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朋友圈最真實的情感,每個人都有分享的權利,記錄點滴生活

2020-12-22 夢笛情感樹洞

最近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短文,寫的大致內容是一個喜歡發朋友圈的人是一個感性,對生活充滿樂趣,喜歡與大家分享的人,他們絕不自私。當然,這樣的文章不會被那些不喜歡發朋友圈的人認同,也許他們覺得隨時發的朋友圈僅僅只是一種顯擺。不好意思的卻是,我也喜歡發朋友圈,儘管我並沒有文章裡寫的那麼好,我只是喜歡發朋友圈,喜歡用朋友圈記錄生活中的點滴。

去年跟著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一起吃飯,吃完飯無聊至極,也不知怎麼的就聊到了發朋友圈這事。我原本與他們不熟,只是聽著,不時地回一個禮貌的微笑。他們幾個說到,最討厭動不動發朋友圈的人。聽著他們振振有詞的說喜歡發朋友圈的人愛顯擺,把什麼都寫在朋友圈,讓別人可憐或讓其他人覺得你很幸福一般。聽著他們的言論,我內心無比的難過,因為我是一個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可我發朋友圈的原因並不是真如他們所說的顯擺或是博得別人的可憐與同情。

我很好奇他們的朋友圈難道是一條白線?點開進去什麼都沒有嗎?還是他們偶爾也會發個所謂顯擺或尋找安慰的酸文。快分開時,其中一個提議,大家互相加個微信好友,說實話,我不太願意與這樣的人交朋友,無奈,在朋友的介紹下彼此加了微信,第一件事,我便點開了他們的朋友圈,他們也並沒有像自己說的那般清高,清高到朋友圈裡一塵不染,也有不痛不癢的文字,配上幾張自我感覺良好的照片。真想問問他們是為什麼發朋友圈呢?是為了博得同情還是顯擺一下自己呢?我不想追究。聽諾言的文章,也有關於發朋友圈的,他說,發朋友圈的人對生活充滿希望,喜歡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與大家分享,比如此刻我在某地旅遊,發幾張照片記錄一下此時此刻我在哪,在幹嘛。

我喜歡發朋友圈,也喜歡翻看朋友圈,那些對朋友圈不屑一顧的人,為了自己的清高不去發,卻從未落下一個好友發的動態,還不時違心的點一個不知真假的贊,評論幾句不知真心或是假意的話。當然,我覺得人活著沒必要那麼累,自己喜歡就好,喜歡你就發,別人不喜歡看,他大可以屏蔽,當然,我們發朋友圈,很多時候都是發給一個人看,並不是向全世界宣誓什麼,我是一個喜歡與人分享的人,走哪去哪,我總是喜歡拍幾張照片,然後將那些照片發給我想發的人,告訴他我在這裡,做著這件事。可是有一次當我把照片發給了內心深處唯一想要發的人時,他冷冰冰的來了一句,發給我什麼意思?頓時,我心拔涼拔涼,也許他覺得此刻我在顯擺自己出去遊玩吧。最終我向他解釋了一下,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會給他發任何照片。

還有那些不發朋友圈卻惡語中傷的人,你生活質量的好壞,與你人品的好壞不在朋友圈裡呈現,也無需去迎合旁人做到發或不發朋友圈,怎麼舒服怎麼來,像談戀愛一樣,即使全世界反對,你們也要在一起時一樣,沒有人會為了別人幾句無關緊要的話就分手。你有你的生活方式,他有他的生活風格,無論怎樣的一種方式方法,都是自己的人生。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生活的方式方法便截然相反,只是有太多的人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衡量別人的生活方式。偶爾我們可以接受來自他們的指指點點,但很多時候,沒有人會願意在別人的生活裡讓你去指指點點。可現實卻是,我們都是凡人,又有幾個人可以清高到與世無關呢?誰又不是活在別人的指指點點裡,可悲的卻是,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指指點點,只有當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你才不會被旁人對你無謂的評價受傷。

