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川農大精神」永不熄

2021-02-06 四川農業大學

「川農大精神」的形成正是學校傳承百年優良傳統、順應時代發展、把握歷史大勢的必然結果。

學校優良辦學傳統的傳承與凝聚。大學精神的形成需要辦學歷史的積澱,大學歷史傳統成為大學精神深厚的資源。在川農大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而英勇奮鬥,為民族復興、國家進步作出了很大貢獻。在學校創辦之初,即以「興中華之農事」為己任,在內憂外患的近代中國,許多師生希望以農業報國、以農業救國、以農業強國。

1905年春,四川總督錫良奏請派遣29名學生到日本學習,其中7名學生學農,作為籌劃中的農業學堂預備師資。1906年,四川通省農業學堂成立。從20世紀初希冀農業救國到21世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論是海外留學歸來,還是紮根中國大地,經歷百年的風雨滄桑,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無數愛農學農的川農大師生以身許國,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學校辦學實踐積澱了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為總結、凝練「川農大精神」奠定了基礎。

紅色文化基因的融入與沉澱。作為誕生於民族危難之際的川農大,有著悠久的紅色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我校師生王右木、康明惠、鄭佑之等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四川黨團組織創立者,對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四川的傳播、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更是湧現了一大批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的川農英烈江竹筠、黃寧康、何懋金、胡其恩等大批革命師生。學校紅色歷史文化不僅是學校的文化底色,也是川農大人血液中流淌的基因。光榮的革命傳統,深厚的紅色文化基因,積澱了「川農大精神」的核心內涵。


右一為川農英烈江竹筠

歷代川農名師的締造與履踐。大學培養大師,大師成就大學。在學校辦學歷史上,一代又一代名校長、名教授、名學者是「川農大精神」的創造者、實踐者,「川農大精神」的形成特別體現在1956年雅安獨立建校以來,以第一任院長楊開渠、第二任院長楊允奎和首任四川農業大學校長楊鳳為代表的幾代川農人身上,他們「作風樸實、治學嚴謹、腳踏實地、銳意創新、勇攀高峰、爭創一流」的精神代代相傳。在學校歷史上具有這樣情懷的校長領導、專家學者不可勝數,正是他們的人格、學識、風範、品質完整地融化匯聚,不斷發揚光大,最終凝練、集聚成「川農大精神」。


我校首任校長楊鳳在指導研究生

輝煌事業精神原動力的升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川農大在信息閉塞、環境艱苦的辦學環境下,取得了留學高回歸率和突出的科技成就。在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時間裡,學校赴國外留學的388人(次)各類人員中,有85%學成後如期返校,而同期我國各類出國留學生歸國的回國率不足三成。

同時,學校在三大糧食作物的研究上連續獲得國家科技大獎,培養了以周開達院士、榮廷昭院士、顏濟教授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為四川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為四川省的教育事業、農業的發展、經濟效益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一種力量來支撐,輝煌事業的原動力追根溯源,正是川農大師生員工對國家有一種「為國分憂、為民謀利」的精神,對事業有一種「艱苦奮鬥、團結拼搏」的精神,對工作有一種「極端負責、精益求精」的精神,對科研有一種「百折不撓、勇攀高峰」的精神,這概括起來就是「川農大精神」。

右二為周開達院士


榮廷昭院士(左一)在育種基地進行技術指導


2001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京與出席全國科技獎勵大會的我校顏濟教授親切握手

校園文化建設的總結與凝練。改革開放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徵程,國家和高等教育事業發生了巨大發展、取得了偉大成就,學校各項事業在探索改革創新之路的同時開始對辦學歷史和傳統的整理,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將優秀的校園傳統、校園文化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凝練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展示師生在新時期新風貌的精神。

1993年學校被中組部、中宣部、國家教委黨組評為「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校」,當時全省高校中僅兩所高校獲此殊榮。與此同時,學校在兩次綜合辦學水平評估中本科組綜合得分都是名列第一;在2000年碩士研究生教育參加全國的授位質量評估中,學校凡是參加的學科專業均獲得第一名或名列前茅的成績;在科學研究上,在全國農業高等院校中我校科研經費佔比多,承擔的科研項目檔次高,獲得獎勵的檔次也非常高,特別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大獎,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1999年,學校成功躋身於「211工程」建設行列。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既體現了學校的辦學傳統積澱,更匯聚、激發了精神的力量。對學校大學精神進行總結、提煉、反思,這是學校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


