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隻窮人,其實原本不該入坑的,但是確實對好聽的聲音太痴迷,所以摸爬滾打之間,以性價比為綱領,不懈調查為準則,最終還是滿足了這些年的聽音樂的需求,如果您跟本人一樣,既窮又想滿足一下耳朵的需求,不妨一讀哦。
首先耳機按外觀分三類:耳塞,頭戴可攜式的,還有專業監聽級的(就是那種超級大的耳機)。其中耳塞又分入耳和不入耳的,其餘的耳機中有些體積介於可攜式和監聽級之間,不必太過糾結分類。
需要一提的是,要知道耳機和音響不同,耳機是沒有電源的!所以耳機性能是否強大,直接依賴耳機的兩個「單元」(就是把電信號轉換成聲音的那倆東西,左右各一個),而耳塞的體積已經很明顯限制了單元的體積,所以如果想通過耳塞來保障音質,想想也就行了,除了索尼大法和森海的高科技貨之外,其餘基本都是自欺欺人的,但是這倆牌子的高端耳塞雖然吊炸天,但是貴啊!貴啊!貴啊!
作為一隻窮人,你懂得。
再說監聽級的耳機,由於耳機的體積足夠的大,所以兩個單元也是足夠的大,所以可以實現更複雜的結構以讓音質提升的更牛逼,不過也有兩個明顯的缺點啦,一個還是貴,因為有更複雜的單元嘛,一千五以下基本買不到靠譜的,而好的基本都在三千以上。
二是太尼瑪大了,根本不能想聽就聽啊,帶著出去裝個逼,人家還以為你是練舉重的呢。
三是一般不能直推(後面解釋)。所以綜合考慮之下,既保證音質又要有比較不錯的性價比,還能滿足裝逼需求,本人跟大部分人一樣,選擇走頭戴可攜式路線。
其次,按耳機的阻尼,又分直推和非直推兩種。在這就不給您科普這些複雜的電學知識了。簡單的說一下原理吧,前邊說過,耳機是沒有電源的,所以音樂播放器的那個耳機插口,不僅提供音樂的信號,同時也充當著耳機「電源」的作用。
這問題就來了,不同的耳機單元肯定耗電是不同的,耳塞那種小體積的單元,自然很容易就達到電壓需求了,但是像監聽級的大傢伙,一個單元等於數個耳塞的體積,自然耗電是很兇的,如果音源插口所提供的電壓不足,自然是不能完全發揮監聽級耳機的功效的,所以這些耳機往往需要搭配專業的音源設備或者輔助工具才能發揮。
於是乎按照耳機對插口電壓的需求又分成兩段,不需要專業設備或輔助工具,直接插入普通手機或MP3就能發揮其80%以上性能的,叫直推耳機,而需要專業設備和輔助工具才能保障發揮的,就是非直推啦,當然,作為一隻窮人,自覺遠離非直推~。
最後,所有好耳機剛到手的時候音質都是不完美的(比如會刺耳),需要煲一段時間才能發揮其全部性能,公認的基礎煲機時間是200小時,換句話說煲了200小時以後,好耳機基本就可以發揮其全部性能了,至於什麼叫「煲」,自己百度去~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好的MP3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看上去沒有其他功能,但是無論是其專門解析聲音信號的晶片,還是為耳機量身打造的輸出口,都是手機無法比擬的,比如曾經叱吒一時的菲芯機們(搭載飛利浦音樂晶片的mp3們,基本都是古董了),以及蘋果的ipc(ipod classic),微軟的zune,各種索尼大法(比如walkman系列,本人用的就是walkman E453),都是紅極一時的經典機,以至於這些播放器雖然現在只能買到二手,但是依舊比一手市場的新機型更火爆。
當然也有些非古董的好播放器啦,比如持續更新的索尼大法~,新崛起的Hifiman,還有一直都發揮穩定的愛歐迪(iaudio)和艾利和(iriver)都有很多不錯的播放器,只不過大部分價格都很恐怖就是了(尤其是hifi類)。
科普完了,開始甩貨!
200元以下:
基本不用考慮頭戴式了,這個價位能買到的頭戴式基本都是裝逼不成,音質鬧心那種的,老老實實買耳塞就行了,漫步者的h系列、森海塞爾的cx和mx系列就可以,本人當初用的是漫步者的H180和森海的mx360.