與其說被罵發朋友圈怎樣,我更害怕點開某個人的朋友圈,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條線,然後是一片空白,好像這個人從來沒有在自己的世界裡出現,他們只是靜靜地躺在你的通訊錄,沒有任何的交集,也看不到他們生活的任何一點蛛絲馬跡。

我有一位好友,關係還不錯,每次我去點開他的朋友圈,想看看他的近況時,從來都是失望,因為我從來沒有在他的朋友圈看到與他有關的任何東西。很多次我想問他,是不是在朋友圈裡將我屏蔽了,可是我卻沒有那個勇氣,於是我接受他一貧如洗的朋友圈,我只是不想告訴自己,他不想我看到關於他的一切。從朋友圈裡,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也可以看到一個人對生活不同程度的熱愛,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近況,他結婚了,她生孩子了,他分手了,她談戀愛了,他找到新工作了,她出新書了我在朋友圈裡感受著他們的生活,為他們或悲或喜,也從朋友圈裡得到了許多從未聯繫過的人的生活點滴,讓我覺得他們一直在我身邊,從未離去。所以,我感謝朋友圈這個社交圈,給了我們交流的平臺,也讓我們彼此更加熟識,知道他的喜好,她的為人。

朋友圈不是萬能的,但它卻記錄著我們每個喜歡發朋友圈的人的點滴。也許有人喜歡發,卻介於別人的言論,不敢發,那麼在這裡我想告訴那些人,喜歡就去做,不用在乎別人的眼色,如果不喜歡,可以刪了我,喜歡你的人,決不會因為你發朋友圈便煩你。我喜歡發朋友圈,我喜歡將我身邊的點滴用文字用照片記錄,請不要隨意給我說發朋友圈的人怎樣怎樣,你不是他,你永遠不會懂!不喜歡,請屏蔽!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別讓朋友圈定義了真實生活
    的確,如今朋友圈正在越來越多地介入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平臺,來記錄日常的點滴,來分享生活的際遇,來展示一種被關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同時,我們也需要這樣一個平臺,來把現實中被時間、距離衝散的朋友重新拉到彼此可見的視域,來維繫情感的需要和對外部世界的想像與認知。在朋友圈二十四小時不落的燈火裡,我們看到別人,也看到自己。
  • 朋友圈是用來記錄生活的
    「七夕了,哪個餐廳門口人最多,我好去賣花看看能不能賺點外快」「請大家看海,還有欣賞一下我抓的魚」「早晨,吃水果」我切的水果是的,剛開始發朋友圈的初衷,就是記錄美好生活的點滴。後來慢慢的越來越多人從朋友圈裡面消失了,然後朋友圈就出現了很多文章,說不發圈有多好多好,於是更多的人又消失了。慢慢的開始沉寂,沉寂之後的生活一樣是精彩的。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什麼樣的生活過怎麼樣的生活。
  • 記錄生活點滴不只有朋友圈,這款應用能做更多
    花生日誌是一款隱私與分享兼顧的日常記錄應用。它現在還只有 iOS 版,免費沒有廣告。你可以把它當日曆或記事本來用,也可以作為不錯的長微博工具。這是一款建立在月曆上的生活記錄類應用。經過幾個版本的迭代,花生日誌現在已經支持圖文、錄音及小視頻的富媒體混排。內置的編輯器功能雖然不多,但在手機上已經足夠用。圖文排完之後,花生日誌還可以記錄下詳細地點和當時的天氣狀況,並幫你快速生成一條長圖,分享到微博、朋友圈等地方。
  • 愛發朋友圈的,無非都是下面這三種人,歡迎對號入座
    在這個社交便利且複雜的社會中,朋友圈成了絕大部分人展示生活,和了解他人生活的地方。朋友圈是一個又私人又公開的場合,每個人都有在朋友圈記錄自己生活的權利,但是你發的每一條內容你的好友都將會看到。這就造成了有的人會設置權限,有的人喜歡隔段時間就刪除等等。
  • 那些愛發朋友圈的人,基本都是出於這四種心理,確實很準!
    對於很多愛發朋友圈的人來說,朋友圈就是他們的一個小世界,在這裡,所有新鮮事都值得記錄下來,那麼,那些愛發朋友圈的人,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讓他們樂此不疲地探尋些新鮮事,持之以恆地發到朋友圈裡呢?朋友圈裡包羅萬象,不得不說,有一些內容確實很優質,只有熱愛生活的人,在能在生活中收穫這麼多東西,最後總結成朋友圈裡的文章,分享出來。
