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27家陶企44條線匯總,多個產區僅剩1家廠

2020-12-25 中國陶瓷網

據《陶瓷信息》「陶業長徵」實地走訪調查,陝西省現有建陶生產企業27家,各類陶瓷磚(瓦)生產線44條,瓷磚日產能92.3萬㎡。

其中,中板生產線4條,日產能7.8萬平方米;拋釉磚(通體大理石)生產線8條,日產能20.2萬平方米;瓷片生產線13條,日產能31.5萬平方米;拋光磚生產線2條,日產能4.5萬平方米;仿古磚生產線6條,日產能10.9萬平方米;外牆磚生產線6條,日產能12.7萬平方米;小地磚、地腳線2條,日產能3.7萬平方米;劈開磚線2條,日產能1萬平方米。西瓦生產企業1家,生產線1條,日產能15萬片。

陝西省擁有6000年的陶瓷生產歷史,幾番起落興衰。進入新世紀,隨著浙江、福建等外地資本的進入,帶動了陝西建築陶瓷生產的再次勃興。目前,陝西建築陶瓷企業主要集中在寶雞市、渭南市,鹹陽市、榆林市也有零星分布。

近三年,陝西建築陶瓷整體變化不大,對比2017年,6家陶瓷企業退出,新增陶瓷企業1家,瓷磚生產線縮減5條。

從產品類別來看,瓷片、拋釉磚、仿古磚、拋光磚生產線及產能均有縮減,拋光磚較2017年減少2條生產線、日產能減少2.8萬平方米;瓷片較2017年減少1條生產線、日產能減少2萬平方米;拋釉磚較2017年減少1條生產線、日產能減少2萬平方米;仿古磚較2017年減少3條生產線、日產能減少1.8萬平方米;外牆磚生產線與2017年持平,產能增加1.1萬平方米;新增了4條中板生產線、1條劈開磚生產線。屋面瓦較2017年減少1家企業1條生產線,日產能減少9萬片。

寶雞市 · 
曾大手筆規劃120條線
打造西北最大建陶基地

2005年,寶雞市出臺《寶雞建築陶瓷產業發展規劃》,將建築陶瓷產業確定為「十一五」期間的重點扶持產業之一,並按照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進行科學規劃,爭取用三至八年的時間把寶雞建設成西北最大的建築陶瓷生產基地。規劃中提出,重點建設以鳳翔縣長青建陶工業園、金臺區金河建陶工業園、渭濱區姜譚建陶工業園三大建陶工業園區,規劃5000餘畝土地發展建築陶瓷工業,計劃總投資額約40億元。同時規劃指出,到2010年,將形成120條生產線,年產量3億平方米的建築陶瓷工業園,使寶雞在短期內成為我國西北最大的建陶工業基地。

然而事與願違,上述規劃中的三大建陶產業園區僅有金臺建陶工業園、渭濱姜譚建陶工業園分別引進了一家陶瓷企業,鳳翔縣長青建陶工業園卻是顆粒無收。而不在規劃之列的千陽縣卻「異軍」突起。

千陽縣:
西北地區瓷片生產基地

2006年,千陽縣規劃了6平方公裡的陶瓷產業園,積極承接沿海地區建陶產業轉移。當年溫州人投資的申博陶瓷開工建設,隨後在溫州模式的聯動效應下,先後有10餘家建陶企業落戶千陽,形成了陝西最大的建陶生產集群。

近三年,千陽建陶產業除了最先建設的申博陶瓷停產退出外,整體變化不大。目前千陽擁有9家陶企11條生產線,日產能25.6萬平方米,佔陝西瓷磚總產能的近三分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區最為集中的建陶生產基地。縱觀千陽建陶產業發展,有兩個問題尤為突出。

