其中A(s)為誤差放大器的傳遞函數,Km由公式(3)給出。開關k與功率開關同時關斷,此時電感電流的下降信號需要在計算斜率的同時將LRF2輸出信號在下一個周期功率開關導通時保持,以得到Io信號計算新一周期的佔空比。綜上開關k關斷時,電壓-電流環的開環傳遞函數加入延時環節τ(s)=D,D為當前開關周期的穩態佔空比,於是得到:

將各項傳遞函數代入後得到電壓-電流環的小信號模型。

4 Matlab仿真結果

由於僅採樣電感電流,因此電流環的穩定性對於控制器的穩定極為重要。針對一個應用實例,本文使用Matlab對電流環的穩定性進行仿真。電路參數如下:主電路參數L=1 mH,C=400μF,Vo=400 V,RL=800 Ω,fs=100 kHz;控制迴路穩態參數:Rs=0.1 Ω,RsGm=0.1,CF=10 pF,Vm=2.5 V,KinRsCF=1;根據式(2)計算得到:Req=16 Ω;誤差放大器參數:ωo=2π

相關焦點

  • 一種電流型DC/DC變換器的研製
    1 引言    開關變換器通常採用電壓型和電流型兩種控制方式[1]。電壓型控制器只有電壓反饋控制,電流型控制器增加了電流反饋控制,電流型控制比電壓型控制的 PWM 具有許多優點,它能自動對稱校正、可實現逐周限流、輸出並聯工作方便、更快的負載動態響應及簡單的迴路補償等特性。
  • 基於單片機控制的DC-DC變換電路
    通過對DC-DC直流轉換器輸出電流進行監測,通過鍵盤輸入輸出電流設定信號,通過單片機輸出PWM信號與LM358比較器形成比較電壓,電流反饋閉環電路,從而對LM2596晶片進行控制,控制buck電路的接通關斷,以保證DC-DC的變換。升壓部分直接由LM2577電路控制穩壓其結構圖如圖1所示。
  • 基於DCM模式的Buck直流變換器分動態相量法析
    它已被用於高壓直流輸電HVDC、TCSC、有源濾波器、電力電子變換器等系統建模分析中[1.2]。  對於電力電子變換器這個離散的、時變的、非線性系統,在採用動態向量法建模時,通常是引入開關函數,將其不同開關狀態對應的電路拓撲統一到一組時域狀態空間方程中。再作出相應變量的復相量,得到擴大階數的動態相量模型。
  • 用於3kVA電源的AC/DC變換器
    摘要:單周期控制是一種用於功率變換器的新型非線性控制策略,當輸入電壓發生擾動或負載快速變化時,僅在一個周期內就可實現控制目標。本文簡要分析了單周期控制的控制原理,並在Boost變換器中採用了這種新穎的控制方法用於功率因數校正。基於IR1150研製了一臺3kVA的功率因數校正實驗樣機,給出了設計實例和實驗結果。實驗結果表明,該變換器的控制方法簡單、可靠和通用。
  • 低壓大電流DC/DC變換器拓撲分析
    摘要:目前對低壓大電流DC/ DC 變換器的研究方興未艾。如何選擇合適的拓撲電路是其首要任務。從拓撲、應用方面系統地論述了低壓大電流技術近期的發展,闡述了各種拓撲電路的特點及用途並進行了分析比較。在低電壓輸出的情況下,一般的二極體整流很難達到較高效率,需採用同步整流技術,這就使得同步整流成為低壓大電流技術中的關鍵技術。另外,如何選擇合適的拓撲,使變換器的性能最優化,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 BUCK DC-DC變換器臨界電感計算簡析
    無論是自動化控制還是電動汽車應用研發,亦或者是電源管理領域,BUCK DC-DC變換器都是一種應用頻率非常高的重要元件。對於新人工程師來說,牢牢掌握BUCK DC-DC變換器的基礎架構和運行原理,對以後的新產品設計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 一種移相全橋變換器拓撲,分析變換器工作於電流斷續模式原理
    1 改進的移相全橋DC/DC變換器 1.1 工作原理分析 傳統移相全橋電路通過移相控制方法,利用MOS管結電容與變壓器原邊漏感諧振實現功率開關的軟開關。論文建議的改進移相全橋拓撲在傳統拓撲的基礎上,僅在副邊整流橋後並聯一小容值的電容,其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
  • 通過採用CMOS求和比較器實現開關電源電流PWM控制
    圖1給出了電流控制的PWM降壓變換器的基本組成。 當功率管導通時,隨著電流的增大電流檢測信號US也同時增大,直到同Ue電壓相等時PWM比較器輸出高電平,使鎖存器輸出轉為低電平,功率管關斷。時鐘振蕩器輸出的穩定時鐘信號通過鎖存器控制著三極體的通斷。由此可以看出,由於引入了電流反饋,對輸出電壓有前饋調節作用,提高了系統的動態響應,由於電感電流直接跟隨誤差電壓的變化,輸出電壓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控制。
  • 基於新能源汽車續航和動力性提升的雙向DC-DC設計
    交錯並聯電路將主功率電路分為兩路,其優點一為紋波電壓、電流更小且紋波頻率更高,則輸入和輸出側的電容容值、體積更小,其優點二為電流分為兩路使上功率電路上的損耗和電感上的交流損耗更低。考慮到DCM模式下的開關管內的峰值電流更大,更大的電流導致開關管損耗更大且選型容量更大的開關管也會增加成本,另外更大的峰值電流也會帶來更大的EMC問題,因此本文選擇CCM模式來設計主功率器件參數,考慮到開關器件及輸入電壓範圍計算最小電感公式如下:
