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春滿
來源 | 寂靜的春天(huanjing-xueshu)
近期有朋友向我諮詢在美國讀文科(尤其是政治學)博士的問題,我在此以政治學博士為主,向大家介紹一下美國名校文科博士生的「日常真相」,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真相1:去美國名校讀文科的博士大部分都有全獎
名校文科博士基本上都是5年全獎。全獎的意思就是學費有了,保險費有了,生活費有了,把妹的費用沒有!把妹的費用沒有!把妹的費用沒有!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剛從加拿大到美國的第一年,前女友在另一個美國城市,我因為要打飛的去看她,導致曾經窮得要去街頭彈吉他賣藝(腦海裡真的閃過這個念頭)。
雖然是全獎,但是美國好多學校獎學金是按照9個月發的,不是12個月,暑假是沒錢的,個別學校有summer funding.
你說是5年全獎,那你能5年畢業嗎?不能的話,以後的錢怎麼搞?這個問題,我本可以說:無可奉告(記得一位長者也這樣說過····)。因為我今年是博士第三年,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據我觀察,5年以後也有各種渠道得到funding,關鍵是要把研究工作搞好哦。
真相2:累,tired,피곤한,疲れました,أنا متعب
在美國讀文科博士真得很累,在名校更是累成狗。
不管是美國本土學生,還是國際學生,除非頂級聰明的明星學生,一般資質(像我這樣的)的國際學生真得是用繩命在讀書。
簡單點說吧,霍普金斯政治學系一周的閱讀量在1000-1500頁英文,偶爾還要寫essay。
再簡單點說吧,我考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的書單是33頁長(11號字符),而且我們學校還不是特別變態的。
(書桌一角)
再簡單一點說吧,掉的頭髮可以繞地球赤道N圈了····
真相3:系裡面的師生關係非常平等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點,也是一開始很不習慣的一點。啥叫師生平等?我和教授包括60多歲的資深教授互相用first name 稱呼對方。這在國內是不敢想像的。設想一下,你們院長叫張小明,你每次見到他,你敢叫他「小明」嗎?在霍普金斯,我就敢!
我不僅敢用first name call professors,見到校長大人也是一樣。有一次,我在圖書館苦逼看書,結果發現校長在閱覽室,我主動過去要求合影,校長說:來吧,咱哥倆來一張自拍好不好(見下圖)?我當時就不淡定了···
這種平等的文化給我們這些博士生很大的自信和平和的態度,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被當回事的。
真相4:美國名校也「潛規則」盛行
你可能不相信,但是事實上是哪裡都有潛規則,美國學校也不例外。錄取的時候各種潛規則,上課的時候各種潛規則,申funding的時候也是,在系裡面social的時候也有一些我至今都還不太懂的規則。
我在申請霍普金斯的時候,沒有被「潛規則」,確是按照潛規則被招進去的。我曾經問過當年錄取委員會的教授,問他們錄取博士的規則是什麼,也問了為什麼錄取我。教授笑而不語···
真相5:入學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沒想到就業壓力更大,我去····
現在博士錄取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霍普金斯政治系博士的錄取率在4-5%左右,更牛的學校比如哈佛、普林、伯克利估計也很低。本以為這麼難進來,以後出去應該好混了吧,哪知道,然並卵,畢業之後的就業壓力也很大。現在整個文科找工作都不容易,當然你是哈佛和斯坦福的明星學生,不在我的討論之內了。
既然就業壓力這麼大,那腫麼辦?看個人志向了唄。或者你去做幾點博士後,攢論文,然後殺回名校做教授。或者你去liberal arts學校,專心教書。或者你去thinktank, 搞政策研究,或者回我們美麗的中國。我經常跟我們系同學開玩笑,我說你們要是在美國找不到工作,請來中國。美國不要,Chinawants you!
真相6:你會變成廚神
我一個廚藝白痴,現在也能做菜了。不多說,看圖你就懂了,我們都上過新東方烹飪學校,哦,不,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
下面是我做的菜:
真相7:你的英文表達和寫作能力會上好幾個臺階
你想一想,天天讀英文材料,天天課上要討論,英文能不好嗎?