同質化引發低價競爭。千陽陶瓷企業主要以生產瓷片為主,現有的11條生產線中瓷片生產線就有9條,日產瓷片22萬平方米。產品過度單一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其中同質化問題最為突出,進而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這給千陽建陶產業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物流運輸問題也是「死穴」。針對三四級市場的建陶產品,生產成本相差不多,而以價格贏市場的競爭基礎也使得物流成為建陶企業發展制勝的關鍵。嚴重滯後的物流運輸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可能使得企業處於劣勢,從而挫傷企業投資發展的積極性,這也是千陽陶瓷產業難以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

除了千陽,寶雞在扶風縣、隴縣、金臺區、陳倉區也散落5家建陶企業,這些企業規模不大,生產線也較小,但產品較為豐富,包含仿古磚、外牆磚、小地磚、劈開磚、西瓦等。其中,位於金臺區的萬寶隆陶瓷新建了寶雞第一條也是唯一一條中板生產線。

渭南市 · 
佔據陝西瓷磚產能「半壁江山」

渭南位於關中平原東部,是中東部地區進入西北的門戶。渭南建築陶瓷企業主要集中在富平縣、韓城市。目前擁有10家建陶企業,21條生產線,日產能46.8萬平方米,佔陝西全省瓷磚總產能的51%。

由於近年來市場持續低迷,以及愈加嚴峻的環保形勢,渭南陶瓷企業也是在艱難維持。在10家陶瓷企業中,科發、騰龍兩家陶瓷企業已停產一年以上。

富平縣:
7家陶企16條線,屢次提出陶瓷「煤改氣」

富平陶瓷發展歷史悠久,但建築陶瓷的發展始於2007年前後,當時富平抓住鹹陽陶瓷企業搬遷的機遇,引進了數家陶瓷企業進駐,形成了產業集群。目前,富平擁有7家陶瓷企業16條生產線,日產能32.3萬平方米。

近三年,無論是生產線還是產能,富平陶瓷幾乎沒有變化。產品種類變化也不大,除了華達陶瓷、彩美陶瓷分別改建了1條中板生產線外,其他生產線與三年前基本一致。富平陶瓷品類非常齊全,涵蓋拋光磚、通體大理石瓷磚、外牆磚、仿古磚、中板、瓷片、地腳線等。

面對愈加嚴峻的環保形勢,富平縣屢次提出要讓企業進行「煤改氣」,多數企業也進行了「煤改氣」,但實際上並沒有用天然氣,目前仍然用煤。當地企業表示,相對於其他產區來說,富平原材料較為匱乏,本來生產成本就比較高,瓷磚價格在市場的競爭下越來越低,如果再用天然氣生產,多數陶瓷企業將難有生存空間。

韓城市:
「千億綠色陶瓷產業集群」目標落空

2015年,韓城立足於鐵礦尾礦、粉煤灰等工業固廢的循環利用,開始大力發展陶瓷產業,並提出了「千億綠色陶瓷產業集群」,致力打造西北最大陶瓷生產基地。

在當時環境下,韓城陶瓷產業規劃和投入可謂是大手筆,也多次到佛山等地招商引資,籤約了幾十個陶瓷項目,但是真正落地建設的寥若晨星。目前,韓城僅有龍飛、騰龍、騰利3家企業5條生產線投產,日產能14.5萬平方米,與當初的規劃目標相差甚遠。

據業內人士分析,國內建陶產業產能嚴重過剩,不再具備大規模擴張條件和環境的形勢下,再規劃建設如此大規模的產業集群,已與行業發展規律相違背。儘管有政策支持、成本偏低等優勢,但要實現目標難度極大。

鹹陽市三原縣 · 
「煤改氣」引發陶業危機
僅剩1家陶企在產

鹹陽是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秦帝國」的都城,位於八百裡秦川腹地。鹹陽建築陶瓷產業也曾興盛,進入新世紀,由於城市擴容發展,鹹陽建築陶瓷企業紛紛外遷至富平、三原等地。

三原縣建陶產業發展與千陽、富平同時起步,近兩年逐漸式微。2017年調查時,三原尚有4家陶瓷企業9條生產線,而今僅剩西源一家陶瓷企業2條生產線在產,2家陶瓷企業已經關停退出,康美特陶瓷也已停產。