200~400:
推薦兩部耳機:AKG K420 和koss pp
作為入門級的耳機,這倆貨在性能算是這個價位的極限了,都比較注重低音的渲染,聽搖滾很爽,而這倆耳機可以讓您第一次感受專業耳機和普通耳機的區別,缺點是,聽完之後也許你這輩子都無法再忍受普通耳機的音質了。
kosspp是本人使用時間第二長的耳機,非常輕便,佩戴舒服,外觀炫酷,摺疊起來攜帶極其方便,低音效果出眾,拿它來聽各種后街男孩的歌,那叫一個爽。
400~800:
這個價位的好耳機就有一定的數量了,推薦多了等於沒推薦,所以推薦三部:AKG的K450 、歌德的愛麗絲m1和森海hd598。
K450可以算是叱吒了數個時代的經典之作了,也是本人使用時間最長的耳機,有個優點就是耳機線可換,而且原裝的耳機線不太給力,花個一百塊左右換古河的升級線可以有效增加音質!而且變向增加了耳機的壽命,音質更是沒得說了,低音出色,中音均衡,高音差點事,當然如果您沒那麼矯情的話,這些都無所謂啦。
歌德作為世界四大耳機廠商之一(其餘三個為森海塞爾、AKG和拜亞動力,雖然本人不明白為何鐵三角不算),其旗下耳機主要的設計走向是走「人聲」路線的,m1是公認的最暖人聲,而且基本可以直推,所以喜歡聽歌的人基本都入手過。不過歌德的耳機都有一個明顯的共同缺陷,長得醜、長得醜、長得醜!基本沒有拿出去裝逼的可能性。
森海hd598剛上市的時候賣3000+!一路被發燒友們罵到這個價位的,但是音質確實沒的說的給力,就是假貨太尼瑪的多了,十機七假,有渠道的話自然是要搞一個的,如果沒有渠道,瞻仰一下就行了。不過這個耳機的體積有點大哦。
800~1500:
幾乎百分之八十的普通音樂發燒友都集中在這個區間,這大概也是窮人能接受的最高價位了,知名產品暴多,推薦幾款橫行了幾個時代的爆款好了:
森海塞爾monmentum
俗稱「大饅頭」,森海的耳機的設計方向是「三音均衡,高度清晰」,就是低音中音高音雖然沒有單獨特別突出或短板的,聲音解析比較清晰,而大饅頭基本算是把這倆特點做至極限了,而且直推難度也不大,後來又出了體積縮小版的「小饅頭」,外觀炫酷,但是音質上卻比不上大饅頭了。而且森海和歌德在外觀設計上有著本質的差距,森海的耳機基本都有人體學設計的,大饅頭帶著很舒服,隔音效果不錯,帶出去也很裝逼,就是夏天裝逼的時候可能會很熱。
歌德 sr225i(e) (i和e基本沒什麼區別)
很多朋友把這款耳機奉為直推耳機的人聲音質極限,也是本人下一步準備入手的耳機,既然是直推人聲極限,優點就不說了,缺點還是長得醜,長得醜,長得醜!
AKG K701
本人認為這款耳機是個這個價位唯一稱得上是hifi音質的監聽機了,當然,雖然「移動無hifi」這話雖然有些偏激,但是作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hifi耳機,普通手機推起來是很吃力了,但是無論是PC(臺式機的耳機插口電壓是很足的,筆記本看情況)還是好一點的MP3,推它都沒什麼難度,所以對播放器要求也不是特別高,音質就不說了,AKG簡直就是個BUG~,不過既然是監聽耳機,體積還是略大的。
鐵三角(ATH)MSR7和索尼(sony)MDR-1A(簡稱1A)
MSR7(陌生人妻)和1A是新出不久的產品,由於價位相近,一出來就成了撞車的難兄難弟。某種意義上它倆的名氣其實是營銷和人氣堆起來的,雖然本身性能也不差了。人妻比1A音質要好一些,但是比較夾頭,1A外觀漂亮,帶著也很舒服,不過音質是三音均衡基本沒什麼亮點啦(索尼雖然也產高端耳機,但是很明顯不如旗下的那些音樂播放器那麼兇殘啦)。
1500~2000:
推薦森海HD600和HD650
這個價位,只要不是買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營銷貨,基本是不存在音質缺陷啦,之所以推薦這倆,還是因為性價比比較高。
2000以上
基本都是AKG和鐵三角(ATH)的天下了(雖然這個價位的森海也不錯,但是遠不及這倆)。只要不被騙,這倆牌子的貨隨便買都不吃虧,當然,這跟本人這樣的窮人就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註:由於拜亞動力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略少,所以了解不多,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研究咯。
不好意思,本來應該每款耳機都配上圖片的~~~但我實在太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