  • 用「looklook」記錄點滴片斷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生活場景、旅行見聞、精彩演出、美食遊戲……帶給我靈感的景物,我都願意隨時拍下來。之前一直用手機相機,後來也試過幾款APP,可能我對個性化的要求有點高——想隨性拍攝照片視頻時長不拘、想編輯、想實時分享,有很長一段時間找不到合適的APP。
  • 騰訊推社交新產品「有記」:記錄分享生活點滴
    騰訊推社交新產品「有記」:記錄分享生活點滴  Evelyn Zhang • 2019-11-28 10:31:07 來源:前瞻網
  • 大三女生萌插畫 記錄校園生活點滴
    原標題:大三女生萌插畫 記錄校園生活點滴 最近,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師生的朋友圈,都被一組萌萌的插畫刷屏了。這些原創萌插畫,或是「霧霾下的生活」,或是大學女生的「白日夢」。萌萌的語言和清新的插畫,讓很多人成了粉絲。 這組插畫的作者,是該校法學專業大三女生許何凡。
  • 百度生活手記「輕裝上陣」 私密記錄更懂「你」
    相逢相遇,歸去來兮,成長的感悟都在不知不覺間流失,記錄會讓你留住回憶,但微博的眾視圍觀讓你望而卻步,微信的莫名點讚又讓你不知所云,你雖然渴望銘刻歲月的痕跡,卻總有些不願與人分享的點滴,不如試試百度「生活手記」吧。近日,百度「生活手記」炫彩上線(http://lifenote.baidu.com/)。目前,從百度91平臺,以及各大安卓市場都可以進行下載,馬上行動起來,在自己的私密空間裡暢所欲言。
  • 女人單身久了,會頻繁發「這些」朋友圈,多半是想讓人「追」了!
    在感情中,每個人都想表現出自己有魅力的一面,來讓對方對自己產生好感,女人單身久了,就會想要有人能夠看到自己這一面,她會想要有人來追求自己,不想再過這樣的單身生活,於是女人就會開始在朋友圈展現自己,就會發一些東西來吸引別人的目光和注意。
  • 如何記錄生活點滴,製作有意義的幼兒成長檔案?
    創建成長檔案的重要性1、描述幼兒成長與發展的過程成長檔案中收集了幼兒不同時期的作品、教師的觀察記錄、照片、影像資料等,這些可以為家長提供關於幼兒的成長與發展的豐富的信息。2、動態評估幼兒的發展水平孩子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水平有沒有進步,是否達到了規定或預期的發展目標,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到底有哪些,這些都需要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予以評估。
  • 那些以前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結果我愣了
    那些以前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結果我愣了我們在生活中使用微信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將自己的生活狀態和生活點滴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我們從每個人的朋友圈中都能看出他們對於生活的一個態度,有很多人在使用自己的朋友圈時,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以前微信還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軟體,很多人就是簡簡單單的隨便分享出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隨著微信後面有很多其他功能的開發,人們在使用微信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分享習慣已經和別人,或者說以前的自己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微信後來推出的隱私功能。