據當地企業負責人介紹,三原陶瓷企業的衰落雖然根源於市場競爭的加劇,但主要原因則是「煤改氣」。2018年,當地政府出臺政策,要求所有陶瓷企業必須改燒天然氣,並且拆除煤氣發生爐。「煤改氣」後,陶瓷企業生產成本成倍增加,吞噬了陶瓷企業原本就不多的利潤空間,在西北以低價競爭的市場中敗下陣來,也引發了三原陶瓷產業發展危機。

通過對陝西建陶產業的實地調查,可以發現雖然相對而言退出的陶瓷企業並不算多,但是面臨的挑戰卻愈加嚴峻。第一,「煤改氣」的利劍高懸,近年來雖然部分陶瓷企業也進行了「煤改氣」,但並沒有真正用氣生產,隨著環保形勢趨緊,陶瓷企業始終難逃改用天然氣的命運。第二,原料相對缺乏,相對於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而言,陝西沒有優質的陶瓷原材料,這一直是陝西陶瓷企業發展的桎梏。第三,物流運輸不便,市場擠壓,相對於其他產區而言,陝西物流業整體並不發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陶瓷產品的遠距離銷售,再加上周邊產區的擠壓,限制了陝西建陶產業的發展空間。

以下為陝西省陶瓷磚(瓦)產能統計數據,共計27家陶企44條生產線。

寶雞市千陽縣

企業名稱:陝西康特陶瓷有限公司
所在地址:千陽環保新材料工業園
佔地面積:230畝
聯繫電話:13806888748
建廠時間:2012 年
主打品牌:東方明珠、賽牌
重點市場:西北、西南
產品類型、產能規模:瓷片線1條,日產能3.2萬平方米;仿古磚線1條,日產能1.6萬平方米
日總產能:4.8萬平方米
大板中板規格:--
燃料結構:水煤氣員工總人數/員工一線工人數:320/190

(文章轉載自陶瓷信息)

