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情況下,便利店的收入狀況不夠好跟貨品有很大關係,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進貨。進貨聽起來似乎不是一件困難的差事,但是其中卻包含著很多需要注意細節,進貨方式把握不好也會影響整個店鋪的收入。
進價太高?進貨太多?質量不行?這些都會影響店鋪的盈利。今天,我們就來告訴你一些進貨的小細節。
01 供貨商要選對
在開店經營初期,要保證自家店鋪有多家供貨商,至少是兩家以上。這樣做的好處:
第一,可以互相比較商品的質量和價格,擇優採購;
第二,與多家供貨商交流溝通,可掌握更多的市場動態和商品信息;第三,防止採購員鑽空子,與供貨商串通一氣吃回扣。
在店鋪經營一段時間後,可擇優選擇一家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這樣,在保證店鋪信譽的同時,還能爭取到一些最新福利與優惠。如果經常跑多家供應商,不僅會信譽不好,而且供應商也會反感,要想再拿到優惠就很難了。
02 商品種類的普遍化要保證
便利店裡的工作人員,在完成進貨任務時,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將商品的種類購置齊全。有許多商鋪因為無法滿足顧客的需要,而流失了一定數量的客源。在進貨時不需要緊盯著所謂的「牌子貨」。
便利店,顧名思義就是要為群眾提供便利,因此在進貨時所要注重的也是儘量滿足人們對尋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在其採購過程中也就應該儘可能做到種類齊全,且所採購的商品全都是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種類。
03 商品結構要對應消費需求
社區商店可選擇多品種商品經營,但是由於店鋪的經營空間有限,商品種類就不會太多,滿足一般性消費即可。
商品結構要對應周邊消費者的需求;專賣店進貨時品類可以單一化,但商品規格要多樣化。連鎖便利店商品周轉較快,商品結構中快消品佔比應該較大,採購次數相應增多。
04 根據實際情況進貨
很多新手老闆在進貨時,總是喜歡盲目的跟風,一次性、大批量地購入某種產品,卻不知這樣不僅商品競爭力大,而且還極易造成商品滯銷,資金積壓。所以,在進購產品時,一定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根據店鋪實際經營情況,來分批次的進貨。
可以分析周邊消費群體及店鋪競爭力,結合以往銷售情況及資金安排,對產品做有針對性、計劃性的採購。
05 上門推銷者要斟酌
每年上門推銷假冒產品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大多以低價格、送冰箱貨櫃等方式來誘使店老闆上鉤。不合格的產品一旦銷售出去,不僅損害消費者的權益,還對會店鋪的形象造成影響。所以,面對陌生人員上門推銷,各位店老闆一定要仔細辨別產品,保證產品的質量衛生後再進購。同時也要提高防範意識,防止被騙子騙取錢款!
在店裡經營順利,利潤收入狀況可觀時,店主需要延續這期間的經營手段,以將店鋪的這種良好狀態保持住。但在發現店鋪出現問題時就需要及時補救。若店主在進貨方式上採取一定的訣竅,全面、細緻地完成這項工作,也可在提升店鋪知名度的同時增加收益。
貨源,是店鋪利潤的來源,把握好進貨這個環節,能有效提升店鋪盈利。便利店老闆在進貨時,一定要綜合多方面來考慮,切忌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