  • 寫作乾貨,真實體驗對於文章寫作的重要性,如何寫出有情感的作文
    從課綱標準可以看出,真實是其最大的要求。從文章的評價來看,古今對文章的評價都有個大前提即真實,若文章失之真實則言辭再華麗也會被歸為下等。如近代文學大家魯迅在談到自己文章中的「白描「手法時,就說道: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從中可看出,真實就是他寫作的秘訣。縱觀魯迅的文章,無一不充滿著自己的真情實感,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愛。
  • 假期旅行,最適合發朋友圈的20條句子,既記錄生活,又別具一格
    如今很多人打開手機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朋友圈,看看朋友們今天都在做啥,都去了哪些地方旅行等等,發朋友圈,也是我們記錄生活、分享生活、保留回憶的一個方式。假期出遊旅行當然少不了發朋友圈分享美景和心情,但假期期間,朋友圈千篇一律的人文風景,難免讓人有些審美疲勞,那麼假期出遊旅行,要怎樣分享旅行生活才不顯得千篇一律,又別具一格呢?小萊整理了20條最適合假期出遊旅行發朋友圈的句子,搭配你旅行的心情和見聞,讓你的朋友圈既是記錄生活,又別具一格。
  • 最愛的成長方式記錄分享
    ~這裡來說,記錄方式無大區別,各自有自己喜歡的方式就好,我也只是提供我自己喜歡的這種方式,所以僅供參考哈~從懷孕就幫墨墨申請好了各種帳號,沒有想到微信,竟然成為未來這幾年主要的記錄方式。當然也有別的方式,微博書還有一些別的公號都可以實現同樣的功能。但是個人覺得心書的插圖配色,比較美,沒有那麼俗氣。記錄初衷:我是一個比較注重儀式感的人,我覺得生活嘛~本身就各種不易,一些重要時刻的儀式感,還是非常必要的,會提升幸福感。
  • 伊能靜回歸家庭,分享女兒的照片記錄成長點滴,小米粒長大了
    伊能靜的個人情感歷程雖然很崎嶇,但是最終這個優秀的女孩還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屬,遇到了真正疼愛自己的白馬王子,不論之前她經歷了什麼,現在的她過得幸福就好。嫁給秦昊之後的伊能靜,生下了她和秦昊的愛情結晶秦米粒,有一個這麼可愛的女兒,還有一個帥氣的兒子,她也從之前勵志的女強人開始逐漸回歸到家庭中來,從她的微博上就可以看出她的生活狀態很溫暖很溫馨。
  • 朋友圈是一個人對外的名片,喜歡發朋友圈的女人有3個性格特點
    現在的我們,總是喜歡用朋友圈去記錄自己豐富的生活。相似的經歷,卻有著不同的感慨,有著共同的話語,卻各有感觸。 蔡康永說:「我們要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 不喜歡發朋友圈的人,活得真實,且一般都有這3個特點
    微信已然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有一大部分時間用在微信上,不管是工作還是交流,微信成為了一種良好的使用工具。但對於絕大部分讓人而言,微信可能是用來打發無聊時間,或者和朋友閒聊的工具,沒事看看文章,刷刷朋友圈看看大家都在幹嘛。
  • 蔡康永: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真的值得恭喜嗎
    有人說,在人人帶貨的年代,朋友圈早已變成銷售圈;還有人把發朋友圈等同於無效社交,覺得活在朋友圈裡就脫離了現實生活,自己開心就好,有什麼必要發朋友圈?就連我喜歡的蔡康永面對不發朋友圈的這個問題時都說:把大部分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只是,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就真的值得恭喜嗎?
  • 做自己的生活攝影師,拍「最」生活的照片!
    梁秋實的《簡單,安靜,從容》中有這麼一句話: 「生活不簡單, 儘量簡單過。簡單生活、慢生活、輕生活, 均是一種生活態度, 內心富有充盈, 生活方能簡單從容。」今天Jane想跟大家分享一名喜歡慢生活攝影的日本攝影師Coji,他特別擅長用鏡頭捕捉各種生活的小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