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全稱是尼德蘭王國,是位於歐洲西北部的一個國家,瀕臨北海,與德國、比利時接壤。荷蘭沒有崇山峻岭,但是它的河網、堤壩和圩田都構成了荷蘭的獨特風光。荷蘭是世界著名的「窪之國」,擁有方便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的交通、近20處旅遊休假區和舊城、運河、鮮花種植區、博物館等主要觀光點。無論在城市或漁村裡,處處可見穿著傳統服裝的年長者與穿著新潮服飾的年輕人,穿梭來往的奇特景象。
第一站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我們於荷蘭當地時間上午10點抵達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荷蘭首都,兼最大城市,市區人口約110萬。位於該國西部省份北荷蘭省。其名稱源於Amstel dam,這表明了該城市的起源:一個位於阿姆斯特爾河上的水壩,即今水壩廣場址。(圖片為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城市,市區幾乎所有的主街道都是沿河而建。
坐著遊船遊覽這座城市的感覺別有一番心境。
在有著「北方威尼斯」之稱的阿姆斯特丹,更是有160多條運河水道,千餘座橋梁連接,構成了長達75公裡的運河網。阿姆斯特丹以中心火車站為圓心,經由弧形紳士運河,國王運河,王子運河及最外的辛厄爾運河。老城區基本在1.5公裡半徑的運河網中,運河帶(Canals)的開挖始建於荷蘭的黃金年代,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
運河就是這個城市的血液,為其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在運河邊能看到最美麗的城市風景,因此,乘遊船便成了遊覽阿姆斯特丹的必選項目。
第二站,荷蘭著名的風車鎮
風車村位於阿姆斯特丹北方15公裡,開車半個小時左右。古老的建築生動描繪了17、18世紀的荷蘭生活。真實的房子,古老的造船廠,製作木鞋的表演,還有風車,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桑河區也許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區。250年前,在這片狹小的土地上,矗立著800多座風車。它們承擔著各種工業任務。在五座風車中,有三座向遊人開放。在桑河上泛舟遊覽,能夠從另一個角度欣賞這些美麗的風車。風車村內的博物館包括木鞋製造廠、白蠟製造廠、麵包房、奶酪和乳製品作坊以及100多年的雜貨店。
風車,是記錄荷蘭歷史的最佳印證。遠在那個以風車為主要動力的年代,荷蘭在200多年內便建造了約1000座風車。這個國家靠著風車動力使得伐木業與造船業繁榮發展,直到新的發明蒸汽動力取代了風車動力之後,風車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現在,桑斯市大部分的風車都被拆除,少數保留下來的風車,便開始它另一階段的貢獻——旅遊觀光。
由於功能不同,幾乎所有風車的造型都獨一無二,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觀察風車扇葉的擺法也頗有趣,據一位同行研究所得,扇葉擺十字表示暫停工作,打叉則代表風車長期停工,扇葉偏右代表村裡有喜事,偏左有喪事。
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鄉村,可能與當天的天氣也有不少關係,藍天白雲,尤其是藍天,碧藍碧藍,讓人有種要融化的感覺。站在村口就能見到遠處的一排風車,這就是風車村,我們先來到木鞋製作工坊,往村裡走,一幢幢獨具風格的建築映入眼帘,路的一頭便是一條清澈的大河,左手邊是餐飲,而往右手邊走,便是剛進門時看到的那一排排風車,往右拐,便是擠奶處,整個村子乾淨整潔,在藍天映襯下,白色的屋子,碧綠的草地,儼然就是典型的荷蘭鄉村
荷蘭木鞋是與風車、鬱金香、奶酪齊名的「荷蘭四寶」。木鞋同風車一樣,是荷蘭人在同大自然的搏鬥中適應地理環 境的產物。荷蘭位於西歐北部,,瀕臨北海,地勢低平,是「低洼之國」。歐洲許多大河經荷蘭入海,又受全年溼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幾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正是這樣的地理條件,促使荷蘭人在500多年前發明了木鞋。
禮品店各種小工藝品,令郎滿目。我收藏了到每個地方都要買的冰箱貼
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風車村,驅車行在這美麗的田園馬路上。像仙境一般讓人如痴如醉……
不知不覺,我們的任導引領我們到了一個海島小鎮-沃倫丹漁村
沃倫丹 也稱福倫丹(Volendam)是荷蘭北部的一個旅遊鎮,人口約二萬二千餘人,主要行業為捕魚和旅遊業。捕獲的魚類通常製成荷蘭式煙燻魚罐頭。前身是個漁村,仍然保留昔日風味,是阿姆斯特丹居民周末休閒之地,也是到阿姆斯特丹旅客順道遊必經之地,市鎮中心的街道,遊人如雲。
漫步漁村,沿著大壩一字排開的全是傳統的積木般的綠色或紅色的歐式建築。樓房不高,錯落有致;街道不寬,卻很清潔。民居,商鋪,酒吧、咖啡館、餐館鱗次櫛比。每座建築都各具風格,造型獨特,裝飾豐富,色彩斑斕,幾乎沒有雷同的。處處洋溢著風情,充滿著情調,令人流連忘返。
這個海濱的小漁村,碼頭上停泊著形態各異的船隻、遊艇,桅杆如林,蔚為壯觀。人們坐在街上,或者海邊的小酒吧,充分享受海風和陽光。如果不是三五成群的遊客,常常會忘記這漁村是個旅遊景點。因為小村臨水而建,街巷裡面,小橋流水,入目皆花團,放眼盡芳菲。漁村環境優雅,空氣清新,似童話世界,又像世外桃源。她讓人賞心悅目、如痴如醉、心曠神怡。
看見房子上的"1910",我們知道了它的歲數。這個漁有許多百年老店,門牌上都標註著開店年限
村裡有一家照相館的櫥窗裡放著各地名人身穿荷蘭民族服裝的留影,我發現其中一張就是香港美女明星林青霞!