在表達方面,我覺得我的唐山英語講得是越來越好了···
真相8:會很孤單、寂寞、冷···
你是不是發現你美國同學的朋友圈,各種美食,各種旅遊,各種好玩的,都是假象!
真相是:美國是好山好水好寂寞,真的好寂寞,真的,真的,好寂寞。
這個寂寞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月亮依然落在曠野上,你的身影被越拉越長」。美國地廣人稀,有些學校在大玉米地啊,見不到人啊,連鬼都沒有。
第二個層次是「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大家很忙,沒時間談戀愛,所以情感上往往「形單影隻,孓然一身」。
第三個層次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搞科研會很孤單,因為你發現連你導師有時候都不太清楚你在搞什麼和怎麼搞。
這你就懂了為啥朋友圈都是各種happy了吧?寂寞到了極點就是各種發圖啊。按照道家的說法,這就是「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物極必反」!你不信?那你看看人家政治精英們啥時候在朋友圈各種秀美食,秀旅遊了?
真相9:你會很開心
上面說了這麼多,好像讀博士很痛苦的樣子。這都是真的,但是更準確的說法是,你會痛並快樂著。在美國學校裡,人際關係更加簡單,生活也更加簡單,親近自然,感受生活。這不是我們都嚮往的嗎?我記得一位訪學學者對我說,他來這裡感受最不同的一點就是,這裡的人要是笑起來,那是真開心!
真相10:你會更加懂得詩和遠方的田野
最近許巍的歌火了,這首歌之所以火,跟當前中國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事有直接的關聯。但是令人無奈的是,越來越多的青年終究沒有機會感受和懂得詩和遠方的田野。
也許,出國就能給你一次機會。
PS:最後稍微介紹一下霍普金斯大學和我所在的政治學系。
本校: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876年成立,美國第一所現代研究型大學,好多名校包括哈佛都是學習了霍普金斯大學的辦學模式。學校以醫學、公共衛生、空間科學、國際關係、文學及音樂等學科而聞名世界,也是哈勃空間望遠鏡和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的地面控制中心所在地。目前有36名校友獲得諾貝爾獎。
我們的校友包括: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和太多的美國和其他國家高官;學術界包括約翰·華生、約翰·惠勒、約翰·菲爾茲、約翰·杜威(這幾個約翰是世界最牛的幾位心理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商界是麥可·布隆伯格等各種億萬富翁。世界環保運動的奠基人 Rachel Carson女士,中國校友包括清華副校長施一公,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IMF副總裁朱民,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等等。
政治學系:我們系在美國政治學或者政府系裡是非常另類的。
第一:我們系理論導向全美罕見。
系裡最牛的一位教授是美國政治哲學界的泰鬥,能把好多你知道的知名政治哲學家比下去。因為他太牛,導致我們系政治哲學方向全美前五,每年錄取的博士好多就是想跟他學習政治哲學。受到這種哲學研究風氣的影響,我們系的比較政治、國際關係和美國政治方向都特別強調理論創新和理論功底。我是研究環境政治和國際安全的小朋友,卻讀了好多政治哲學····
第二:我們系不重視定量研究。
現在全美都在大踏步的向定量研究進軍,我們系還是吃著火鍋唱著歌,忙著搞理論研究和質性研究,對定量研究各種鄙夷···
我為了求生存,經常去社會學系學定量研究方法,結果現在修煉混合研究方法已經走火入魔。
第三:我們系非常小、精和懶。
教授不多,教授很牛,教授給人懶洋洋的感覺。
英國讀工科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來感受下…
院士給自己博士生寫的一封信:博士生每天工作12小時只是一個下限
本科到博士,十一年留美路,我想聊聊這一路上的淚與笑
作者:張春滿,來源:寂靜的春天(huanjing-xueshu)。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和原載媒體所有。
喜歡本文?歡迎點讚/轉發/關注/加入留美申研求職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