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2日, 重慶一住戶的小狗無意間被石子打中,狗主人抓住一個6歲男孩,認為是他扔的石子,要男孩給狗下跪道歉,此舉引起了公憤。在養寵一族中,這些「溺寵族」的愛為何如此極端?今日話題來聊一聊。
溺寵族那些讓人難以理解的極端之愛
大渡口盛世龍都小區這名男子逼迫一個6歲小孩給一隻貴賓犬下跪。事後雖然男子的妻子作出解釋,稱當時夫妻吵了架,情緒不好,希望能得到原諒,此事依然引發公憤,也引起對「溺寵族」熱議。事實上,讓人難以理解的「溺寵族」的極端之愛,還不少。
案例一:要媽咪還是貓咪?她竟然犯了難
說起對寵物的溺愛,網友「愛靈魂」告訴記者,兩年前她因為寂寞,養了一隻叫小艾的小貓,並與小艾「相親相愛」。但母親並不太喜歡寵物,卻也忍著幫照顧小艾,偶爾抱怨幾句。約一個月前的晚上,小艾打碎了三個碗碟,母親生氣地追著貓就打,貓一躲,母親摔了一跤。「誰讓你打小艾的?」「愛靈魂」說,當時她正在氣頭上,不但沒關心母親,反而責備了她。母女倆為此大吵了一架,第二天母親就回到了老家奉節。「我想對母親說對不起,把她接回來,但就怕她再欺負小艾。」「愛靈魂」說她陷入了母親和貓兩難的境地。
心理專家:對於「愛靈魂」遇到的貓咪和媽咪兩難的問題,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小燕認為,在「以人為本」的社會中,人的和諧更為重要。她分析,「愛靈魂」是因為寂寞所以養了貓,若媽媽在生活中能很好的和女兒相處,多些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相信一定能給予女兒更好的精神支持。女兒可暫時將貓寄養到其他朋友家中,定時去看望。
案例二:要消防官兵進火場救「么兒」 結果「么兒」是條狗
重慶電視欄目《天天630》曾報導,主城某小區失火後,消防官兵立即趕到火災現象並迅速救出被困女子,女子救出後著急地告訴消防官兵,她的么兒還在屋內。請官兵們再進火場營救。消防官兵立即冒著生命危險返回火場救人,結果卻發現她的么兒是只狗,救出這條狗後,其中一位消防官兵累得無法站立。
重慶市公安消防總隊陳山參謀告訴記者,若他們事先知道是救狗,是不會讓消防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再次進入火場的。
陳山介紹,現在確有部分市民撥打119讓消防官兵去營救寵物,在此,他想告訴大家,原則上消防官兵是不會冒著生命去營救與群眾生命安全無關的事物。
心理專家:對於要求消防官兵冒險救狗一事,周小燕希望那位女士好好想一下,若消防官兵是自己的兒子,她會讓其冒險去救狗嗎?周小燕認為,那位女士表面上心系狗的生命,但實際上卻是對他人生命的不負責,這種愛是自私的。
案例三:離婚後養寵物當「老公」
家住大渡口區的黃燕(化名)三年前因丈夫有外遇離婚,離婚後她變得消沉,其母親便帶了一隻小狗回家讓她飼養。黃燕愛上了這條狗,稱其為「老公」,一下班就與狗相伴,甚至可以和狗用同一雙筷子。黃燕的媽媽很是著急,想把狗送人,但黃燕卻威脅媽媽,若狗不在她身邊,她也不想活了。
心理專家:「為了不受傷,把自己包裹起來,這是很多當代人的通病。」周小燕解釋說,但人畢竟需要情感疏通,因此黃燕將自己的愛託付給了小狗。要想改變現狀,黃燕首先需要克服心理陰影,然後多帶小狗出去玩,在玩耍的同時嘗試和大家溝通。
養寵族說:七成養寵族把愛寵當家人
為何會把寵物看得比人還重要?網友「愛靈魂」告訴記者,她一人在主城打拼,晚上回來就只能和貓咪小艾作伴,長此以往,自然將小艾視為自己的親人,加倍疼愛。而且貓咪不會和她吵架,不會對她嘮叨,自然「某些時候覺得小艾比親媽還好」。
家住江北區陽光100小區68歲的聶婆婆告訴記者,他兒子兒媳都在雲南工作,一年都難得回來一次,她很是羨慕別的老人兒孫繞膝,因此只能把情感寄托在自己養的小狗身上。「若小狗去了,我孤零零一人得多無聊啊。」
記者諮詢了32位養寵物人士,他們說,養寵物可以寄託感情。其中,23位人士表示,他們已經和寵物日久生情,當自己親人看待了,佔了7成。因此,有些人不自覺的就從養寵族便成了溺寵族。
專家建議:用平常心把握寵和溺愛的界限
對寵物的過分溺愛和依賴在心理學上,稱為寵物癖心理,它是人處在某種困境中表現出來的無助、孤獨或者任性的情緒。 獲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認證的重慶市39中教師李波介紹,因人際交往上的不足,寵物便自然成了感情轉移、寄託的對象。這種行為稱為 「代償行為」。「代償行為」在很多時候可以作為自我調節的方法,但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度,過猶不及,如果把寵物當成生活中的惟一,抗拒人際交往,便會慢慢產生病態交際的困擾。這種症狀最好的解決方法除了加強人際交往外,此外,對待寵物時儘量用平常心,即盡心盡力愛自己的寵物,但又不強求別人所為,否則愛就會變成於己於人不利的過度、偏執的溺愛。
網友熱議:
@「煲湯好手」:當寵物和人發生矛盾時,不要衝動,寵物讓人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人是有尊嚴的。
@「你猜在哪」:不管錯在誰,法律總是支持人的,不要雞蛋碰石頭。
@mimihuo:生命都可貴,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是王道,希望人有人品,狗主人也要教誨聰明的狗狗有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