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改變,這兩年運動休閒風比較盛行,這就直接帶動了運動休閒類服裝的流行,特別是具有某些特定功能性的服裝更是受到市場的追捧。但是由於服裝的一些功能的定義及性能的評定還沒有權威的標準鑑定,於是各種各樣的功能性標籤就在運動休閒服裝上泛濫,有些可能真的是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有些可能直接就只是個噱頭。
為了適應這種服裝細分種類的要求,這兩年國家和行業已經在開始制定一些服裝功能性的評定標準,如吸溼快幹速乾衣、防水透溼衝鋒衣、防紫外線皮膚衣等。從7月1號開始,一項新的紡織品功能性評定標準FZ/T 01149-2019《紡織品 防風透溼性能的評定》標準又要開始正式實施了,這對規範市場上功能性紡織品虛假宣傳的亂象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
在介紹服裝的防水透溼功能時,我們說這個功能的實現是利用了水在液態和氣態時分子直徑大小的不同來實現的,那麼一件服裝如何才能做到既能防風有可以透溼呢?畢竟風與溼氣在表象上來說都是以氣態存在的。
在解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風?風是指空氣的水平運動分量,是代表氣流運動的物理量。所以雖然風的主體是空氣,但並不是身邊存在的空氣都形成風!只有運動著的空氣才能形成風。評價風的兩個重要指標是風速和風向,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式要麼能減弱空氣運動的速度、要麼能分散空氣運動的方向,這都可以稱之為防風。
與防水透溼功能獲得的方法相同,紡織品防風透溼功能的獲得也可以通過織物結構與後處理獲得。
織物結構方面,與防水透溼的原理是一樣的,也是通過加大織物的緊密度或者加大織物的厚度,這樣可以減弱空氣的穿透,從而達到防風的目的,而溼氣照樣可以在纖維的間隙之間穿透。
後處理方面同樣也是通過多微孔膜複合或親水塗層來實現的。
在防水透溼功能介紹時,我說過親水性塗層是通過封閉織物表面的毛孔來實現防水的,而透溼則是通過親水塗層中親水性基團的搬運把水汽從濃度高的一面搬到濃度低的一面。同樣的道理,織物表面的毛孔都封閉了,水滴不可以通過,風當然也就被擋住了,透溼照樣在親水性基團的搬運下進行,所以用親水性塗層來處理的紡織品都同時具有防水、防風、透溼的功能,只是因為親水性基團的搬運效率沒水汽直接揮發快,所以紡織品的透溼性往往不會太好。
用多微孔膜來實現防風與透溼時,這裡的多微孔膜與防水透溼中使用的多微孔膜會有所不同。要實現防水透溼,只要微孔膜上孔的直徑在水滴與水汽之間,一層膜往往就能滿足既防水又透溼。但是如果要實現防風透溼功能,則一層多微孔膜就不能勝任了!因為多微孔膜可能對空氣的運動會產生一定的阻攔,但以一定速度運動著的空氣還是可以穿過微孔進入服裝內部而讓人感到風感。如果我們能讓多層微孔膜相互錯位重疊,這樣風穿過第一層膜後方向就會發生改變,再穿過下一層膜時又會改變,這樣層層減弱最後就消散於無形,從而實現了防風的目的。防風透溼微孔膜就是利用這個原理,通過使微孔膜中孔的通道變得曲折迂迴,從而使得進入微孔中高速運動的空氣減速變向,最終消失於無形,而溼氣是靠濃度梯度驅動的,曲折的通道不會影響溼氣的揮發。
紡織品的防風性能是通過紡織品的透氣率來評定的,是指在規定的試驗面積、壓降和時間條件下,氣流曲直通過試樣的速率;紡織品的透溼性能是通過紡織品的透溼率來評定的,其定義與防水透溼功能中的相同。FZ/T 01149-2019《紡織品 防風透溼性能的評定》標準根據服裝防風透溼性能的高低,將服裝分成三個等級:
3級產品具有優異的防風透溼性能,其透氣率要求不高於10 mm/s,透溼率不低於6000 g/m2*24h;
2級產品具有較好的防風透溼性能,其透氣率要求不高於50 mm/s,透溼率不低於4000 g/m2*24h;
1級產品具有一般的防風透溼性能,其透氣率要求不高於140 mm/s,透溼率不低於2500 g/m2*24h。
標準規定,對於耐久性產品,其洗前與洗後都必須達到相應性能級別的技術要求。
對於戶外運動愛好者,特別是在冬季或喜歡去高寒地區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來說,服裝的防風、防雨、透溼性能幾乎是必須的,所以下次再選購這類產品時一定要看標籤上產品功能性的適用標準以及功能性的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