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姜氏工作法」這個名詞,國網山丹縣供電公司的每位員工都是耳熟能詳,見解獨到。它就是該公司員工姜盛在30年的工作歷程中,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和執著的結晶。
姜盛,一位再平凡不過的共產黨員,自1983年投入農電事業以來,他無怨無悔地默默付出。30年的成長發展,他腳踏實地一路走來。用「勤奮好學、謹慎求實、技術過硬、任勞任怨」這16個字來形容他,那是恰到好處。
勤奮好學 塑造自身過硬的業務基礎
姜師傅的自學能力可以概括為「嚴、實」二字,正是他嚴於律己、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為自身充足了電,積蓄了動力。作為70年代畢業的「老牌」高中生,面對工作崗位中遇到的障礙和問題,他決不氣餒放棄,而是通過查閱大量的專業書籍來尋求解決方案。在那時工資水平還較低的情況下,他省吃儉用,自費購買專業書籍,訂購《農村電工》和相關的電力雜誌,來補充自己的精神食糧。
學習上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白天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認真地記錄在了工作筆記中,晚上對照問題一一進行學習攻克,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相關的業務知識。同時,他對自己購買的各類專業書籍更是「情有獨鍾」,認真研讀,每一頁必學,遇到難懂或重要的內容,都會分門別類地記錄到學習筆記上,三反五次地消化鞏固,並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日常的工作相結合加以運用。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堅持和積累,使他從一個「電盲」變成了一位崗位能手,在同事間形成良好口碑。這種認真記錄學習筆記、學以致用的工作方法就是「姜氏工作法」的雛形。
一絲不苟 在工作中獨樹一幟
30年的工作生涯,他始終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體現出了一個「忙」字。不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他都是用心工作,用敬業和熱情,為「姜氏工作法」的生根成長注入了血肉。
一本本工作筆記,記錄著他的成長經歷。在每個工作崗位上,他的工作筆記從不離身,把處理完的問題、新發現的問題、設備信息等都會一項不漏地記錄進筆記中,別人下班回家幹農活了,他卻仍在辦公室裡對記錄的信息進行分類登記和分析總結。對自己拿不準、吃不透的問題總是帶回家中進行研究,通過查閱資料找準切入點,第二天上班再和同事們溝通交流,暢談自己的見解,撰寫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就是這樣一個「啃」字和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他的業務技能提升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他把自己的每一本工作筆記都裝訂成冊,完好保存,他記錄的工作筆記有100多本,裝滿了好幾個大紙箱。
同事間有一句順口溜是這樣說的,「姜盛工作有三寶,萬用表、筆記本、工具包」。他對本職工作那可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時時處處都是領頭羊,時時刻刻都以共產黨員的榜樣樹立形象。在抄表員、生產專責、生產班長等不同的崗位上,始終走在最前面。本職工作樣樣精通,同事們有困難,他主動參與,只要有他在,一切困難都是迎刃而解。遇到問題時只要翻開他那寶貴的工作筆記,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
就是在這樣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姜氏工作法」得到了該公司領導層和同事們的充分認可,其核心就是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記錄問題—查閱資料—班組探討—解決問題—形成經驗庫。這就是他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用辛勤的汗水凝聚的結果,為該公司的員工培訓和學習提供了得力載體。
強化成果轉化 推動「姜氏工作法」縱深發展
在該公司「創一流」驗收、標準化示範供電所創建以及省、市公司的調研過程中,領導、專家們對「姜氏工作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對那一本本的工作記錄十分讚賞,提出強化「姜氏工作法」成果轉化的要求。
為了深入推進「姜氏工作法」,該公司黨總支向全公司員工發出號召,學習「姜氏工作法」,應用「姜氏工作法」,以此來提升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在工作過程中,把「寶塔式工作法」和「姜氏工作法」結合起來進行培訓,向各基層單位的班組和員工間延伸。在每位員工的學習筆記扉頁上印製了「姜氏工作法」流程,將「姜氏工作法」澆灌進了每位員工的心田。
經過紮實有效的學習和培育,該公司在深化「姜氏工作法」的過程中氛圍濃厚,效果明顯,人人都以「姜氏工作法」來強化自身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確保了每一項工作都有痕跡,以實際行動為「姜氏工作法」的縱深發展注入活力,提供支撐。目前,「姜氏工作法」已深入人心,全面開花,在各班組員工間廣泛應用。
這就是一位樸素、老實的共產黨員立足崗位,在平凡的工作中所做出的「偉大」事業,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敬佩,更值得我們把「姜氏工作法」引向深入。(梁勇)
來源:山丹縣供電公司