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底後,天氣越來越冷,中午還好一點兒,特別是早晚溫差大,很多媽媽更是為了孩子的「保暖問題」操碎了心。
近幾天,媽媽群裡的討論又開始眾說紛紜,各種看法讓媽媽們不知所措:
晚上氣溫低,一定要提前打開電熱毯,別讓寶寶冷著;孩子手冷,肯定是被子薄了;冬天冷別讓孩子去室外玩,容易凍著感冒發燒……
相信也有不少媽媽在冬天會尤其擔心寶寶生病,經歷過的人每每想到「孩子生病憔悴的小模樣,都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恨不得自己替寶寶受罪。」如果你有這種心情可以感同身受,但切記不要好心辦錯事。
尤其是冬天雖然早晚溫差大,但同樣擔心孩子感冒發燒的聰明媽媽,從來不會對孩子做這3件事。
聰明的媽媽冬天不會給嬰幼兒用電熱毯:
一到冬天,有的媽媽便會為孩子準備保暖產品,如經常用又讓很多媽媽放心的熱水袋和電熱毯,在熱搜榜單上名列前茅。
尤其是電熱毯比熱水袋用起來還要方便,提前開電熱毯後不用等孩子鑽進被窩,就已經準備好適中的溫度擁抱他了。
可有些媽媽比較粗心,好心開電熱毯後卻忘記關上,導致孩子整夜和開著的電熱毯為伴,因長期處於高溫環境下,出汗較多後極易引發疾病,新陳代謝旺盛的嬰幼兒還容易嚴重脫水誘發「脫水熱」。
所以,建議媽媽們最好不要給嬰幼兒用電熱毯,否則嬰幼兒更容易出汗生病(感冒、發燒、咳嗽、脫水熱等)。另外一旦孩子晚上尿床,電熱毯質量不過關尿液還容易觸發電路短路,發生不可預知的危險。
更好的做法是開空調,如果擔心孩子晚上踢被子,還可以選擇睡袋幫助孩子保暖。
聰明的媽媽冬天不會給寶寶蓋太厚:
冬天給孩子蓋被子是一門學問,大孩子心智以及體格發育健全不用擔心,冷暖自知可以自己選擇暖和又舒適的被子,重點是還不會表達的孩子,常常被父母裹成「肉粽子」。
殊不知,聰明的媽媽自有妙招,既不會給孩子蓋多也不會蓋少,同時還能有效避免孩子著涼感冒發燒,具體做法如下:
百試百靈的「摸頸後」:兒科學會建議小寶寶無法用言語表達,寶媽可以觸摸他的頸後而不是感知寶寶手的溫度,如果頸後發涼是被子蓋少了的表現。相反,觀察寶寶有出汗跡象要少蓋點兒。
聰明的媽媽冬天不會讓寶寶宅在家裡:
天氣一冷,不光是大人不想出去運動,潛意識也不想讓孩子去外面玩,生怕他凍著感冒發燒,然而這種想法卻是典型的「好心辦錯事」。
相比於空氣流通的室外,室內開暖氣或空調的家庭,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反而會滋生更多的病毒細菌。臨床上發現,每年冬天去醫院看感冒、發燒、腹瀉的孩子,根本原因都是缺乏室外運動,體質變差,隨後引發「空調病」。
然而聰明媽媽會根據室外情況,如果陽光充足會安排孩子每天進行1個小時左右的戶外活動,如騎小車、跳舞、快走、慢跑、球類遊戲等等,提高孩子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