相關焦點

  • 廣東陶瓷三年巨變:37家廠221條線7億年產能退出,超3萬人轉行
    9月4日—11月30日,《陶瓷信息》「陶業長徵」歷時近三個月完成對廣東全部建陶生產企業的產能調查統計。截止目前,廣東省共有建陶生產企業174家、生產線741條,瓷磚日產能1014.195萬平方米(按一年310天生產周期為計,瓷磚年產能達31.44億㎡),西瓦日產能162.5萬片,發泡陶瓷日產能730立方米。
  • 諾貝爾投20億新建5條線,太陽投20億建6條線,江西產區未來會如何
    唯美第二條巖板線投產,東鵬將擴建4條生產線,諾貝爾將投資20億新建5條生產線。泛高安產區其它陶企也在擴產,第三季度共有46個陶瓷項目獲批,比如瑞陽計劃投資23億元建10條生產線,而華碩將投資8億元建4條生產線。
  • 60家陶企、27家衛企入圍雄安新區集採目錄|陶業動態
    行業資訊60家陶企、27家衛企入圍雄安新區集採目錄12月15日,雄安新區大宗建材集採服務平臺發布《關於陶瓷磚(板)企業入圍名單的公示》和《關於衛生潔具企業入圍名單的公示》,公示結果顯示,首批有60家陶瓷磚(板)類企業、27家衛生潔具生產企業入圍雄安新區集採目錄,其中陶瓷磚(板)生產企業52家,陶瓷磚(板)經銷代理企業8家,衛生潔具生產企業22家,衛生潔具經銷代理企業5家。
  • 淄博產區建陶版圖基本確定 生產線不超過50條
    新企業(單個廠區)生產線數量不少於2條;● 生產線分配方案和減少生產線數量:1.● 政策保障措施主要有:1.參與兼併重組的建陶企業,淄川區財政全額返還就地提升改造保證金;(即此前公布的一條線1500萬、兩條線1800萬,三條及以上2000萬)2.淄川區財政從建陶產業優化升級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對兼併重組後的新企業進行獎勵,獎勵資金按照企業減少生產線數量進行一次性獎勵,每減少一條生產線獎勵450萬元;減少
  • 廣西藤縣7條新線火熱趕工期,10家陶瓷企業規劃待建新生產線35條
    (微信)-----------------正文開始-----------------2020年關將至,國內建陶行業持續火爆的巖板建設熱潮有所降溫,不少產區和企業也逐步進入停窯檢修期,但廣西藤縣產區卻仍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 今日看點 | 晉江兩陶企向社會公開道歉、夾江巖板生產線將超15條…
    會上,市監管局發布了佛山「品質工程」暖企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並表彰了一批(44個)質量管理成果大賽(分為質量班組、質量共治、質量文化三個類別)獲獎單位。    「質量文化」類獲獎陶企包括: 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二等獎)、 佛山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二等獎)。
  • 290家陶企失信,涉及金額約12億元
    近日,陶城君根據人民法院、天眼查等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發現,2020年前3季度,全國多個省市共計290家陶企被列為失信企業,失信次數累積達612次,涉及金額近12億元。其中廣東失信企業達66家,江西31家,福建29家,河南28家。
  • 廣東山東福建江西陶企6大關鍵詞
    備戰2020,陶企都做了哪些準備? 產品方面,加大投入做大板、中板、厚板/厚磚、發泡陶瓷。 據了解,山東淄博現有5條生產線正在技改,明年將投入生產大板。更早之前,駿陶陶瓷已上線了福建產區首條寬體窯中板生產線,河南安陽貝利泰陶瓷中板生產線也已於9月點火。
  • 消費品精品展丨川酒德陽產區14家酒企集體「首秀」
    此次展會期間,作為川酒四大產區之一,德陽將攜14家酒企集體參展,這也是川酒德陽產區的14家酒企首次集體亮相,其中13家來自「世界美酒特色產區」綿竹。這也成為此次展會上「德陽館」一大亮點。這14家酒企包括「六朵金花」之一的劍南春、「十朵小金花」之一的金雁酒業,以及東聖酒業、綿春酒業、九香春酒業、碧壇春酒業、杜甫酒業、五福酒業、齊福酒業、劍西酒業、鳳凰酒業、天韻酒業、白雲池酒業、豐諄酒業12家省市知名白酒企業。金雁特曲1985。
  • 復刻珍貴石材,福建陶企大有可為
    珍貴石材是高端消費,巖板替代所釋放出來的市場也相對有限,但這一有限的細分市場卻很適合福建陶企。為何是福建陶企適合走這條路呢?1.市場需求就在家門口福建水頭是世界石材的集散地、交易中心,在業界有「世界石材看中國,中國石材看水頭」之說。
  • 東鵬、廣樂建陶招標;新明珠或增4條線;白兔投10億增4條線
    送樣地址:四川省夾江縣新場鎮紅旗村2社廣樂建陶集團總經辦聯繫人:王先生傳真0833-5921466工廠動態江西新明珠:生產線點火通氣,將新增3-4條線近日,江西新明珠公司一廠4#全拋釉陶瓷生產線順利完成天然氣改造,成功實現點火通氣,預計日用氣量約2.8萬方。
  • 77家次陶企入選
    6家陶企獲佛山高新技術進步獎12月7日,佛高新技術進步獎工作辦公室公示《第三屆「佛山高新技術進步獎」擬獎名單》。16家陶企上榜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名單12月11日,廣東智慧財產權保護協會發布《2020年度廣東省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名單》。
