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是倫敦大學的一個學院,並且是英國唯一專門研究亞洲、非洲、近東和中東的高等教育學院,是全世界同等類型院校中最大的一所。亞非學院一方面保持了在語言和宗教方面特有的專業優勢,另一方面,來自SOAS的學者也致力於亞洲和非洲的民主,法律,人權,和消除貧窮方面的改善,在幫助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的人口。那麼小編就來深扒一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優勢特色,選擇困難症不存在的!!!
學校特色:
亞非學院在亞、非洲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和東方語言學的研究在全英排名前5,緊隨於牛津、劍橋、愛丁堡和倫敦大學學院。2009年榮獲英國女王周年獎,以表彰其在亞、非洲政治和中東語言學研究的卓越貢獻。此外,學校在音樂、歷史、語言學、人類學、宗教學和考古學等專業上受到一致好評,教學質量很受肯定。學生可以在400多門學科中自主做出選擇,具有很強的自主性。
綜上所述,可知國際性是亞非學院顯著的特點。學院早期培養了相當數量的外交官、大法官和高階官員,如今依然是歐洲研究東方以及非洲問題的中心之一,並且是世界上這一學科研究領域中擁有學者最多的一個學院。
而亞非學院的圖書館是全國性的亞洲、非洲資料圖書館,也是世界上此類資料藏書最多的圖書館之一。這兒的圖書開架借閱,因為靠近新建的英國國家圖書館,所以各國的學者也要到這裡來順便看看。一百多萬冊藏書中以東方學、法律、歷史、社會學、東南亞語言方面的書籍最為齊備。其中的中文書庫還藏有許多中國古籍珍本和孤本。無論在研究和收藏方面都具相當高的學術價值。
學術優勢:
亞非學院優勢專業有:中國研究、人類學、東南亞研究、藝術、法學、中東和非洲研究、音樂。
其中,中國研究創辦於1960年代的當代中國研究所(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和 1992 年成立的中國研究中心,重點皆放在中國現狀的研究上,他們與英國政府相關部門保持聯繫,出版「當代中國研究叢刊」,國際知名的《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就是他們的重要出版品。而亞非學院會成為中國學的研究重心,一個因素在於他們擁有相當豐富的中國資料收藏:圖書館的三樓與四樓至少有十七萬冊的中國圖籍,近千種的中文期刊。藏書中,許多是印刷珍品、手稿和重要的檔案與地圖收藏; 除了中文資料,館內的藏書超過一百萬冊,涉及4000種語言。另外,亞非研究學院裡有兩個久負盛名的美術館,其中之一是汶萊美術館(Brunei Gallery),由汶萊蘇丹慷慨捐資而建,其中有一個展廳專門展出來自亞洲和非洲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均關於亞非兩洲。Percival David 中國藝術基金會收藏了約1700件中國陶瓷,和一個專門收藏關於中國藝術與文化的書籍的圖書館。
院系設置
亞非學院的各系別共劃分為三個學院:
法律與社會科學院(法律、經濟學、政治學、發展研究、管理與金融研究);
文科與人文學科院(歷史、人類學與社會學、宗教研究、音樂、藝術與考古學);
語言與文化學院(非洲、中國與中亞、日本與朝鮮、語言學、近東與中東、南亞、東南亞)。
學院開設了一系列的本科、研究生和研究式課程,學位由倫敦大學頒發。亞非研究學院是一所獨特的學院。它約有3700名學生在學院學習,30%是國際學生,還有1000名學生在世界各地學習遠程教育課程。
倫敦大亞非學院是在歐洲建立的專門從事東方和非洲文化、藝術、交流等課題研究的中心。學院設文、法、音樂(人種音樂學)、地理、經濟學和政治學五個學部, 13個系。它們是:印度學和南亞近代語言及文學;東南亞和島嶼語言及文化;近代和中東語言及文化;非洲語言及文化;語音學和語言學;歷史;法律;人類學和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地理;藝術和考古。6個區域研究中心:南亞研究;東南亞研究;近東和中東研究;非洲研究;當代中國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韓國研究中心。還有音樂研究中心、宗教和哲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