離開沃倫丹漁村,我們驅車前往荷蘭著名的攔海大壩。
荷蘭須德海海造地大壩是荷蘭近代最大的圍海工程。須德海原是一個深入內陸的海灣。灣內岸線長達300公裡,灣口寬僅30公裡。1932年,荷蘭人民築起寬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攔海大堤,把須德海灣與北海大洋隔開。此後,不斷地把灣內的海水抽出,到1980年,造地260000公頃(2600平方公裡)。剩下的大約一半面積也改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淡水湖。
上午還是晴天,瞬間大風大雨。風雨兩重天,感受到了不同的大壩工程
"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思是"低地之國",因為它的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面.從十三世紀開始,荷蘭土地面積因海水侵蝕減少了56萬公頃。為此,荷蘭一直在同大海進行鬥爭,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建成堤壩的總長度已達1800公裡,向大海索回了70萬公頃的土地。
下面重點介紹一下荷蘭的另一個特色-自行車
很多中國人常說,我們是世界自行車王國。其實不然,荷蘭才是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平均每人2-3輛自行車。目前最火熱的行業-共享單車,在荷蘭不到2個月就夭折了。
荷蘭最為著名的度假勝地、世外桃源-羊角村
羊角村位於荷蘭西北方Overijssel省,De Wieden自然保護區內。冰河時期De Wieden正好位在兩個冰磧帶之間,所以地勢相較於周邊來得低。
羊角村有"綠色威尼斯"之稱(也有人稱"荷蘭威尼斯")。"羊角村"這個名稱得於當時一群挖煤礦的工人定居於那裡,他們的挖掘工作使得當地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水道及湖泊。而在每日的挖掘過程中,除了煤,他們還在地下挖出許多"羊角",經過監定確認這些羊角應該是一批生活在1170年左右的野山羊。因此,他們便將那裡稱作羊角村,該名稱一直保留至今。
造成土壤貧瘠且泥炭沼澤遍布,除了蘆葦與薹屬植物外,其它植物不易生長,唯一的資源則是地底下的泥煤。居民為了挖掘出更多的泥煤塊以外賣賺錢,而不斷開鑿土地,形成一道道狹窄的溝渠。
因為水面映像的都是一幢幢綠色小屋的倒影。這裡房子的屋頂都是由蘆葦編成,這可是比任何建材來的耐用,使用年數少說40年以上,而且冬暖夏涼、防雨耐曬。據說從前蘆葦是窮苦人家買不起磚瓦而用來的替代品,現在的價格蘆葦可是有錢人家才買的起的建材,價格為磚瓦的幾十倍。而這裡的地價也早已水漲船高,所以大部分的居民大多是醫生、律師等高收入的職業,這與從前苦哈哈的困苦情況似乎形成一種對比的時空交錯。
這次自駕歐洲5國,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共計15天時間,本人最享受和陶醉的是歐洲的美麗、安靜、愜意的小鎮。這裡我主要為大家介紹了在荷蘭境內的經歷。荷蘭是一個非常值得各位親臨體驗的國家,特別是開車自駕旅遊。自駕旅遊已經越來越被更多的旅遊達人所接受。它能讓你很快的融入到當地的社會氛圍中去,和你所去的國家和地區瞬間消除陌生感。體驗一下你內心中不同的世界。
感謝「江湖老男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