  • 2018年全國新增214個陶瓷投資項目,其中批建陶瓷生產線66條
    2018年以來,蒙娜麗莎、帝歐家居、金意陶、東鵬、簡一等知名陶企紛紛出資籌建新的陶瓷項目,其中投資金額超過10億的不在少數。記者通過全國投資項目辦理結果公示網了解到,除知名陶企以外,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全國各地共有214個陶瓷投資項目通過審批,其中,投資項目數量最多的為福建產區,共有67個,廣東產區則有15個,山東產區6個。
  • 廣東:已建成陶瓷生產線1062條
    其中,全拋釉生產線118條,日產能126.3萬平方米;拋光磚生產線485條,日產能688.6萬平方米;外牆磚生產線73條,日產能60.65萬平方米;瓷片生產線150條,日產能253萬平方米;仿古磚生產線151條,日產能132.25萬平方米;小地磚生產線2條,日產能0.9萬平方米;微晶石生產線35條,日產能23.5萬平方米;水晶磚18條,日產能27萬平方米;薄板生產線3條,日產能1.37萬平方米廣場磚
  • 廣東、山東、福建42家陶企涉行政處罰,合計被罰超300萬元
    -8月,廣東、山東、福建三大陶瓷產區相關環境生態部門對44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涉及廣東15家、福建7家、山東20家,合計42家陶企。其中,罰款數額20萬元以上的陶瓷相關企業達10家。另外,福建1企業因未重新辦理竣工環保驗收手續被罰30萬元。山東1陶企因未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輪停要求,被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實施查封、扣押處罰,並記6分。
  • 匯集120家全國前沿鞋企,2016中國鞋業盛典年度評選榜單揭曉
    12月27日,2016中國鞋業盛典暨首屆中國鞋業供給側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晉江泉商希爾頓酒店舉行,同時揭曉了2016中國鞋業盛典年度評選榜單,共有120家知名鞋企喜獲殊榮,彰顯了近年來中國鞋業供給側改革的創新力量。
  • 鄭州44家企業被環保部處罰,涉及7家汽配商、5家家具廠、1家物流
    被查處的企業,一共44家,包括了7家汽配公司,5家家具廠,1家物流公司等。被查處的原因五花八門。查處情況:7月19日已對該企業噴塗作業時產生揮發性有機廢氣,未在密閉空間或設備中進行問題立案處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第一百零八條,處罰款3萬元,8月30日罰款已繳納到位;已對該企業未批先建問題進行了立案處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對該企業處罰款4.180884萬元,8月30日罰款已經繳納到位。
  • 【陶瓷工廠新聞】蒙娜麗莎又建新線;興輝、鯤鵬、米蘭諾、金凱瑞...
    年10月27日,蒙娜麗莎集團廣西基地二期工地現場,由德力泰承建的A線「4.0能效標杆數智時代」拋釉磚項目的開線儀式舉行。 Varmora將在印度和非洲新建3間陶瓷廠 印度陶瓷集團Varmora Granito最近舉行了新建兩家瓷磚生產廠的虛擬奠基儀式。加上這2間工廠,該集團在莫爾比鎮擁有11家工廠。據介紹,該集團將向這兩家工廠投資30億盧比,日產能達到35000平方米,11間工廠的日產能將達到110萬平方米。
  • 9月89家陶瓷企業失信「附名單」
    截至9月30日,《陶瓷信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及各地法院公開發布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不完全統計,9月份全國各地有19個省(市)的89家陶瓷企業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陶企涉及廣東、江西、福建等各大建陶產區,其中,廣東失信陶企最多有19家,其次是河北10家,江西、河南各9家,以及四川有8家。
  • 10月33家陶企失信:拖欠5341.29萬元借貸款、供應款
    失信陶企涉及廣東、江西、福建等各大建陶產區,其中,廣東失信陶企最多有10家,其次是重慶5家,江西4家,遼寧3家,福建2家,以及廣西、山東、新疆、寧夏、甘肅、安徽、四川、湖北、湖南各有1家。拖欠借貸款(包括民間借貸及銀行借貸)、供應商貨款(包括工程款、煤款等)、工資,以及對拖欠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等是33家陶企10月份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主要失信案由。據統計,33家失信陶企涉案總金額約5341.29萬元,單筆涉案金額最高達1530.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