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銀壺是生銀還是熟銀做的?」面對一些朋友這樣的提問,壺東家總是不知道從何說起。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生銀、熟銀的那些事兒。
1.銀真有生、熟之分嗎?
搜了下網上的一些言論,認為「未經過捶打的是生銀,捶打過的一般就是熟銀。」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銀的化學性質是非常穩定的。在純氧中需要加熱至1000攝氏度才會有明顯反應,在常溫下幾乎不發生任何反應。除非特意加入酸或者硫與之反應,不然銀在加熱的過程中成分幾乎是不變的。高溫尚且不能改變銀的成分,就更別提物理作用下的捶打了。捶打能改變的只是銀的形狀。
那為何還會有生銀、熟銀的說法呢?
這就要從鐵壺的生鐵和熟鐵說起了。鐵壺行業,含碳量大於2%的為生鐵,含碳量在0.02%以下的為熟鐵,熟鐵為生鐵精煉而成,相比會更純的鐵。一些商家在宣傳時,盲目的將生鐵、熟鐵的概念引入到銀上,顯然是不正確的。
綜上所述,銀並沒有生銀、熟銀之分,銀只有純度上的區別。
2.足銀,又是什麼?
足銀,其實就是銀在純度上的一個概念體現。根據銀純度上的不同,可分為:國標一號白銀(板):純度99.99%;國標二號白銀(板):純度99.95%;國標三號白銀(板):純度99.90%。
其實就是一些商家經常說的「千足銀」、「萬足銀」。但是根據最新國標的規定,已經取消了「千足銀」、「萬足銀」的純度表示方法,而將含量99.0%以上的銀統稱為足銀。這也是鍛制銀壺常用到的銀料純度。
還有一種常見的是925純銀,即指含銀量92.5%的銀質品。這種銀由於加入了7.5%的合金成分,具有理想的硬度、亮度、光澤及抗氧化性,常用於銀質首飾品的製作。
一般銀製品上會標示S990或Ag990來表示銀含量,這其中S代表著銀的英文Silver的首字母;而Ag則是銀的化學元素符號,來自於銀的拉丁文名稱Argentum。二者皆是用來表示銀的純度。
3.銀壺,該用多少純度的銀料?
在手工銀壺行業,壺東家都會選用純度99.99%的國標一號白銀作為銀壺的原料。銀料純度越高,鍛制的銀壺色澤更加明亮,質感也是奢華大氣,同時,軟水、消毒及銀離子的保健指數也是最高的。
但也不乏一些黑心商家,以次充好,以低純度的銀料去鍛制銀壺,不僅觀感體驗差,銀壺獨有的殺菌功效也大打折扣,所含的雜質有可能還會對人身體產生負面作用。
生活水平提高了,銀壺在普及,大家的銀壺知識也要跟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