相關焦點

  • 「川農大精神」滋養下的四川農業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發展20年側記
    2020年是四川農業大學設立財務管理專業20周年,也是四川農業大學正式提出以「愛國敬業、艱苦奮鬥、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為核心的「川農大精神」20周年。伴隨著「川農大精神」的滋養,四川農業大學財務管理專業實現了加速發展。
  • 農大,永不說再見 | 劉豔琴:農大給我無限可能
    我叫劉豔琴,就讀於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這是我與農大的故事:2016年7月,一份「沉甸甸」的快遞寄送到我的手上,自此,我踏上了這趟駛向未來的「啟航號列車」。腦海中清晰地浮現出了8月23日踏入農大校園的場景,心中滿含期待,又有些許緊張,對未來四年的生活充滿了熱愛和不安,但在見到報到大本營裡許多熱情的臉龐時,我對我的大學生活許下了美好的願望。直到現在,這張永遠在路上的車票依然完好的保存在我的錢包夾層中,我想,這會是一生美好的記憶。2017年10月,寢室是我在農大的家,室友便是家人。
  • 校黨委書記講授「大學第一課」川農大是值得你為之自豪與驕傲的大學
    校黨委書記莊天慧以「走進百年川農 書寫青春華章」為題,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為三校區全體新生講授「大學第一課」。「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川農大的榮幸;育天下英才而成之,是川農大的責任。」莊天慧用大量鮮活的案例、跳動的數字、感人的瞬間,以學校創辦、遷雅安獨立建院、更名為四川農業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行列、成都校區建成啟用、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等標誌性事件回顧了川農大114年來砥礪奮進的光輝歷程。百餘年來,川農大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繼承紅色基因形成了影響廣泛的重要精神——「愛國敬業、艱苦奮鬥、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
  • 川農大一流本科這樣幹!
    要堅持貫徹落實習總書記「9.5回信」精神,強化思政教育,厚植三農情懷,培養更多胸懷理想,技能過硬,知農愛農「頂天立地」的新型人才,探索具有川農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之路,讓川農學子能夠為社會進步發揮正作用、帶去正能量、產生正效應。二是必須堅持不懈落實好教書育人第一職責。
  • 川農大聯手好利來院企共建烘焙俱樂部
    川農大聯手好利來院企共建烘焙俱樂部       本報訊(龍泓宇 記者 江芸涵)6月5日,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與好利來共建的烘焙俱樂部正式揭牌
  • 教師節感悟︱人生有幸遇良師,懷念川農大高察倫教授
    高老師為我們講課的第三教學樓,現為食品科學樓 微積分課是安排在川農大雅安校區「第3教學樓」的階梯教室,每次一共有儘管高老師當年已是60多歲,仍然精神矍鑠,不失風採,他講課深入淺出,板書清晰,條理分明,邏輯性強,教學效果優良,深受廣大師生的敬重和愛戴。高老師不但數學功底深厚,而且英文也很好,經常在講課時對專業術語用英文單詞複述。他的古文也十分了得,針對部分學生的畏難情緒,他曾經用了一段文言文來勉勵我們:「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一航空公司LOGO和川農大校徽幾乎一樣(圖)
    四川農大的學生趕緊拿出口袋裡的學生證一瞧,大呼:這LOGO幾乎和我大母校的校徽一模一樣啊!「莫非母校成立『川農航空』飛柬埔寨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聯繫四川農業大學相關領導得知,校方已經知曉此事,並向該航空公司所屬公司提出交涉。
  • AcFun十三周年宣傳片《不熄》上線 超A新世界重燃二次元
    中國第一家彈幕視頻網站AcFun(簡稱A站)在成立十三周年之際發布宣傳片《不熄》,該片用簡單而走心的獨白呈現了當下年輕人尤其是二次元用戶的真實生活,鼓勵人們熱愛生活、堅持夢想,祝福人們能夠「擁抱包容的心、真誠的靈魂和快樂的自己
  • 航空公司LOGO與川農大校徽雷同
    四川農大的學生趕緊拿出口袋裡的學生證一瞧,大呼:這LOGO幾乎和我大母校的校徽一模一樣啊!「莫非母校成立『川農航空』飛柬埔寨了?」直到目前,網上仍有很多類似調侃高仿版校徽的段子。記者聯繫四川農業大學相關領導得知,校方已經知曉此事,已經向該航空公司所屬公司提出交涉。
  • 航空公司LOGO"神雷同"川農大校徽 成「段子手」談資
