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產教融合」下的重慶高職城(六):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立德樹人育英才,產教融合謀發展

2020-09-05 上遊新聞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於2019年通過與教管校合作辦學的方式入駐重慶高職城,目前學院在高職城有在校生約1500人。目前學院正在與高職城洽談入駐協議,擬實現整體院校搬遷入駐。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是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教育部備案,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前身為重慶市團校,創建於1954年,2006年轉制為普通高等院校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通過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2016年群團改革劃歸重慶市教委主管。2018年,學院被市教委、市財政局確定為重慶市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培育)單位。

建校以來,重青院人秉承「明德篤學、求真強技」的校訓,積極培育和踐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敢為人先」的辦學理念,大力提倡「向善向上,精益求精」的價值追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創建重慶市優質高職院校為目標,以專業建設、隊伍建設、校園建設為抓手,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切實增強科學研究能力,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培育傳承特色校園文化,不斷擴大開放辦學領域,努力推進學院提升質量、彰顯特色、擴大影響,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巴南校區風光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北碚校區校園風光

學院現有北碚、巴南兩個校區,巴南校區坐落於巴南區龍洲灣街道,位於重慶高職城內。學院現有校舍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擁有校內實習實訓室140個,校外實習基地和產學基地100餘處,圖書館藏書40餘萬冊。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健康醫學院實訓教學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與萬盛經開區人民醫院籤署合作協議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蒙臺梭利實訓室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372人,其中專任教師258人,高級職稱65人,博士(在讀博士)12人、碩士160人,外聘兼職教師和客座教授172人。學院設有經濟管理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健康醫學院、航空與汽車學院、人工智慧學院、通識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二級教學單位8個,開設專業31個,在校學生8000餘人。

近年來,學院始終堅持開展校企合作,與思科、京東方等十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深度產教融合發展之路,先後與華夏航空、華龍網等市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共建了航空學院、網際網路學院、醫學院、電商學院等二級企業或產業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助力產業發展。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攜手華夏航空共建二級航空學院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與華龍網共建華龍網學院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牽手」本酷科技 搭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橋梁」

學院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紮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了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體系,形成了學院、系部、班級三位一體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打造了紅巖菁英班、女子國旗護衛隊等特色載體,女子國旗護衛隊受邀參加市委宣傳部、團市委、王樸中學、西南大學山語城幼兒園等單位舉辦的系列活動,被市級主流媒體報導3次。學院將工匠精神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深度融入第一課堂、第二課堂,重點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平臺,組建工匠精神校外導師團,教師赴企業掛職鍛鍊,體驗工作環境、學習先進技術、領悟工匠精神,培養一批為學生工匠精神樹立典範的「工匠之師」;二級學院將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了工匠精神的培養目標和標準,貫穿在專業認知、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各項教學活動中。持續開展以新時代工匠精神為核心的「匠心風行」社會實踐活動,尋找身邊的「工匠精神」,帶領學生走近工匠典範、傳統藝人,接受薰陶。

學院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培養了「重慶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重慶優秀志願者」「團的十七大代表」「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等一批優秀學生典型,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被民政部、市民政局、團市委、市教委、中國社會報、上遊新聞等單位報導。組織學生參加國際級、國家級、省市級比賽2000餘人次,獲得省(市)級及以上榮譽或獎項200餘項,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專業對口率保持在80%以上,多項人才培養質量指標位居重慶市高職院校前列,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許雙敏獲得2018中國杯國際排舞公開賽冠軍

民政部點讚盧峻森同學抗疫志願服務

學院積極推進科教結合、產教融合,緊貼區域發展積累技術技能,切實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結合專業(群)建有市級眾創空間3個、產學研用基地5個和院級創新團隊8支、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主持市級教改項目27項,市級以上科研項目56項,獲批國家級和市級標誌性質量工程項目13個,學生職業技能大賽獲得市級以上獎項達127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等21部,授權專利62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5項),3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表彰獎勵,R&D撥入經費保持全市高職院校前列,為師生搭建了良好的技術技能研發和推廣平臺。

學院是重慶市青年幹部培訓基地、重慶市青年創業就業培訓基地、重慶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基地,也是重慶市旅遊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單位,先後榮獲全國文明交通示範學校、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先進領導集體、重慶市教育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重慶市大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重慶市綠化工作先進單位等殊榮。

