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高盛2021年十大熱門交易出爐,都有哪些機會? 2020年11月15日 13:58:53 金十數據
本文來自 金十數據,作者:佬郭。
高盛的2021年十大熱門交易出爐,都有哪些投資機會可以把握?
2020年接近尾聲,高盛集團近期公布了其認為2021年最熱門的交易,金十給大家整理了其中的十大熱門交易,包括高盛的理由。具體觀點和理由如下:
一、做多加元和澳元
高盛指出,到2021年,將繼續看到美元空頭的風險回報偏好。疫苗研發似乎取得了良好進展,這與該投行此前預期的情況基本相符。隨著市場預期經濟將迎來更加強勁的增長,這應該會進一步提振周期性資產。
政策背景也應有利於高風險資產,因全球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並繼續實施量化寬鬆計劃,加上美國可能會實施額外的財政刺激——儘管規模小於「藍色浪潮」情景下的預期。
此外,高盛認為,明年的情況應該有利於提振大宗商品的需求,為2021年出現新的牛市周期鋪平道路,但也容易出現結構性的投資不足,特別是非能源大宗商品生產部門。
具體來說,高盛預計石油和銅將表現良好,尤其是近期的銅價,這將分別使加元和澳元在G10貨幣中受益最大。
這類交易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經濟封鎖可能會削弱人們對周期性復甦的樂觀情緒。不過,高盛認為,市場尚未完全對其預期進行定價。
二、做多包括墨西哥比索、紐元和印度盧比在內的一籃子貨幣
在2020年年中,新興市場高收益貨幣表現不佳,高盛認為,要讓新興市場高收益貨幣在美元下跌時領漲非美貨幣,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全球經濟增長和風險情緒的持續復甦;全球貿易政策趨於正常化;受影響嚴重的新興市場國家的衛生事件得到控制。
高盛認為,到2021年年底,全球經濟增長將恢復到超出普遍預期的水平,風險情緒的持續上升和疫苗進展的前景相吻合,美國大選的結果則預示著貿易緊張局勢最終將得到緩解,而且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衛生事件蔓延都有所緩解。
該投行表示,高收益的新興市場貨幣仍然存在比較多大的投資價值,這些資產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高盛建議投資者長期做多墨西哥比索、紐元和印度盧比,權重分別為25%、25%和50%,在10月9日高盛就曾給出這個建議。
高盛指出,高利差、價值低估以及周期性上升的風險讓墨西哥比索和紐元成為非常有吸引力的一個資產組合,而波動率較低的印度盧比在「套利至波動率」方面領先所有新興市場貨幣,能夠幫助投資者在面對一個可能不穩定的第四季度時降低一些風險。
三、做多人民幣和中國國債
高盛認為,即使在強勁反彈之後,考慮到中國強勁的經濟復甦、巨大的息差和人民幣被低估,所以它仍然看多人民幣。而且拜登當選總統可能會對全球貿易採取更傳統、更多邊的方式,這也會對人民幣有利。
中國國債收益率(約2.5%-3%)較發達國家債券收益率有顯著上升,因此高盛認為,中國的固定收益市場將得益於多年來的長期資金流入。尤其是考慮到,無論是發展中市場投資者、新興市場投資者,還是各國央行,持有中國債券的資產都非常少。
根據高盛的估值模型,美元/人民幣的公允價值為6,該投行認為人民幣依然被低估。
高盛指出,人民幣和中國國債的相關性正在下降,這表明,相對於簡單地持有外匯遠期頭寸或單獨持有長期債券,兩者的結合更有利於防禦市場波動。
與此同時,儘管高盛預計到2021年底,科技債券收益率將上升,但它預計中國人民銀行將在2021年前保持貨幣政策不變。此外,債券供應量同比下降,以及大量外資流入,應會導致中國國債的表現優於美國債券。
四、做多美國3年期遠期實際利率
儘管高盛預計從2021年第二季度起利率市場將出現穩定的再膨脹,但未來兩年,美國的通脹數據很可能保持在美聯儲2%的目標以下。
在過去的25年裡,核心通脹率一直沒有超過美聯儲2%的目標,直到就業缺口消除之後。高盛經濟學家預計,直到2024年年中美國才會恢復充分就業。
考慮到這一點,再加上美聯儲目前的前瞻性指引,高盛經濟學家預計在2025年初之前美聯儲都不會加息。而目前利率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2024年初加息25個基點,比高盛預期的時間提前了大約一年。
高盛認為,接下來的風險/回報偏好將有利於遠期實際收益率,3年期美國實際收益率將提供最好的回報。
五、在美元現貨市場上做多高收益債券
高盛建議,投資者可以選擇做多iBoxx高收益流動性指數(iBoxx High Yield Liquid index),這是相對於iBoxx投資級指數而言。
高盛給出了兩個理由:
第一是投資者需求收益的強烈動機,因為整體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率處於穩定且較低的水平,以及波動性下降的前景,而且現在投資者對選舉結果和疫苗時間表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第二,高盛預計,企業資產負債表上創紀錄的流動性水平,加上寬鬆的融資環境和2021年的反彈增長,將推動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出現良性違約。
高盛預測,到2021年底,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12個月的跟蹤違約率將從目前的8.5%降至4%的長期平均水平,風險偏向較低的水平。
