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濰坊市昌樂縣聚焦老幹部工作內涵式高品質發展,建立離退休幹部「服務—提升—奉獻」遞次聚能環,引領離退休幹部「樂享、樂學、樂奉獻」新風尚,打造最美銀齡三維風景。
落實精準服務,實現老幹部樂享晚年願景。探索榮退活動新途徑,根據幹部管理權限分級分類組織榮退活動,確保一個不落;組織部門、老幹部部門無縫對接、雙向介入,實現服務不斷;開展新老結對傳承行動,實現新老同志攜手前行,今年以來,已有32個單位為249名新退休幹部舉辦榮退儀式。創新老幹部情況通報形式,建立在職領導幹部聯繫老幹部制度,每月與老幹部溝通聯繫,每季度編發《情況通報材料》,每半年組織參觀考察,每年召開情況通報會,構建起情況通報常態化機制,今年來已有31個單位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向老同志通報了工作開展情況。結合老幹部在城區居住集中的實際,建立社區「養老驛站」,實施「青春伴夕陽」志願助老項目,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老年人精神慰藉、日間照料等志願服務230餘次,設置政務服務辦理終端64臺,老年人實現就近辦理涉老服務事項。開通就醫「綠色通道」,69家社區診所與縣級定點醫院信息聯網,225個家庭醫生團隊籤約服務老幹部,每月上門提供病情診治、健康諮詢等籤約項目,老年人不出社區即可享受醫療服務。
提升教育質效,構建老幹部人人樂學圖景。堅持老年大學「化整為零、分散辦學」,建設城區、農村、線上、線下、政治、文化全領域學習活動陣地。開展「全地域」老年教育,整合閒置國有資產、便民服務中心等資源,建立「縣—鎮—社區—村」四級辦學網絡,目前已建成城區南北2個校區、10所鎮級老年大學、22所社區老年大學,30所村級老年活動中心,「20分鐘學習圈」基本形成;推行「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深化提升課堂教學品質的基礎上,開闢線上學習渠道,利用可視基層服務管理系統、廣電雲課堂、微信、抖音等平臺,通過課程直播、課件點播、在線指導的方式進行網上教學,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繪畫、瑜伽等48個專業開設網絡課程,開課率達85.7%,實現了「停課不停學」。實施「老年大學學員黨組織創建行動」,縣、鎮、社區(村)級老年大學共設1個黨總支、32個支部、59個黨小組,規範開展組織生活,創新實行「課前十分鐘紅色誦讀」「每周微黨課」等制度,培養政治素質、文化素養「雙高」學員隊伍。
搭建奉獻平臺,繪製老幹部夕陽正紅美景。紮實推進「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培育選樹影響力大、帶動作用明顯的集體和個人典型78個,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融媒體宣傳平臺,開展「我為長者來點讚」「十佳正能量之星評選」等活動,引導325名有專業特長的老同志加入「銀齡人才庫」。實施「霞映寶都·銀齡生輝」志願服務項目,圍繞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城市,組織352名退休幹部擔任社區「網格員」,43名老同志擔任紅色物業監督、觀察、宣傳「三大員」,在基層微治理中釋放大能量;開展「鄉賢回歸·反哺桑梓」行動,用鄉音鄉情吸引老幹部返鄉,通過擔任黨組織職務、開展農技推廣、挖掘傳統文化等方式助力鄉村振興,退休幹部田敬利回村任黨支部書記,投身新農村建設,把「軟弱渙散村」發展成了「帶頭村」。實施「非遺傳承·長者有為」行動,187名老同志挖掘整理2個省級、25個市級非遺項目,骨幹成員高峰、單之禮分別獲得「山東省最美老幹部志願者」「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稱號。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鵬 通訊員 董浩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