相關焦點

  • 繼往開來 砥礪前行 重慶青年職院華龍網學院產教融合研討會順利召開
    會議現場 重慶青年職院華龍網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9時56分訊(楊川 通訊員 程海璐 ) 為總結2018級學生企業實訓工作,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日前,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華龍網學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研討會,在學校巴南校區實訓樓503會議室召開。華龍網產教融合發展中心總經理彭發清、教學運營總監程化宇、企方工作人員及人工智慧學院全體教職工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由華龍網產教融合發展中心副總經理李曉紅主持。
  • ...故事丨西安職業技術學院:著力深入發展產教融合 聚焦學生全面發展
    初心的故事丨西安職業技術學院:著力深入發展產教融合 聚焦學生全面發展 2019-11-06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四五」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發展規劃對接會在重慶舉行
    本次會議由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主辦,重慶一帶一路經濟技術合作中心、重慶國際勞務培訓中心承辦 ,Powerd By IBM區塊鏈聯合創新實驗室協辦,來自重慶市內應用型高校代表、企業客座教授代表圍繞「校企合作·資源共享·賦能發展」主題開展研討。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客座教授、重慶國際勞務培訓中心董事長屈建華主持會議。
  •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深化產教融合 79名「學徒制訂單班」學員大...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1日5時59分訊(向虹諭  吳敏)近日,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和2018級「阿里本酷跨境電商學徒制訂單班」的79位學員,與校企雙導師們共同開展了為期兩周的企業實踐周活動。
  • 重慶工程學院產教深度融合"訂單式"培養受捧
    共促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格局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己任,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慶工程學院始終堅持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定位,秉承「理論基礎好、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定位,一直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深化「通專行·1+3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召開首次產教融合大會
    高職院校如何能夠站在時代潮頭,與現代產業發展同頻共振?12月27日,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隆重召開2020年產教融合大會,與地方政府領導、龍頭企業代表、行業協會代表面對面,共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大計。按照合作意向,學校將與廣東碧有味餐飲有限公司開展創業實訓基地建設公益項目,建設機器人餐飲產業學院,與上海百事通公共法律服務有限公司共建公共法律服務產業學院,與廣東軒轅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與光輝城市(重慶)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虛擬化仿真實訓基地,與廣聯達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數字建築綜合實訓中心。  大會第五環節,是《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產教深度融合專項促進辦法》發布。
  • 2020年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年會暨產教融合研討會在重慶城市...
    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一帶一路」職業教育發展人文交流研究院和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承辦的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年會暨產教融合研討會在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舉行。2020年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年度會議暨產教融合研討會。
  • 產教融合沃爾瑪(重慶)與市商務委系統高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產教融合是世界職業教育的共同經驗,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新渠道、新空間,解決好「畢業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問題。9月10日,重慶市商務委員會主辦的沃爾瑪(重慶)走進大學校園專場招聘會在位於沙坪垻區的重慶商務職業學院舉行,來自重慶商務職業學院和重慶財經職業學院的共計280名應屆畢業生參加了此次招聘會。
  • 校企合作以產定教 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
    11月3日,矽湖職業技術學院與TCL集團旗下TCL教育科技、北京奧鵬教育,TCL華星光電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探索產教融合以產定教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建「矽湖-華奧現代產業學院」,合作籤約暨揭牌儀式在矽湖職業技術學院舉行。
  • 第二屆中德職業教育國際產教融合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在11月17日召開的2020世界職業教育大會上,第二屆中德職業教育國際產教融合研討會成功舉辦,來自全國政行校企的近300名專注中德職業教育合作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與會代表通過主題演講和高峰論壇等形式,共同研討交流和推進中德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的產教融合合作,更好的為中德兩國產業合作和職業教育發展服務。會議期間還舉行了《中德職業技術教育網》發布儀式和中德智能製造國際產教融合項目籤約儀式,聯盟組織為職業教育對德合作試點示範單位、中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合作示範項目、聯盟新增成員單位授牌。
  • 深化產教融合,惠州城市職業學院5G產業學院啟動招生
    在新基建和「雙區驅動」機遇下,惠州正在加快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作為惠州產業發展的重要人才搖籃,惠州城市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惠城院」)一直緊跟城市發展的腳步,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提供相關技能人才支撐。
  • 2020世界職業教育大會(第二屆)中德職業教育國際產教融合在青召開
    研討會期間,中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本次會議中對中德職業技術教育網進行了重磅發布;聯盟對入選中德產教融合示範項目單位、職業教育對德合作試點示範單位以及新聯盟單位進行了授牌;成都市蒲江縣教育局、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徐州工程機械技師學院等單位共同籤署了產教融合合作項目;中德智能製造國際產教融合合作項目也進行了集體籤約儀式。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工程中心和學生生活設施增建項目開工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26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顧瑩新)8月24日,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工程中心和學生生活設施增建項目啟動儀式在基建項目預留地召開。、優化學院布局,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工程的建設。
  • 助力產教融合創新發展「2020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結果發布
    此次年會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指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主辦,亞洲教育論壇培訓中心、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教育與產業合作分會承辦,成都市博覽局、成都市教育局特別支持。作為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重要成果,「2020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發布。
  • 論壇前瞻|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推進產教融合發展!
    基於此,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平臺、新的人才培養需求和全新產教融合模式應運而生。2020年8月,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要求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發揮企業重要教育主體作用,深化產教融合,推動高校探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建強優勢特色專業,完善人才培養協同機制,造就大批產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為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智能製造產教融合聯盟成立
    中國青年網日照10月9日電(通訊員 綦麗潔)9月29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智能製造產教融合聯盟成立。該聯盟由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與學校深度合作的汽車、智能製造骨幹企業77家成員單位成立,旨在助力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服務日照市汽車、智能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聯盟成立後,將實現汽車、智能製造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為區域汽車、智能製造企業提供交流合作平臺,促進學校雙高校建設和聯盟企業創新發展。
  • 吉利學院:對標一流 深化產教融合 建設一流學科
    繼承學校傳統優勢、牢固樹立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的理念,以產教融合為、協同育人、校企校地合作為手段,以產業發展為牽引,深度融入地方、強化應用導向、主動滿足地方產業發展需要,形成產教融合、協同發展的新局面,與地方政府、相關企業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育人生態,形成混合共用、混合所有的共生共榮發展生態。
  • 湖南省教育廳領導一行深入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考察產教融合
    紅網時刻記者 劉玉先 株洲報導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7月4日下午,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應若平、職成處副處長周韶峰、副調研員彭文科一行專程赴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動力谷學院考察調研產教融合工作,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葉星成、校長楊愛雲陪同。
  •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與養老企業深度洽談產教融合項目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2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張海豐)為全面落實北京市《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職教十條),推動「上學即上崗 畢業即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突出學院「一老」特色,8月18日,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院長喬東亮帶領現代管理學院領導班子成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赴君康大健康產業管理
  • 產教融合 賦能高質量發展--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打造校企合作「3+3」模式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產教融合作為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的重點工程,緊緊圍繞辦學定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從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角度出發,以就業為導向,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抓手,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努力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