    四川農大的學生趕緊拿出口袋裡的學生證一瞧,大呼:這LOGO幾乎和我大母校的校徽一模一樣啊!「莫非母校成立『川農航空』飛柬埔寨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聯繫四川農業大學相關領導得知,校方已經知曉此事,並向該航空公司所屬公司提出交涉。
  • 【川報觀察】建設20周年,綿陽科技城應該怎樣接著幹?
    【川報觀察】建設20周年,綿陽科技城應該怎樣接著幹? 2020-06-18 08:39:00來源:川報觀察
  • 農大,永不說再見 | 李越:時間會回答成長
    我叫李越,就讀於中國農業大學信電學院,這是我與農大的故事:東校區最美大樹已記不清是在哪一門課上,授課老師無意間提到了東校區最美大樹,我們突然提起精神,在課堂上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 川農大首次自主招生測試:8人遇海難先救誰
    測試中,除了意料之中的農業類試題外,「性格心理測試」和「掉進水裡先救誰」的問題讓考生大呼意外,據了解,自主招生考試進行性格心理測試,在川內高校中尚屬首次。   性格選15個詞描述自己   川農大的「綜合面試」包括了50分鐘的筆試時間和無領導小組討論。   昨天上午9點10分,70多名考開始筆試答題。
  • 農大專屬品牌酸奶獻禮學校114周年校慶日
    本網訊 10月19日,正值中國農業大學114周年校慶的校友返校日,我校專門在東區第四食堂和西區和園二層開設免費校友餐發放窗口,以供返校校友們前來領取。 免費發放校慶餐這項活動已經在農大持續4年,而在今年的免費校慶餐中,學生和校友均可憑券領取一袋農大酸奶,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酸奶是由動科學院中農美好生活團隊歷時7個月打造的創新創業產品,也是首次在校慶餐中出現學生創業成果。
  • 《南湖晚報》特刊聚焦初心 讓讀者感受不熄的精神之火
    原標題:《南湖晚報》特刊聚焦初心讓讀者感受不熄的精神之火 5月7日,在嘉興解放70周年的特殊時間節點,《南湖晚報》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出了以「初心」為主題的「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嘉興解放70周年」特刊,共計16個版面,以高格調的可讀性,探問共產黨人不同歷史時期的初心表達,以及後輩們傳承初心之志,續寫輝煌的動人篇章。
  • 20級萌新,請查收四川農業大學錄取通知書
    2020記錄著每一位同學新故事發生的起點,古樸莊重的第一辦公樓承載著川農歷史的厚重感,見證著在川農的發展歷程中傳承下來的川農大校訓——「追求真理、造福社會、自強不息」。川農想要藉助第一辦公樓這個元素傳遞對各位新生在新旅程中不忘初心的祝福,也希望新生在與川農第一次相遇時,就能感受到來自川農的熱情。
  • 在這些「農大印記」中感受你的青春歲月
    看似簡單的一張張卡片卻緊密連接著我們的學習生活,成為了物質與精神生活的橋梁。不同時期的顏色,不同的圖片,不一樣的專業信息會替我們記住所對應的身份、經驗以及學術水平的提升。在圖書館,整理數據、撰寫論文、準備求職,每每想到自己就要離開農大,再也無法享受到這樣好的學習環境之時,內心不免有一絲傷感。但轉念一想,畢業之後,我還可以帶著校友卡來到農大,去圖書館充電、去食堂吃松鼠魚、去體育館打羽毛球……對!其實畢業並不意味著和農大說再見,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能以校友的身份重返農大,而農大也會永遠像母親一樣擁抱自己的孩子!
  • 成龍攜手特技團演繹經典,用一首《萬裡長城永不倒》詮釋攀登精神
    成龍攜手特技團演繹經典,用一首《萬裡長城永不倒》詮釋攀登精神 文/娛樂聊劇本文由【娛樂聊劇】首發,歡迎關注,侵權追責。此後在主持人魯豫的邀請下,在祖國70周年生日到來之際,作為演員的代表的成龍送上了祝福。成龍稱:新中國70周年的精神,就是攀登精神,帶領我們不斷攀登更高的山,不斷地突破新的中國高度。一段話中的這份「攀登精神」,可謂是道出了每一位努力奮鬥,為之做出貢獻的人的一份總結。
  • 農大二十四節氣之處暑——「蘋果衛士」李保華
    農大二十四節氣之處暑——「蘋果衛士」李保華 系列微視頻《農大二十四節氣》由青島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出品監製、C印象影視工作室製作,選取建國70周年、建校68年來湧現出的在各領域做出突出成績的農大專家、學者、教工、學生、校友等群體或個人,將他們的事跡、精神與二十四節氣有機結合
  • 六次破產東山再起 川普:永不言棄
    美國總統川普12月5日在喬治亞州演講後的畫面,當時總統先生又一次跳起了「川普舞」,現場的氣氛相當熱烈。川普的表現,沒有任何氣餒的跡象,展現的是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在演講中,川普總統說:「我沒有輸,我們在贏得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