  • 基於B-SIT的半橋諧振DC-DC變換器電路
    3.1 工作原理穩態工作下的典型電壓和電流波形,如圖2所示,這裡僅介紹上邊單元1電路中的開關工作。狀態2(t1≤t≤t2):當加在諧振電容上的電壓UC1在t1時刻達到-E/2V時,二極體D21導通,電流iD21經電感L21流向負載,並且isw1在t2時刻消失,變換器的諧振頻率由諧振電容C
  • 三埠隔離DC-DC變換器的暫態直流偏置機理及抑制策略
    傳統移相控制方法下,當移相角發生突變時,各埠電感的高頻鏈電流及高頻變壓器的勵磁電流中存在暫態衝擊和直流偏置現象,進而可引起開關管電流應力增加,導致變壓器單向飽和,威脅變換器的安全運行。「PV陣列+蓄電池+母線負載」構成的三埠隔離式DC-DC變換器(Triple Active Bridge, TAB),每兩個埠間均可實現功率的傳輸與變換,相較於雙有源橋直流變換器(Dual Active Bridge, DAB)而言,控制靈活性更高、供電可靠性更好。
  • 升壓型DC-DC轉換電路工作原理
    由於輸入的電壓是直流電,因此電感上的電流以一定的比率線性的增加,這個比率跟電感因素有關,隨著電感電流增加,電感裡儲存了一些能量。 步驟二:如圖迴路二,當開關管斷開時候,由於電感的電流不能突變,也就是說流經電感L的電流不會馬上變為零,而是緩慢的由充電完畢時的值變為零,這需要一個過程,而原來的電路迴路已經斷開,於是電感只能通過新電路放電,即電感開始給電容
  • EDA365:功率電感在升壓電路中起什麼作用,為什麼要加電感?
    用過DC/DC類升壓晶片和降壓晶片的朋友都清楚,晶片的外設電路中電感必不可少,電感的作用是什麼?今天以升壓晶片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電感的作用。功率電感在DC/DC的升壓電路和降壓電路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於DC/DC類開關電源IC都是採用PWM控制的,電感在電路中起到充放電作用來實現IC的功能。升壓電路和降壓電路的原理類似,只是電感、功率開關以及二極體的位置不一樣,下面介紹功率電感在升壓電路中的作用。
  • 實現電流零紋波的耦合電感計算
    摘要:研究了兩電感互相耦合以後實現其中某一個電感上電流紋波為零的現象。論述了實現零紋波的條件,從等效電路觀點解釋了其原理。著重分析了耦合磁路的等效磁阻模型,並由此模型給出了實用的耦合磁路參數計算公式。
  • 電源:一種高功率因數反激AC/DC變換器
    ,詳細論述了該電路的工作原理,對電路的驅動晶片TDA16846進行了簡單的介紹;最後對該變換器電路進行了仿真和試驗。第一級是PFC級,通常採用Boost變換器,PFC級強迫線電流跟隨線電壓,實現高功率因數;第二級是功率變換器,對輸出電壓進行調節。該方案可以實現高性能功率因數和快速輸出電壓調節功能,並且相對成熟,適用於各種功率應用,但是該電路的缺點是電路結構複雜、元器件多、成本高、效率低。為了克服這些缺點,近些年來提出了單級功率因數校正方案。
  • DC-DC變換器原理解析
    作為一種具有優良性能的移相全橋變換器,其兩個橋臂的開關管均在零電壓軟開關條件下運行,開關損耗小,結構簡單,順應了直流電源小型化、高頻化的發展趨勢,因此在中大功率DCDC變換場合得到了廣泛應用,而系統數位化控制可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數位化系統具備完整的可編程能力,它使程序修改、算法升級、功能移植都非常容易,相對於模擬控制方式具有明顯的優勢。DCDC變換器的數位化控制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
  • 基於單周期控制的單相APFC研究
    單周期控制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Keyue M Semdley提出的一種非線性控制技術,與典型的控制方法相比,無需使用乘法器、採集網側電壓,控制簡單且穩定可靠,在此基礎上搭建了單周期控制的單相 Boost PFC仿真模型並進行了對比分析。1 單周期原理單周期控制的核心思想是在一個開關周期內使得受控量的平均值嚴格等於參考量。
  • 超低功率升壓型轉換器僅需 8.5uA 靜態電流
    LT8410/-1 使用一種獨特的設計方法,僅需要 8.5uA 靜態電流,在停機時進一步降低至 0uA。集成高值 (12.4M/0.4M) 輸出反饋分壓電阻使得 LT8410/-1 能夠在無負載條件下調節一個 16V 輸出,且靜態電流小於 30uA。
  • 深入剖析電感電流――DC/DC 電路中電感的選擇
    在開關電源的設計中電感的設計為工程師帶來的許多的挑戰。工程師不僅要選擇電感值,還要考慮電感可承受的電流,繞線電阻,機械尺寸等等。本文專注於解釋:電感上的DC電流效應。這也會為選擇合適的電感提供必要的信息。 理解電感的功能 電感常常被理解為開關電源輸出端中的LC濾波電路中的L(C是其中的輸出電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