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名字雖然很多時候,只是代表一種希望、寄託,但等到人長大後,難免會把一個人的名字和性格、外貌、成就等進行聯繫。
如果一個人在人群中很有氣質,經過仔細了解後,會發現連名字都非常有詩意,像「劉詩詩」,「郭碧婷」都屬於這類型的人。
甚至有時候會讓人忍不住想,她是不是因為本身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才會成長得這麼好呢?
其實,在中國名字本身比較有寓意的都是少數。尤其是在老一輩群體中,很多名字裡都帶有「國」「芳」「花」這類相對較俗氣的中文字。
80後、90後父母都愛起這些「爛大街」的名字
到了8090這一代,他們深受言情小說的影響,小孩的名字雖然算是跳脫了俗氣,但又陷入了一種雷同的怪圈。現在的小孩基本上都流行三個字取名,像90後很多以二字名字為主,而且撞名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中文如此廣博,姓氏也是千奇百怪,按理說,取名字可以有很多選擇。可偏偏這樣一個看起來相對簡單的問題,卻難倒了很多年輕父母。
年輕父母其實也不會在乎很多深意,有時候就覺得哪個名字好聽,就拿來給自己孩子用。比如現在使用頻率很高的「雨婷」「雨欣」「子軒」「浩哲」,基本上十個孩子裡面,總會有個這樣的名字。
小學老師上課時,也比較苦惱,經常是報一個名字 好幾個同學應答,弄得場面非常尷尬。
這樣的情況對孩子來說也不好,孩子本該是特別的存在。名字是除了樣貌、性格外,作為人的第三大特徵出現的,如果一開始就平庸了,那麼誰還會相信自己是特別的呢?
所以啊,年輕父母不能圖省事,給孩子取名雖難,但大眾俗氣的儘量不要。
起名字,不妨參考民國爺爺奶奶輩的
其實,想要取出好名字,不妨參考民國爺爺奶奶輩的,很多名字都有詩意。最近很多網友曬出了他們家族爺爺奶奶的名字,得到了很多點讚。
比如有一個網友介紹的,他的爺爺叫崇禮,二爺知義,三爺弘道,四爺重德,聽起來似乎有點像清朝皇子的名字,不過如果真是人如其名,可以想像這幾位爺爺輩的人,都是知書達理之人。
還有比較特別的,爺爺叫執葵,奶奶叫言之。執葵,這名字放在今天估計絞盡腦汁都想不到,這或許也是在特殊文化背景下,才誕生的名字,光從這兩個名字看,就覺得爺爺奶奶非常登對。
還有很多古風名字,像爺爺林穆清,奶奶時夢錦,簡直就是古言裡男女主角的最佳名字,如果現實中有人取這些名字,只要顏值不是太低,一般都會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比起大眾化的「軒」「欣」等中字,明顯民國輩的名字更有寓意,也更特別。
名字雖然不至於決定人的一生,但或多或少會成為影響的因素。中國人多,先不說要從眾多人中脫穎而出,至少名字儘量做到不要和別人重複。
作為一張身份名片,在和別人交流過程中,名字都會給人先入為主的概念。人家一看你,叫「子軒」,可能已經見到過擁有十個同樣名字的人,如果長相不出眾,哪還會記得你是誰。
不要說被別人記住不重要,不管是學習也好,工作也好,多一個人賞識就意味著多一分機會。
而且,取名字對中國人來說也是一種特別的文化,像外國人可能只能叫賽琳娜、凱蒂,中國人卻可以在眾多的漢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名字,這難道不是很有趣的文化嗎?
因此,現在的年輕父母不要再跟著大部隊走了。如果實在不知道該給小孩取什麼名字,可以去民國,甚至是古代的人物中選參考。
畢竟名字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即便孩子長大之後,可以選擇自己改名字,那也和原生名字不一樣。取名字時間久點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取好名,取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