如圖所示,信用違約互換(CDX)高收益債券的表現明顯優於CDX投資級債券。投資級債券市場的活動在9月底前回落至正常水平,而高收益債券的新發行規模最近才開始恢復正常,高盛認為這一趨勢將在未來幾個季度更加明顯。
六、做多iBoxx投資級流動性指數
高盛建議做多iBoxx投資級流動性指數,而不是傳統的2.5%息票的30年期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理由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高盛的順周期觀點,該投行預計2021年投資級債券息差有小幅收窄的空間。在第二季度強勁表現之後,投資級債券相對於機構MBS一直在橫向移動。管如果市場將注意力轉移到疫苗批准和「群體免疫」之間的差距上,這一趨勢可能在短期內延續,但高盛認為,對投資級債券的隱性政策支持可能會減輕這種風險。
其次,即使基準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高盛預計MBS的再融資風險到2021年仍將居高不下。鑑於2.5%的息票率債券交易價格相對於票面價值有相當大的溢價,高企的再融資利率應該會拖累抵押貸款債券的回報。
第三,從供應技術面來看,高盛認為投資級債券市場表現更好。該投行預計,在創紀錄的2020年之後,投資級債券市場的新發行規模將在2021年大幅放緩。高盛預計2021年總發行量為1.3萬億美元,今年迄今為1.8萬億美元。
相比之下,高盛認為低抵押貸款利率將使2020年的抵押貸款發行熱潮延續下去,到2021年,抵押貸款發放總額將達到2.9萬億美元。
高盛表示,他們將使用2年期和10年期美國國債工具對衝票面利率為2.5%的MBS,對衝比率分別為0.05和0.60。
七、做多歐元其他一級資本債(AT1)
高盛表示,相對於高收益債券,他們更喜歡AT1債券,原因有二。
首先,高盛認為at1的相對估值具有吸引力。如圖所示,自3月中旬全球衛生事件加速以來,AT1指數相對於歐元高收益債券指數一直保持較大的差價。儘管目前的息差遠低於5月中旬327個基點的峰值(不考慮3月和4月的極端波動),但仍高於衛生事件爆發前的水平。從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平均息差僅為40個基點。
其次,高盛認為這種交易可以對衝歐元區增長預期可能出現的向下重新定價的風險。這可能會給歐元高收益債券市場帶來更大的壓力,而不是給該地區最大的銀行帶來更大的壓力。這些銀行的資本狀況依然良好,並受益於通過TLTRO計劃發放貸款的政策支持。
然而,這種交易存在一個關鍵風險,即歐洲央行(通過PEPP和CSPP)擴大企業債券購買,包括高收益債券。
八、做多美國AAA級貸款抵押債券(CLOs)
如圖所示,AAA CLO價差大大落後於其AAA級的CMBX(商業抵押貸款指數指數),提供正向利差。長期以來,高盛一直青睞AAA級CLOs,將其作為在結構性產品中獲取風險溢價的一種方式。
高盛也一直在駁斥有關CLO市場的負面說法,以及認為CLO是宏觀經濟脆弱性根源的擔憂。
高盛認為,隨著2021年經濟復甦可能獲得更大動力,AAA CLO溢價有進一步壓縮的空間,因為槓桿貸款發行人的違約風險有所降低,評級將有所改善。相反,儘管CMBX指數極不可能出現下跌,但高盛認為其估值讓價差從現在開始大幅收窄的空間很小。
九、做多新興市場銀行股
在今年第一季度衛生事件導致的市場崩盤中,銀行類股是表現最差的板塊之一,迄今為止僅恢復了四分之一。
銀行的業績不佳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包括不良貸款不斷上升,某些情況下還包括資產購買計劃和降息周期,以及淨利息收益率下降的影響。
高盛認為,以上不利因素不會持續下去,不良貸款周期似乎已經在整個新興市場得到了顯著消化,破產案例的增加也已經計入當前估值當中。
來自一些困境更嚴重的市場(如印度)的初步跡象也顯示,政策保障措施已導致銀行資產負債表比預期更具彈性。
淨息差的惡化確實給韓國、波蘭等市場的銀行帶來了一個問題,這些市場的銀行利潤與收益率曲線密切相關,但是高盛發現,高收益國家/地區銀行的收益周期與利率水平成反比,例如巴西,印度和墨西哥,並且不受收益率曲線斜率的影響。
高盛表示更看好巴西,俄羅斯,印度,墨西哥和南非等國家的銀行股,這些國家銀行的收益似乎更多地依賴於信貸增長,而不是淨息差,而且已經出現大量的不良貸款已經被納入銀行估值之中。
十、做多新興市場信貸資產
自初秋以來,高盛一直建議通過一籃子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做多新興市場信貸產品,旨在追蹤新興市場債券全球多元化指數。
根據高盛對新興市場增長和周期性風險的總體建設性立場,新興市場信貸產品既有價值又有上行空間,這反過來又取決於該投行對今年年初疫苗審批的預期。
高盛表示,新興市場高收益主權美元債券的平均收益率為7%,儘管利差已經回落,但與新興市場投資級主權債券利差相比,仍處於較高水平。美國大選和輝瑞疫苗的消息傳出來後,局勢又發生了一些變化,高盛將總回報目標上調至9%,該投行認為還有5%的上升空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儘管高盛此前表示確信美股將在2021年和2022年飆升,兩年內有望漲至4600點,但這次它列出的熱門交易中,卻並沒有提及美股。
(編輯:張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